蓝冠客服_新疆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在特变电工上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6月20日,在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新疆)正式接入国家顶级节点,标志着新疆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正式上线。 上线仪式上,新疆通信管理局向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颁发了新疆首张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许可证。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6月20日,在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新疆)正式接入国家顶级节点,标志着新疆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正式上线。 上线仪式上,新疆通信管理局向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颁发了新疆首张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许可证。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尺。内蒙古作为电力生产、外送大省,履行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责任。为全力做好电力统计工作,自治区统计局围绕“内外同修”双主线,定航标、找方向,从练好统计业务的“内功”,塑造部门沟通的“身形”,提升统计形象的“颜值”等环节发力,全力打造电力统计大格局。 一、练好统计业务的“内功”,织密数据质量“安全网” 一是借足党建融合“力”,激发内生动力。为了促进党建与电力统计业务的深度融合,自治区统计局年初研究制定电力统计“党建+业务”融合方案,全力打造“生态优先 最强能源”党支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意深远的各类活动,拓宽融合广度、延伸融合深度、提升融合强度,与联网直报电力企业开展座谈,向企业宣传电力统计的意义,提高统计工作配合度;与自治区党委政研室、自治区发改委相关支部共赴重点耗电企业开展共建活动,提高对电力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是磨利制度保障“针”,完善统计机制。自治区统计局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旗县级、部门、工业园区、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建立了《自治区统计局能耗监测联动工作机制方案》,在严格执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的基础上,从制度方面对电力统计工作作了细致具体的规定,为做好电力统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穿好培训考核“线”,强化队伍管理。自治区统计局不断筑牢依法统计意识,利用培训会和执法检查、数据核查等契机,向各级统计机构工作人员和企业统计人员宣讲统计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统计数据在上报、审核、说明、查询等环节的真实可靠;强化考核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和重点工作任务调整完善《能源统计工作考核办法》,通过动态管理、月度打分,把工作质量体现在考核结果上,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强化激励保障,与电力行业协会共同发力,多举措提升企业电力统计工作水平,同时,对全区电力统计工作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联合表彰,进一步激发电力企业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荣誉感。 四是打紧审核把关“结”,保障数据质量。自治区统计局压实审核责任制,建立开网期间报表审核日总结制度,不断提高人员审核纠错能力;细化各报表工作流程,提升数据质量全流程管理能力;建立重点产品生产审核台账,夯实产品产量数据质量。结合机器审、人工查、电话询、实地核等一系列手段,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疑难杂症,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二、塑造部门联动的“身形”,搭建全线贯通的“立交桥” 一是“横向”联合,打通部门统计“大动脉”。自治区统计局为全面掌握电力有关政策和数据情况,修订完善了《内蒙古部门综合统计报表制度2022》,增加了电力统计报表,征求了自治区能源局、内蒙古电力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单位的意见;通过会议、发函、致电等方式对全区电力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进行收集和分析,为电力统计数据波动提供政策支撑。 二是“纵向”推进,畅通政府统计“微循环”。自治区统计局注重横向借力,要求盟市统计局与当地电力主管部门建立电力统计责任制,将电力统计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按照统计制度方法并结合地区电力消费情况,认真做好本地电力数据收集、审核、评估等工作,夯实基层电力数据质量。 三是“点位”跟进,助力企业统计“全线通”。自治区统计局严格规范孤网自备电厂、点对网发电企业发电数据的收集和使用,要求电网公司及时准确地提供5日发受电量数据,深入做好全区电力调度数据的分析研判,确保每个工作环节程序点位有章可循,构建和谐统一、运转有序、科学高效、合力发展的数据共享工作新格局。 三、提升统计分析的“颜值”,奋力书写电力统计的“新答卷” 一是提高认识主动领题,“单选题”方向准。自治区统计局充分发挥统计优势,突出分析报告的实用性。多角度、全方位深入开展分析研究,打破专业界限,做到点面结合、条块结合、纵深结合,力求内容丰富、分析到位、对策建议中肯,不断提升电力统计工作服务水平。同时,积极主动分析研究风光电等新能源产业链发展情况,形成一系列报告并被自治区“两办”特刊采用,有效发挥统计信息服务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 二是科学选点精准破题,“抢答题”角度刁。自治区统计局不断坚守“为国统计”工作理念,持续增强统计使命感,恪守职业道德,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为更好地了解双碳目标下内蒙古风光电发展情况,自治区统计局积极承担国家局相关重点调研任务,并组织盟市开展“双碳目标下风光电发展问题研究”重点调研,以统计眼光、发展视角,为全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强化审核高效答题,“必答题”把关严。自治区统计局坚持重要数据常态化解读,明确要求对电力统计指标做到“每月有信息、每季有分析”,及时主动向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供全区电力运行情况,分析研判经济形势。为确保信息分析的“严谨性”,要求每篇信息、报告须对数据解读准确、精练,原因分析深入、全面,对策建议精准、可行,力争交出满意“答卷”。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6月22日至23日,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到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党建带团建工作)联系点海南电网公司三亚供电局党委、党支部工作联系点三亚供电局海棠供电所党支部调研,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巩固和发展今年以来公司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效,更好地融入和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调研期间,孟振平到用电客户法电长丰(三亚)能源公司了解电力供应服务保障举措和成效,到海棠供电所了解生产经营、客户服务、党的建设等工作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与党员代表、团员青年代表座谈交流,对海南电网公司、三亚供电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对海棠供电所将生产经营难点作为党建工作重点、实行“工分制”绩效考核等给予肯定。 孟振平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融入和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一要统筹兼顾疫情防控、服务稳经济、安全生产三件大事。全面准确把握好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以系统观念推动工作实践,牢牢把握“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做好统筹兼顾文章,为全国大局作贡献。二要认真履行能源央企职责使命。海南电网要坚守公司赋予的“电力企业改革创新试验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先行地”定位,履行好作为南方电网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战略部署的重要实施企业职责,全力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坚决防止拉闸限电;持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架牢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三要不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促进内部深层次变革,促进电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努力完成半年、全年目标任务,实现海南电网“旧貌换新颜”。四要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结合海南电网实际,打造一支素质、能力、作风都过硬的干部队伍。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正视不足、迎难而上、奋起直追,更好适应海南自贸港和能源电力工业的发展;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和执行能力建设,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学习,向标杆先进学习,增强理论素养、提高业务能力,解决“沙滩流水不到头”问题。五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落实主体责任为抓手,下大力气解决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层层衰减问题;以党支部参与基层治理为抓手,推动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把握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与方法、手段、机制创新的关系;以正风肃纪为抓手,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与监督,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基层一线、群众身边延伸。 调研期间孟振平随机抽取三亚供电局党员干部代表、团员青年代表、群众代表开展深入访谈。调研组组织开展了问卷调查,了解联系点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对所在单位党委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情况的意见建议。公司安监部组织了对海南电网的安全检查,并在座谈会上对检查发现问题和整改要求进行了反馈,要求深入推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进一步落实“1+N”现场作业风险管控,提前部署防风防汛应急处置工作。 法电长丰(三亚)能源公司由法国电力集团(中国)投资公司和三亚长丰新能源投资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在该公司调研期间,孟振平与法国电力集团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傅楷德视频连线,双方表示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2022年第三次物资招标采购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公示及否决原因公示 (招标编号:2205-GK006)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主要内容如下: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精神,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结合自治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定不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完成国家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任务;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75%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火电;森林覆盖率达到23.5%,森林蓄积量达到15.5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基础。 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完成国家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任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发电总量超过火电;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增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 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国家要求,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三)强化规划引领。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导向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化各类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的支撑保障。加强各级各类规划间的衔接协调,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X”政策体系。 (四)优化空间布局。着眼绿色低碳发展,立足各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主体功能定位,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三区三线”,推动生态功能区走以自然恢复为主的路子,农牧业生产区走集约化、适度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城乡建设走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路子,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培植绿色发展优势。 (五)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推动节能降碳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对未达到国家清洁生产行业标准的工艺技术实施全过程升级改造,实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加大主要污染物治理力度,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提高公众对低碳发展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三、深度调整产业结构 (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探索农牧业安全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促进农业固碳增效。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开展钢铁、煤炭去产能“回头看”,巩固去产能成果。聚焦火电、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行业,实施生产工艺深度脱碳、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工程,持续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量。加强钢铁行业非高炉炼铁技术示范研究,推广短流程电炉炼钢工艺,鼓励发展钢化联产。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行业对粉煤灰等固体废物的消纳能力。推动化工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和石化化工原料轻质化。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按照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布局,适度扩大现代煤化工产业规模,打造绿色化、精细化、循环化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推进信息技术与工业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推动商贸流通等产业绿色转型,提升服务业低碳发展水平。 (七)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执行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两高”项目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政策。严格控制煤电、石化、煤化工等行业新增产能,未纳入国家相关领域产业规划的,一律不得新建改扩建炼油和新建乙烯、对二甲苯、煤制烯烃项目。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规模。提高“两高”项目准入标准,新建“两高”项目工艺技术装备须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能源利用效率须达到国家标杆水平或先进标准。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科学评估、稳妥推进拟建“两高”项目,全面梳理排查在建“两高”项目,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坚决停批停建,对存量项目深挖节能减排潜力。严禁新建虚拟货币“挖矿”项目。 (八)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在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绿色服务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大数据、云计算、生物、中医药(蒙医药)等绿色产业,逐步形成煤炭产业和非煤产业占比合理、良性互动的产业格局。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运维服务业,壮大风光氢储四大产业集群,推进新能源产业与其他产业耦合发展,从单一发电卖电向全产业链发展转变。引导支持现有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和生产扩建步伐,做大做强主轴承、超长叶片、大容量发电机等“拳头产品”。推动光伏晶硅材料生产向硅片、电池、组件等产业链下游产品延伸,提升光伏材料产业竞争力。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创建,制定重点行业绿色制造地方标准,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四、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九)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节能审查与能耗双控的衔接。调整重点产业用能结构,深入挖潜增效,推动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转型。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强化新上项目能耗强度评估,因地制宜、一地一策合理设置新上项目能耗强度标杆值,对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质量项目畅通节能审查绿色通道。完善用能预算管理制度,健全自治区、盟市、旗县及重点用能项目用能预算管理体系,深化用能预算精细化管理,将高耗能项目全部纳入用能预算管理,将优先用能要素向高质量发展项目倾斜。强化节能监察和执法,健全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完善常态化监察机制。优化能耗双控监测预警机制。完善能耗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对符合条件并纳入国家和自治区能耗单列的重大项目,其能耗量在盟市能耗双控考核中予以核减。盟市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研究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分析预警,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 (十)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坚持节约优先、效率优先,将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持续深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全面开展节能诊断和能效评估,实施节能技术改造行动计划,加大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打造能效“领跑者”。提升数据中心、新型通信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能效水平,新建数据中心须达到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标准,推动既有数据中心绿色节能改造。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实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评价考核制度,按周期组织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加强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应用。 (十一)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积极稳妥推进煤炭消费减量,“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推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合理控制煤炭开发强度,继续淘汰落后产能,优化提升鄂尔多斯地区煤炭产能水平。统筹煤电发展和保供调峰,严格控制煤电项目,支持优势地区布局高参数、大容量、超低排放机组,新建机组煤耗标准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严格控制新增用煤项目,持续压减散煤,严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领域之外新建扩建燃煤自备电厂,支持存量燃煤自备电厂实施新能源替代,禁止新建项目配套建设直燃煤设施。加快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深入实施气化内蒙古工程,依托跨省供气管网项目推进区内长输管道建设,加快管网逐级互联互通,推进旗县供气支线等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用能终端电能替代,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热泵、电窑炉等新型用能方式。加大能源统筹力度,强化风险管控,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 (十二)积极发展新能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构建多元互补、稳定高效的新能源供应体系,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我区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结合国家新能源基地战略布局,科学合理规划我区新能源产业布局,基于边境沿线、戈壁荒漠、沙漠治理、矿区修复等高水平打造新能源基地,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布局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东部地区以分布式新能源为主,适当发展集中式新能源。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火储一体化能源产业发展,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因地制宜发展抽水蓄能,加快化学储能、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大力发展绿氢经济,推动绿氢和煤化工、冶金等行业耦合发展,构建绿氢制造、存储、运输、应用一体化产业链,促进氢能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实施电网灵活性改造,提高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实施风电光电“西电东送”、“北电南送”,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 (十三)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完善中长期交易机制,丰富交易品种,提高交易频次,推动现货市场与辅助服务市场有机衔接。推进电网体制改革,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完善跨区域交易政策机制,推动风电光电火电打捆外送中长期交易,在满足区内新能源消纳需求的同时,利用外送通道富余容量开展新能源外送交易。完善新能源发电企业参与省际现货交易机制,促进新能源跨省跨区消纳。创新电价机制,推动电网输电和配电价格机制改革。 五、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十四)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和方式。加强集疏运系统建设,推动煤炭、焦炭、矿石、粮食等大宗货物“公转铁”,开设大宗货物直达列车、集装箱班列,推动具备条件的物流园区引入铁路专用线,不断提高铁路承运比重和货运效率。积极发展甩挂运输、驼背运输等多式联运,打造多式联运综合货运枢纽。加快发展城乡、园区绿色物流,推广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集约化方式,提高货运组织效能。加快布局建设高速铁路,提高呼包鄂乌和赤峰、通辽等区域中心城市客运能力。 (十五)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加大新能源营运车辆推广力度,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城市物流配送车辆、机场与铁路货场作业车辆逐步实现电动化、新能源化、清洁化。加快推进加气站、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城市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比重,在包头、鄂尔多斯、乌海等地大力发展氢能重卡。提高燃油交通工具能效水平,严格执行老旧交通运输工具报废、更新制度。推进铁路电气化改造,提升干线铁路电气化率。 (十六)积极引导低碳出行。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因地制宜构建城市公交网络,推进城乡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加快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出行体系,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水平。提升城市慢行出行品质,规范发展共享单车,鼓励公众绿色低碳出行。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多种手段,加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力度。 六、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 (十七)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资源与产业互补,构建区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合理规划城市建筑面积发展目标,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年限,杜绝大拆大建。推进绿色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绿色建造方式。推进绿色社区建设。结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牧区清洁供暖改造。 (十八)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提升建筑节能低碳水平,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推进近零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光储直柔”建筑,严格管控高耗能公共建筑建设。推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逐步实施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开展建筑领域低碳发展绩效评估。有序推进城镇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加强城镇老旧小区节能改造。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推进绿色农房建设,鼓励农村牧区房屋建设项目执行节能及绿色建设标准,在农村牧区推广牧光互补、风光互补技术。 (十九)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提高建筑供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加快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因地制宜推广热泵取暖、可再生能源供热、空气热能、工业余热回收等清洁低碳供暖方式。 七、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 (二十)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对接国家重大科技研发计划,加强绿色低碳前瞻性、突破性、颠覆性技术布局,在清洁能源开发、碳汇技术、新能源装备制造、稀土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完善科研基地和创新平台布局,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在绿色技术领域培育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展自治区级绿色技术创新认定工作。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 (二十一)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提升传统工业技术水平,推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化工等重点行业零碳技术体系再造。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应用配套技术,研究布局支撑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友好并网的智能电网技术,加强电化学、压缩空气等先进储能技术攻关、示范和产业化应用,加强光电转换效率提升等重点技术研发。加强氢能生产、存储、运输、使用等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推进核心装备制造国产化。推广工业余热回收、热泵、园区能源梯级利用等节能低碳技术。推动能源、化工、冶金等行业联合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八、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 (二十二)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大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巩固森林、草原、湿地、冻土、耕地等固碳作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增强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山脉生态廊道和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功能,推进黄河流域与“一湖两海”、察汗淖尔等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完善防沙治沙体系。完善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健全生态脆弱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推动城乡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加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大力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 (二十三)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持续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公益林保护、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工程,加强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严格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持续实施退牧还草等草原生态保护重点工程。强化湿地保护,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管理,保护湿地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基本功能。强化耕地质量保护,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提升耕地固碳能力。加大绿色矿山建设力度。 九、完善法规政策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 (二十四)健全法规标准。科学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配套法规政策,全面清理现行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相适应的内容,加强法规政策间的衔接协调。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标准。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水平,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完善和落实碳排放核查核算报告标准、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 (二十五)提升统计监测能力。根据全国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要求,健全电力、钢铁、石化、煤炭、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和交通、建筑等领域能耗统计监测体系。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完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提升信息化实测水平。开展森林、草原、湿地、耕地等碳汇本底调查和碳储量评估,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成效监测评估。 十、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保障…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近日,河南能源监管办发布进一步完善河南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规则,强化电力调度运行和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监管。省电力公司和发电企业要认真落实我省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规定和本通知要求,电网企业要升级完善技术支持系统,优化调度运行安排,加强发电出力测试和数据信息公开,做好补偿分摊和资金结算。发电企业要做好机组出力上限申报,积极参与调峰市场交易,强化设备运行管理,确保机组“顶得上、降的下”。电力交易机构要加强市场注册管理,全面做好市场交易结算服务。厂网之间加强协调,合力推进辅助服务市场有序开展。河南能源监管办将加强发电机组顶峰发电、出力受阻和电力调峰能力监督检查,对违反交易规则和监管规定的行为依法给予处理。 关于进一步完善河南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规则的通知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华能、大唐、华电、国家电投、国家能源、华润、华晨电力河南公司,豫能控股,有关新能源企业: 河南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行以来,对挖掘机组调峰潜力,提升电网调峰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深化我省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完善辅助服务市场补偿分摊机制,确保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保障全省电力稳定供应,按照国家能源局《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我省电力运行实际,在我省原有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规则基础上,经征求有关意见,决定对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和有偿调峰基准等进行修订完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参与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按照《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要求,根据我省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和运行实践,结合全省新能源快速发展情况需要以及运行特性,为确保有关各方公平参与市场交易,根据“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将省内10(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的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不含扶贫项目)纳入市场主体范围,参与河南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管理,按现行辅助服务交易规则中新能源电厂调峰费用分摊办法进行辅助服务费用的分摊。根据市场发展情况,逐步将所有新能源发电企业纳入辅助服务市场交易主体范围。 二、调整火电机组(含供热机组)有偿调峰基准。燃煤火电机组实际出力上限无法达到机组初始额定容量的,有偿调峰基准调整为机组实际出力上限的50%,机组有偿调峰基准以上部分视为基本调峰义务,由电力调度机构根据电力系统运行需要无偿调用。发电机组实际出力上限由电厂自行申报,调度机构综合考虑机组实际运行、测试和同类运行水平等因素进行修正,并做好记录备查。发电机组实际出力上限达不到初始额定容量造成有偿调峰基准下降的,机组报价档位和价格范围仍按初始额定容量负荷率计算,同时机组申报调峰下限不得高于发电机组实际出力上限的40%。市场交易结算时,自发电机组有偿调峰基准开始根据机组深调情况对应的报价档位计算相关补偿费用。辅助服务市场分摊结算时,发电机组调峰费用分摊按照实际出力的50%作为基准,供热机组在供热期月度热电比超过100%或在非供热期月度热电比超70%的,计算调峰费用分摊时按照机组初始额定容量50%作为基准。 三、加强火电机组实际发电能力管理。发电企业要加强设备维护和燃料管理,提升机组调节能力,并按照调度要求如实申报机组实际出力上限,机组设备缺陷等因素造成的出力上限临时变化,要及时汇报调度机构。调度机构要加强对火电机组实际出力上限的测试,对谎报瞒报出力上限的按照规定严格考核,对于测试出力上限与申报出力上限偏差较大机组(偏差超出初始额定容量10%或5万千瓦),测试当日起五日内均按测试出力上限作为实际出力上限参与调峰交易。电力调度机构和发电企业强化沟通协调,根据电网运行需要合理安排发电机组测试次序,做好机组测试和调度运行有关记录备查。 四、强化电力调度运行和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监管。省电力公司和发电企业要认真落实我省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规定和本通知要求,电网企业要升级完善技术支持系统,优化调度运行安排,加强发电出力测试和数据信息公开,做好补偿分摊和资金结算。发电企业要做好机组出力上限申报,积极参与调峰市场交易,强化设备运行管理,确保机组“顶得上、降的下”。电力交易机构要加强市场注册管理,全面做好市场交易结算服务。厂网之间加强协调,合力推进辅助服务市场有序开展。河南能源监管办将加强发电机组顶峰发电、出力受阻和电力调峰能力监督检查,对违反交易规则和监管规定的行为依法给予处理。 本通知调整内容自2022年7月1日起实施,工作中有问题请及时告知河南能源监管办。 河南能源监管办 2022年 6月 21日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日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公布,海南自贸港将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打造成为引领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海南电网公司通过提升电网供电保障和抗灾能力三年行动计划,以及智能电网建设,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省形成了“双环网沿海覆盖,三通道东西贯通”的坚强骨干网架。截至2021年底,海南电网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70%,第三方客户满意度提升至81分,“获得电力”指数达到国内中上游水平。目前基本建成了覆盖全省范围内发、输、配、用全环节的智能电网综合示范省。 电网更坚强 增添内生动力 电网,是一座现代城市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者”。 从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起,海南电网实现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跨越,网架日臻坚强,运行更加安全,不断从“用上电”到“用好电”转变。 早在2017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和南方电网公司超前谋划,部署海南省提升电网供电保障和抗灾能力三年行动计划,掀开了海南电网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海南省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督办,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助力电网发展,推动四大班子领导先后到海南电网公司帮助解决问题,形成政企“一把手亲自过问,一揽子政策支持,一竿子督查到底”推动电网建设的“海南范例”。 普通市民将电网的变化看在眼里。琼海市博鳌镇沙美村村民冯君说:“现在村里全都改成入地电缆,更加整齐美观,停电也少了。” 截至2021年底,海南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达366座,35千伏及以上主网架线路达11619公里,变电容量2620.29万千伏安。海南全社会用电量达405.47亿千瓦时,较2011年同比增长了119%。 办电更便捷 助力招商引资 海南在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期间,不断传递开放发展的信号:国内外投资者积极投资海南,一批政策和措施在海南落地,外资外贸发展显现新亮点……展现出海南发展的潜力和活力,以及海南加快推动改革开放的不懈努力。 吸引企业、留住企业、发展企业、培育企业,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电力的支撑和保障。海南12个重点园区、海口国际免税城、文明东越江通道、棚户改造项目……自启动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以来,多个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对电力设施配套和办电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近年来,为打造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现代供电服务体系,海南电网公司出台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三优三智四强化”举措,即办电效率、用电成本、办电体验更优;创新智慧服务、建设智能电网、打造智能生态;强化日常管控、政府沟通、内外宣传、迎评准备等。同时减少办电流程,让电力用户享受“简、降、快、优”的供电服务,有效提升服务便捷性、精准性。 2021年,海南电网公司在南方电网公司办电时限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压单电源压缩至45天的要求。截至2021年底,海南电网低压非居民(小微企业)和高压单电源累计客户平均接电时间分别为1.61天、19.74天。 同时,该公司还将完善远程服务渠道,优化“一次都不跑”业务流程,完善“在线签署”+“上门服务”模式,实现“不见面审批”;实现身份证、营业执照、不动产证通过政务平台“证照共享”,进一步提升客户办电便捷度。 能源更绿色 守护“碧水蓝天” 黎母山,是中国热带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物种保护的重要“基因库”。大陆首座海岛抽水蓄能电站――海南琼中抽水蓄能电站就“扎根”于此。 该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为10.02亿千瓦时;投运后每年可节省海南电力系统火电标煤耗16.3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2.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及粉尘排放约0.14万吨。 在海南省打造“碧水蓝天”清洁能源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背景下,海南电网公司坚决贯彻国家政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南方电网公司清洁能源消纳专项行动方案,采取“省内挖潜+省外引入”的清洁能源消纳模式,充分挖掘清洁能源消纳潜力,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省内挖掘方面,海南电网公司充分挖掘系统潜力,做好机组检修及发电计划安排,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前提下,优先保证风、光、水、核、生物质等清洁能源的消纳。 2021年10月22日,大唐万宁燃气发电工程1号机组经过168小时的满负荷试运行,顺利投产发电。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消纳天然气约5亿立方米,年发电量约26亿千瓦时,可替代标准煤约80万吨,氮氧化物达到全国最低排放标准,实现废水“零排放”。 省外引入方面,积极利用联网双回海南输送能力,增加省外清洁电力送入规模,最大能力消纳云南水电。2019―2021年累计受入云南清洁水电约4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310万吨,按照标杆电价计算减少成本约1.4亿元。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电力市场体系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今年上半年,国家层面明确电力市场体系未来近十年的发展目标:到2030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国家市场与省(区、市)/区域市场联合运行,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自主选择,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 为适应并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电力市场体系的建设分几步,有几招?近日,在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的“中国电力圆桌”新型电力系统沙龙上,与会专家就此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从价格形成机制、电力生产关系、新能源交易机制等方面为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出招。 电改要适应成本变化 电价改革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和先决条件,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当前,我国电价形成机制面临着减碳、保安全、保民生等多重目标任务。专家认为,电价改革要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成本变化,从以政府定价反映发电成本的供给驱动定价为主,转向以市场定价反映电力供需价值的需求驱动定价为主。 随着新能源占比的提高,电力系统成本将上升已成为业界共识。与会专家分析,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将带来整体供电成本的变化。新能源平价上网不等于平价利用,除新能源场站本体成本以外,新能源利用成本包括灵活性电源投资、系统调节运行成本,以及大电网扩展与补强投资、接网及配网投资等系统成本。 为有效应对成本上升,畅通成本疏导通道,与会专家对新形势下的电价机制改革提出建议:电价机制应有利于提升电气化水平和化石能源替代的积极性。应有利于优先新能源发电,保障新能源投资积极性,体现不同发电和调节机组的发电和运行特性,满足各类电源的合理综合收益水平。要激发和提升系统灵活性资源调节和配置能力,体现各个层级电网保障系统运行安全、高效、低碳的能力水平,充分利用时空信号,通过市场化机制进一步优化电力配置效率,提升季节性和气候灾害相关的安全保供能力,实现季节性调节机组和应急备用机组低运行小时数情况下的收益保障。要平衡能源商品属性和电力普遍服务需求,体现差异化的电力用户需求和不同时空电力需求的价值差异。 寻找生产关系的新均衡 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体系就是要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电力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与会专家认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改革应首先确定生产关系,明确市场主体的权利边界。 “我们在谈论电力生产关系时习惯于围绕电网来展开,例如电改9号文及其配套文件,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以电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一位与会专家表示,电力系统正在从以电网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随着新能源比重不断提高,电力系统成本必然上升,一些有能力的用户,例如园区或企业,寻求自己解决一部分能源需求,不再主要从大电网获取,这将是未来一个重要的趋势。 近期,国家层面多次对分布式电网发展提出要求。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工业企业和园区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支持工业绿色微电网,开展新能源电力直供电试点。 电力系统新形态和新模式的创新发展需要寻找到生产关系的新均衡。然而,当前的市场体制机制存在着制约生产关系重构的因素。专家特别谈到垄断环节的制约,认为垄断环节始终有扩大垄断规模的原生动力,是分布式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阻碍。 “输配电价体系的关键在于让价格信号发挥作用,并发挥正向的投资激励作用。现有输配电价体系是‘准许成本+合理收益’,它的逻辑是确保电网可持续发展,这是必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将激励电网企业做大投资规模。而输配电价体系更进一步的使命是推进市场合理配置资源,不只是配置电源资源,还要配置输电通道资源。”以上专家表示。 他建议,要真正把垄断力关进笼子里,就要用市场经济的思维来理解监管,充分开放输电通道,让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买卖双方通过市场化机制获得所需要的输电通道能力,让市场可以通过价格信号充分检验输电通道规划和投资的合理性。 推动新能源加速入市交易 今年年初,《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着力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提升电力市场对高比例新能源的适应性,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陈宗法介绍,2021年全国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的发电量比例约为25%~30%,以省间交易为主。参与中长期交易的有14个省区,参与方式为大用户直供交易、跨省跨区外送交易、风火置换交易、风电清洁供暖交易等;首批现货市场试点中,有山西、甘肃、山东、蒙西4个省区开展新能源现货市场交易;绿电交易方面,2021年9月,首批绿电交易涉及17个省区,成交电量79.35亿千瓦时。 “‘十四五’时期新能源已成为电源新增装机主体,2035年新能源将成为电源装机主体,2050年前后将成为电量供应主体。”陈宗法表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开启大幕,2030年新能源将全面参与市场交易,新能源加速入市有望具备更好的市场条件。新能源加速入市势在必然,其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则更需要引起关注。 陈宗法认为,市场风险将影响新能源企业的收益稳定性,新能源入市后,尽管电量优先消纳,但在收益方面却面临着价格风险、曲线风险、偏差风险。近年来,新能源入市后收益并不稳定,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现货市场尤为明显。目前的新能源中长期合同签约比例、曲线签订及分解原则、参与现货交易申报方式、偏差处理与结算等适应新能源发电特性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尚不健全。新能源特别是中西部水风光清洁能源基地跨省跨区交易电价机制不尽合理,没有充分考虑风光水储一体化项目、送受两端的供需特点,造成送受端电价“倒挂”,影响开发积极性。 为构建与新型电力系统相适应的新能源市场交易机制,陈宗法建议,要充分考虑新能源预测难、波动大、单体小、较分散的物理特性。在市场交易机制方面,完善新能源中长期交易合约灵活调整机制;适当降低新能源偏差考核标准,避免多重考核;鼓励新能源报量报价参与现货市场,建立新能源机组报价出清机制,真实体现新能源电能量时空价值;完善新能源基地跨省跨区价格机制,防止送受端电价“倒挂”。在配套政策方面,改革目前存量新能源项目保障性收购政策,由政府授权电网企业与新能源企业签订固定电价的长期政府采购合同;持续完善绿电交易、绿证交易和碳交易机制,明确3个市场的功能定位,打破市场界限,构建证电合一、证电分离等灵活多样的绿色交易体系;合理分摊新能源发电新增的电力系统成本,按“谁受益、谁承担”原则建立市场主体共同公平分摊机制;建议新能源电价与燃煤基准价解耦,体现其自身特点与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研究会监事长韩水在总结会议时指出,要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市场体系就要突破现行的市场机制和生产模式对思维的束缚,认真分析新型电力系统的特点对电力市场机制的影响。他特别对容量成本回收机制提出建议,随着煤电增容、控容、减量,容量市场的建立尤为必要,要综合各类电源和储能等统筹推进,切忌从新能源或储能等某个单一角度片面考虑容量市场建设。 原标题:构建新型电力市场体系有几招?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6月23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产品推荐工作的通知,其中包括工业节能技术:一是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电子、轻工、纺织等行业广泛应用的生产过程节能新工艺或工艺替代技术,重点工序或关键设备革新优化技术,工艺系统集成优化技术等。二是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工业绿色微电网、储能应用、氢能高效制备及利用、原燃料替代等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三是系统能源梯级利用、余热余压余气回收利用技术等能源回收利用技术。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产品推荐工作的通知 工信厅节函〔2022〕1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有关行业协会: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装备产品,促进企业节能减碳、降本增效,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能效提升,现组织开展2022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产品推荐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推荐的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应满足“十四五”时期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提效与绿色低碳发展需求,具备能效水平先进、技术成熟可靠、节能经济性好、推广应用潜力大等特点,特别是推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实现全流程系统节能提效的关键核心技术。具体包括三类: (一)工业节能技术 一是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电子、轻工、纺织等行业广泛应用的生产过程节能新工艺或工艺替代技术,重点工序或关键设备革新优化技术,工艺系统集成优化技术等。二是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工业绿色微电网、储能应用、氢能高效制备及利用、原燃料替代等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三是系统能源梯级利用、余热余压余气回收利用技术等能源回收利用技术。 (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 一是数据中心、通信基站、通信机房等重点用能设施节能提效与绿色低碳相关技术,包括用于提升通信网络各类设备能效及系统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或自然冷源,以及用于促进数据中心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服务器利用率,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分布式供能和微电网建设,利用余热余能、电池储能及梯次利用相关技术和产品等。二是利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能量流、物质流等信息采集监控、智能分析、精细管理、系统优化,提升能源、资源、环境管理水平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技术等。 (三)高效节能装备和产品 高效节能装备和产品是指能效指标达到或优于相关国家标准1级能效等级的量产装备或终端产品。高效节能装备包括高效电动机、变压器、工业锅炉、风机、容积式空气压缩机、泵、塑料机械、内燃机等。高效节能产品包括电动洗衣机、热水器、空气调节器、热泵、电冰箱、吸油烟机、燃气灶具、电饭锅、微波炉、洗碗机、空气净化器、电风扇、换气扇、显示器、智能坐便器等。 二、申报程序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组织本地区相关单位进行申报,分类填报节能技术装备产品申报书(附件2、3、4),对申报材料审核后择优推荐,于2022年8月26日前将汇总表(附件1)和申报材料(纸质版一式两份)寄送至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电子版材料同时通过“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管理平台”上传报送,现场答辩相关要求另行通知。 有关全国性行业协会、中央企业参照前述程序,分别组织本行业、本集团申报工作。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2022年第三批物资招标采购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公示 (招标编号:15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