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August 2023

蓝冠网址_怎样打造配网“刀锋竞争力”?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配电网资产规模大但是单个工程小,建设周期短但是需求变化快、不可控因素多。升级配电网,从哪里入手,钱怎么花,备受关注。 近年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深入推进城市核心区网架补强、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提升负荷保障能力。 如果说,强大的网架结构、成熟的管理体系、完备的保障能力是电网的通用能力,数智化水平则体现了现代智慧配电网的“刀锋竞争力”,在这方面的投资称得上是把钱花在刀刃上。 2015~2020年,我国配电网建设改造累计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智能配电网成为电力行业的投资重点,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大道至简,用系统性思维、前瞻性视角,采用最有效的方案解决最关键的问题,已经成为国网江苏电力工作的基本准则。精准投资,高效升级配电网设施,同时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分布式能源的消纳,是江苏电网智慧化提升的基本盘。 车主在江苏常州安阳里光储充一体化智慧能源站给新能源汽车充电。 感知控制能力是基础 建设方案因需而定 数智化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以数字化智能化电网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数字化的感知控制能力是现代智慧配电网建设的入口,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广发证券日前发布的研报认为,配电网改造投资的重点是提升配用电环节信息采集、传输、控制能力,实现对配电网和用电侧各种分布式资源(分布式光伏、充电桩、可控负荷等)运行状态的即时感知和优化控制。 通过加大配电网感知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投入,促进线路故障自愈、台区自治、分布式资源可观可测可控就成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国网江苏电力的做法是,采用“精准采集+系统推演”路线,加强智能传感和数据采集装置的应用,持续优化中低压配网感知终端布点,将配电网量测和感知的重心向分布式源荷储延伸,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随着分布式源荷储快速发展,配电网各层级主动感知对象从电网层向能源产消端延伸,感知数据规模呈现指数级增长,现有采集设备与通信网络难以支撑数据及时、全面、可靠接入,电网调节能力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但是从配网承载力层面,无论是光伏消纳,还是新能源汽车充电,国网江苏电力的承载力保障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在针对未来发展探索新方案方面,国网江苏电力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因需而定,根据分布式能源不同的调节能力和特性,结合控制、调节、监测等业务需求,差异化配置分布式能源的采集接入安全防护策略。 “进行配电自动化终端优化布点之后,配电网有效感知能力和精准控制能力得到了显著加强,依托相关业务系统持续开展配网调控数智化手段建设,在实时调控运行、检修计划平衡、运行方式安排等核心业务领域提供全方位智能辅助决策依据,着力提升了有源配电网数智调控水平。”国网江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综合技术处荆江平介绍,“我们可以实时采集到配电开关分合闸信息和电压、电流情况,结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推送的配电变压器停复电信号,一旦发生故障,调度侧就会收到精准定位的故障告警信号,有效缩短了故障查找时间,大大降低了非故障区段用户的停电时长。” 电力调度控制是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电网安全稳定、清洁能源消纳的关键环节,在主干网和配电网运行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网江苏电力构建新型有源配电网调度运行控制体系,全力提升配电网全景感知、资源管理、柔性调节、精准控制、故障自愈、数智调控能力,在主配微协同控制方面实现了主网侧电力平衡、配网侧源荷互济、台区微网侧自主协同和主动响应,在配网调度指挥方面实现了数字化支撑、网络化交互、智能化决策。荆江平介绍:“现在,如果有配电线路跳闸,经调度员确认后,AI调度员会自动拨打电话通知抢修人员,并将故障详细信息推送至抢修人员手机‘i国网’平台配网调度App。随后,抢修人员前往现场检查故障点。” 如今,国网江苏电力调度控制正在由“弱人工智能”向“超人工智能”转变,努力建设具备高吞吐量、多模态及人机对话功能的调度平台,实现自适应进化和应用多元化能力支撑。 苏州供电公司AI供电服务指挥员“小汤班长”。 数据汇聚是抓手 建平台立标准 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不断升级改造电网全环节采集感知建设,全面深化智慧物联体系应用,聚焦主配微协同控制等关键环节,按需提升源荷储对象数据采集汇聚能力,提高客户侧用能行为与可调节负荷感知水平。 2021年,国网江苏电力对智能电量采集装置进行全面改造,在全国率先实现表计支持峰谷时段随时调整,实现智能电表更智能。 在数字基础设施上,国网江苏电力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业务最全、实用化程度最高的工控物联体系,依托物联管理平台实现输变配等各专业场景终端规模化接入及远程智能运维,累计接入智能边缘设备24万余台、端设备210余万台;依托物联技术体系打造的用采系统接入全省共150万台用采终端、5048万用户,抄表数据采集成功率达99.95%。以设备管理数字化支撑平台(PMS3.0)为例,国网江苏电力运用国家电网公司PMS3.0顶层设计成果,率先上线“电网一张图”,基于电网资源业务中台,横向覆盖1000千伏至400伏全电压等级,纵向贯通电网运行图、GIS(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网架图、区域系统图、热力图等多形态专题图,在此基础上,率先构建实时数据共享中心,叠加作业管理、电网量测、气象环境等信息,打造“多维多态电网一张图”,形成完善的电网数字底座。 国网江苏电力数字化工作部数据管理处处长韦磊表示:“我们的数字化架构理念是‘数据一个源、电网一张图、业务一条线’,公司任何部门对数据有应用需求,数字电网企业中台均可以满足。” 数字化设施的加入,让智慧配电网可以监测分布式能源的运行情况,进行潮流分析,实时掌握电网的承载力情况。针对配电网光伏承载力量化分析难题,国网江苏电力攻关配电网承载力分析技术,建成配电网承载力在线评估平台。该平台具备光伏接入现状评估、接入规划评估、光伏消纳解决方案评估及最大承载力评估4项功能,实现江苏全省4.2万条中压线路的电压偏差设备过载、短路电流等6项光伏承载力指标量化分析。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新能源汽车充电也对配电网安全稳定提出了挑战。截至2023年6月底,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28.95万辆,预计到2030年,保有量将达到800万辆。为提升全省充换电设施管理能力,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建成投用了集状态查询、数据统计、大屏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江苏省充电设施运行监测平台,并委托国网江苏电力运营。截至2023年6月底,该平台已接入公共充电桩8.93万台,记录充电量超46亿千瓦时,有力支撑充电保障工作。 7月21日,从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国际电信联盟总部传来消息,由国网江苏电力营销部和国网江苏电力科学研究院主导发起的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组织(ITU-T)标准提案《面向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框架与需求》正式获批立项。这是我国首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网数据共享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及车网互动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主、配、微网协同是关键 先在“关节”处试点 强壮的肌肉、骨骼要与灵活的关节相匹配,才能发挥出一个人全部的力量,同时避免运动损伤。 随着分布式能源大规模发展,电力系统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现代智慧配电网升级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主网、配网和微网的协同发展,至关重要的就是主、配、微网的“关节”――衔接环节。 目前,国网江苏电力在建设江苏智慧配电网方面,重点打造主、配、微网协同,以支撑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有序发展,提高电力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国网江苏经研院配电网规划负责人、五级职员韩俊介绍,主网配网的关系就像人的主动脉与毛细血管一样,因为配网贴近用户和需求侧,承担着安全可靠供电的最关键一环,所以必须先进行试点,总结经验,才能逐步推广应用。“虽然配网升级需要各个方面的升级,但我们目前更注重主网和配网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协调控制,保障海量分布式光伏和电动汽车的安全可靠接入。目前,我们在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的探索研究和试点应用,主要涉及光伏、新能源汽车和综合能源等领域,待技术成熟后进行推广应用,可有效提升配电网经济效益。”韩俊说。 韦磊说:“通过汇集主配微数据,深度整合天气预报、卫星图像、气象雷达、用电负荷等实时数据,完善多维度新能源功率预测模型,利用AI、并行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我们实现新能源长周期(10天)、日前、日内等多时间尺度精密(每天96个点)预测,大大降低了风光功率预测误差。” 韦磊表示,在数字电网空间,我们围绕新型电力系统能量流管理一条主线,建立常规负荷(大工业、工商业、居民等)和新型负荷(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两大类物理对象、以微电网及虚拟电厂两种聚合形态,实现全网可描述、可观测、可调控三个目标,支撑现代智慧配电网主配微网协同控制体系建设。 国网江苏电力将“主配微网协同、源网荷储互动”融入“功率预测、日前市场、实时市场、实时监控”全过程,推动大规模分布式能源平衡消纳和参与市场交易,提升电网运行调节能力。这一举措将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推动分布式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智慧配电网的升级改造。 原标题:数智升级,打造“刀锋竞争力”

蓝冠_大同-天津南特高压交流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首次信息公示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为充分利用华北区域内部资源,持续发挥山西、冀北电网支援京津唐能力,满足京津唐电网负荷增长需求,提高天津电网外受电能力,完善华北电网特高压层面送端结构,提高“西电东送”输电通道能力,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拟建设大同~天津南特高压交流工程。大同~天津南特高压交流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首次信息公示。 (一)建设项目名称 大同~天津南特高压交流工程 ●选址选线、建设内容 大同~天津南特高压交流工程涉及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清河农场)、天津市4个省(直辖市),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新建大同、怀来、天津北1000kV变电站,新建承德1000kV开关站,扩建天津南1000kV变电站,新建大同~怀来~承德~天津北~天津南1000kV输电线路,新建张北~雄安线路开断Π接入怀来特高压站1000kV输电线路。 ●新建大同1000kV变电站 大同1000kV变电站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2组3000MVA主变,1000千伏出线4回,怀来2回、电源2回,至怀来每回出线各装设1组高抗。 ●新建怀来1000kV变电站 怀来1000kV变电站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2组3000MVA主变,1000千伏出线8回,大同2回、张北2回、雄安2回、承德2回,至大同出线配置1组高抗,至承德出线配置2组高抗。 ●新建承德1000kV开关站 承德1000kV开关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主要建设内容为:1000千伏出线4回,怀来2回、天津北2回,每回出线各装设1组线路高抗。 ●新建天津北1000kV变电站 天津北1000kV变电站位于天津市,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2组3000MVA主变,1000千伏出线4回,承德2回、天津南2回,本期至承德2回、天津南1回每回出线各配置1组高抗。 ●扩建天津南1000kV变电站 天津南1000kV变电站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扩建主要建设内容为:至天津北1000kV出线侧装设1组高抗。 ●新建大同~怀来~承德~天津北~天津南1000kV输电线路 新建大同~怀来~承德~天津北~天津南1000kV输电线路长度2×771.9km,其中山西段线路长度2×81.1km;河北段线路长度2×541.8km;北京段(清河农场)线路长度2×14.5km;天津段线路长度2×134.5km。 (7)新建张北~雄安线路开断Π接入怀来特高压站1000kV输电线路 将张北~雄安线路开断接入怀来特高压站,新建两回特高压Π接段线路2×34.2km,均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

蓝冠网址_广东江门台山110千伏红岭站扩建第二台主变工程项目核准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广东江门台山市发展改革局核准批复了江门台山110千伏红岭站扩建第二台主变工程项目。 项目详情如下:: 一、项目名称:江门台山110千伏红岭站扩建第二台主变工程项目立项(投资项目统一代码:2308-440781-04-01-856915) 二、项目单位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三、项目由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自行组织建设,请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相关机构、制度,加强工程建设组织管理。 四、项目建设地点:台山市冲蒌镇。 五、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110千伏红岭变电站本期扩建1组40兆伏安主变,新建10千伏出线12回,主变低压侧装设2组无功补偿设备,配套建设相应二次工程。 六、项目总投资1212.76万元,其中建安费253.47万元,设计费57.78万元,监理费13.73万元,设备费738.04万元,其他费用149.74万元。项目资金来源:自筹解决。

蓝冠客服_国网重庆电力上线充电设施智慧运维系统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这是新能源汽车专用车位,请立即驶离。”4月21日,在重庆渝北空港充电站中,一台燃油车停在充电桩旁的新能源汽车车位上,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员工徐婷婷应用充电设施智慧运维系统发现此情况后,通过监控摄像头远程喊话。随后,该车驾驶员驾车驶离。近日,充电设施智慧运维系统在经过一年试运行后正式上线。 近年来,重庆市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对充电设施运维提出了更高要求。2022年1月初,国网重庆电力启动充电设施智慧运维系统研发工作,先后攻克智能巡检、风险评估、差异化运维等方面的技术难题。2022年4月中旬,充电设施智慧运维系统完成验证并上线试运行。 针对充电站以前主要依靠人工巡检发现故障、巡检效率低、现场问题发现不及时等问题,国网重庆电力应用充电设施智慧运维系统实时获取车牌识别、红外成像、全景球机等现场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建立监控视频图像叠加运营数据的充电站智能巡检分析模型,快速远程智能感知烟火风险、燃油车占位、充电桩屏幕损坏等15类现场问题,在15秒内自动生成告警信号,并自动生成运维工单,提醒运维人员及时处理,大大提高了故障处置效率。 国网重庆电力在充电设施智慧运维系统中构建了“一站一策”差异化智能运维策略库,从运营成效、故障情况等方面对充电站进行个性化分级,并将人工定期巡检升级为精准智能巡检,减少了无效巡检,降低了运维成本。 同时,国网重庆电力针对充电设施运行风险、健康状态难以准确评估和提前预警等问题,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构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充电设施智慧运维系统中部署充电桩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实现了充电桩重要模块及整桩健康状态量化显示、异常状态实时预警。 此外,国网重庆电力充电设施智慧运维系统实现了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智慧车联网平台、重庆市政府车桩监测平台间的数据贯通,融合95598、车联网、客户报修等跨平台全业务环节工单等,自动跨系统关联工单,实现人工智能全流程监督跟踪工单处理。 截至4月20日,国网重庆电力充电设施智慧运维系统累计接入充电站468座充电桩2210个,故障识别准确率达90%以上,人工月均巡检次数由4535次下降至1107次。 原标题:国网重庆电力上线充电设施智慧运维系统

蓝冠平台官网_2022年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名单发布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为落实《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推荐工作的通知》(工信厅通信函〔2022〕245号),经企业申报、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环节,确定了2022年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名单(见附件)。 进一步加大对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的宣传推广和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和应用,更好支撑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

蓝冠客服_工信部: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23年本)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为推动建材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更好发挥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积极性,引导各方面要素流向建材领域新型产业和传统产业技改项目,促进产融对接,补齐发展短板,培育壮大新动能,工信部组织编制了《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23年本)》。

蓝冠平台官网_北京: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近日,北京市立足于推动中长期首都高质量发展和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研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突出将首都高质量发展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考量,加强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突出“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五子”协同、形成叠加效应;突出发挥首都功能引领作用,用好教育、科技、人才、文化等要素资源;突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进一步提升城市韧性,以高质量发展筑牢城市安全防线;突出质量效益、长短结合、综合施策、攻坚克难,系统谋划了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明确了5个方面50条具体工作任务,努力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各区委、区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国家机关,各国有企业,各人民团体,各高等院校: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7月22日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目标任务,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部署新要求,把握和应对首都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北京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推进“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到2025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推动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全球主要创新高地建设取得新突破,率先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新进展,促进投资和消费不断涌现新亮点,加快“两区”建设迸发新活力,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二、持续强化创新和产业补链强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更加自觉把首都发展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考量,充分发挥北京“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加强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加快构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加速构筑。 1.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深化完善激励约束政策体系,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增强向外疏解的内生动力。扎实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完成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任务,优化提升长安街、天安门等重点地区和二环沿线环境,完成核心区平房院落6000户申请式退租(含换租)和3600户修缮。制定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集中打通一批绿道、步道,构建森林环抱的花园城市。 2.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将雄安新区纳入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设立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雄安中心,开展专家人才走进雄安、走进城市副中心活动,加大“人才京郊行”项目对城市副中心支持力度。支持“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提升办学办医水平,加快建设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实现京雄高速全线通车。统筹推动符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市属国企存量总部和增量板块落地。城市副中心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投入运营,行政办公区二期完成搬迁,东六环入地改造、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建成,轨道交通M101线加快实施。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轨道交通平谷线、厂通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3.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以区域交通设施一体化为支撑,打造环京地区通勤圈、京津雄功能圈、节点城市产业圈。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轨道交通三期项目建设和市郊铁路项目谋划,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工程完工,建成朝阳站、丰台站等配套交通枢纽项目。依托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京雄等交通廊道,从不同方向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廊道。推动国际性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推进世界级机场群与港口群直连直通和联动发展,完善“七站两场一枢纽”之间以及与周边重要功能区之间的直连直通。 4.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协同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鼓励引导创新主体在京津冀建立成果孵化与中试基地,支持共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联合实验室,打造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建立完善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清单”机制,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开展跨区域服务。 5.推动京津冀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优链。深入实施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围绕“北京智造”优势产业,与津冀共同梳理完善产业链图谱,“一链一策”制定产业链延伸布局和协同配套政策,筹备召开产业链联合招商大会。建设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共建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集群。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性基金引导作用,鼓励市场基金在京津冀设立发展。 6.创新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交界地区管控、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产业协作等方面政策创新,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出台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深化京津冀政务服务协同,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同事同标”范围。推动京津冀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联动发展,深化制度集成创新和成果共享,探索“一地创新、三地互认”。研究完善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管理体制,探索政府授权市场化运作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企业化开发运营管理平台作用。以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为试点制定跨省域行政事权管理方案和利益共享机制。 三、加快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全球主要创新高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统筹发挥首都教育、科技、人才优势,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开放共享重大创新载体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集聚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壮大一批示范引领型科技创新企业雁阵,落地一批支撑全面创新的改革举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成为世界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地。 7.建强建优战略科技力量。全力保障国家实验室高标准高水平实现在轨运行,服务国家实验室体系化发展,支持实验室积极承担国家和北京市重点攻关项目。加快编制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坚持边建设边运行边出成果边扩大影响力,积极争取发起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创新设施平台开放运行管理举措,探索差异化开放共享和奖励支持机制。出台支持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支持本市新型研发机构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领域承担国家战略任务。打造一批跨领域、大协作的创新平台。 8.深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出台北京市基础研究领先行动方案,对标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倒逼应用基础研究发展,加快产出一批原创理论和成果。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行动计划,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积极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在通用智能、量子科技、未来网络、未来生命、低碳能源、前沿材料等领域统筹本市创新资源,加快前沿技术突破和技术成果转化。 9.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针对本市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通过企业技术中心培优、产业筑基、机制创新搭台、中试验证加速、应用场景建设等工程,构建产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组织开展创新研发活动,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出创新需求,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上下游企业组建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形式的创新联合体,探索由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出台进一步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知名跨国公司和国际顶级科研机构在京首次设立实体化外资研发中心或提升创新能级,支持外资研发中心承担科技研发、国际合作、应用场景示范等政府科技任务。为外资研发中心提供集专利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10.构建科技企业全周期支持与服务体系。出台进一步培育和服务独角兽企业的若干措施,为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硬科技独角兽企业提供战略级服务,使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世界前列。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强化专业化优势,聚焦细分赛道进一步提升工艺、技术、配方领先水平。推动现有孵化器加快升级发展,实现重点区域和领域全覆盖,布局建设一批标杆孵化器,持续培育高精尖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的硬科技初创企业。 11.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统筹人才管理及教育、科技、经济、信息化等领域人才支持计划,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高精尖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进行集中支持和服务保障。集聚战略科学家和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唱响唱亮“未来科学大奖”品牌,扎实做好北京学者选拔培养。认定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依托职业院校建成一批产教融合实训中心。支持有意愿的科研人员带技术、带产品、带团队创业,引进和培养一批服务科学家创业的企业首席执行官。探索推出“人才创业险”,对创新创业损失的研发费用给予赔偿,对保费给予一定补助,为人才创新创业免去后顾之忧。便利外籍人才工作许可办理,对重点区域下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权限。 12.持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将符合条件的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政策扩大到示范区全域施行,统筹推动各区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和产业特点制定承接工作方案。推动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推行经费“包干制”试点,建立完善结果导向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机制。落实落细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重点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持续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试点,持续推动中央在京单位开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适用工作。 13.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出台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创新普惠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小微贷款倾斜力度。吸引主权财富基金加大对本市科创企业支持力度,更好发挥国有资本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建设私募股权转让平台,推动二手份额转让基金(S基金)发展。与投资机构建立被投企业联合赋能机制,依托“服务包”平台,形成重点被投企业“接诉即办”服务体系。 四、积极发展高精尖产业,率先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新进展 把握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推动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实现整体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持续壮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数字经济成为发展新动能,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服务业优势进一步巩固,科技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以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稳固。 14.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完善数据资源统筹机制,汇聚多层次、多类别、多来源的公共数据,探索数据资源资产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和可行路径。率先开展国家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探索打造数据训练基地。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进一步完善数据产品交易规则和业务规范,建立数据确权工作机制,争取升级成为国家级数据交易所。研究制定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制度落地举措,积极争取开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权限先行先试。鼓励制造业企业应用智能生产设备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数字型总部。鼓励央企、国企、互联网平台企业以及其他有条件的企业和单位,在京成立数据集团、数据公司或数据研究院。 15.夯实先进数字基础设施。完善高品质通信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双千兆计划,加快布局5G基站,争取建设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超前布局6G未来网络。提升算力资源统筹供给能力,统筹各类政务云、公有云、私有云等算力中心资源,支持海淀区建设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朝阳区建设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隐私计算、城市空间操作系统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智慧城市共性基础设施,建立智慧城市感知设施“一套台账”,加快打造“码链一体”城市码服务平台。 16.更好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鼓励平台企业牵头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等,加大研发投入,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鼓励平台企业推出数据存储、产销对接、出海服务、创新试错等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服务,有效带动中小企业联动创新。搭建平台企业与各类企业合作交流平台。完善投资准入、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等政策,健全透明、可预期的常态化监管制度。 17.落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部署。制定研发、攻关、金融等系列综合政策。提升自主可控供应链体系化保障能力。加强集成电路产业项目建设。推动形成具有综合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18.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做强做大。加强优质医疗资源与医药健康产业协同发展,全面贯通事业链创新链产业链。推动核酸和蛋白质检测、合成生物学、新型细胞治疗等领域取得创新突破。支持国际研究型医院等关键平台建成运营,积极推进研究型病房建设,大力引进培育技术转移服务、国际化临床服务、细胞基因检测平台、医疗器械样机制作平台等方面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着力提升重点产业园区电力、热力、医疗废弃物处置等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建设生物制药标准厂房,加快推动产业化项目落地。发挥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作用,争取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加速审评政策试点。 19.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引领发展。前瞻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立法工作。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对新建和改建道路严格按照示范区相关标准进行路侧智能化设备建设。持续推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超高速无线通信技术(EUHT)专网建设,努力打造可向全国推广应用的技术标准。落实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新能源汽车优质项目建设,持续提升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水平,引导带动一批高附加值零部件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供应链企业在京津冀布局。 20.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支持创新主体重点突破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及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方阵,持续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鼓励软件企业基于大模型开发打造新产品。推动大模型赋能智慧城市、金融、自动驾驶等重点领域发展,组织商用场景对接。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21.推动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整机,组建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分类推进医疗健康、协作、特种、物流机器人,组织实施“百种应用场景示范工程”,推动机器人创新产品应用示范和系统集成模式推广。 22.加大绿色科技创新应用力度。印发本市新型储能发展总体方案,支持高效率、长寿命、低成本储能技术研发应用,建设固态锂离子电池标准化厂房等重点项目。推动智能电网技术突破和应用,加快突破百万级电动汽车的车网互动、高效柔性智能配电网态势感知和运行优化技术。积极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落实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资金支持政策,围绕长途、重型运输等场景,利用公交、环卫、客货运等自属场站、园区或既有加油(气)站,推动加氢站建设布局,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推广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开展污泥协同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3.巩固扩大金融业发展优势。推动金融街功能优化、转型升级和活力提升,主动对接国家金融基础设施落地,建设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在丽泽金融商务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数字金融示范区。推动中央商务区(CBD)商务金融创新发展。在城市副中心建设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建立完善环境社会治理(ESG)相关标准体系,推动有条件的金融机构不断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鼓励国际领先的绿色标准认证和评级机构在京发展。…

蓝冠_国网数科控股公司深化供应链绿色低碳评价体系建设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截至8月中旬,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国网雄安金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已编制完成电力变压器、电能表、电力电缆、导地线4类电工装备物资产品及物资类、服务类2类链上企业的绿色低碳评价指标,同步完成适用于绿色采购、业务运营、绩效评价等6类产品及链上企业的绿色低碳评价模型设计。 今年,国网数科控股公司着力打造由绿色低碳评价指标和绿色低碳评价模型构成的供应链绿色低碳评价体系。自3月中旬起,该公司以办公用品及非电网零星物资选购专区为抓手,开展绿色低碳评价体系试点构建工作,通过评价专区物资及供应商绿色低碳情况,制订专区绿色低碳采购技术评分标准,形成绿色产品目录和绿色供应商目录,强化专区产品在节能、节水、环保、低碳等方面的绿色认证,同步推进供应商和产品绿色标识展示。同时,该公司基于产品和供应商的绿色评价结果,开展绿色资质核实、绿色履约监督、绿色绩效评估,打造绿色采购业务闭环。该公司还基于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完成物资专区全量绿色标识和绿色认证机构梳理,夯实绿色采购场景需求支撑服务基础。 国网数科控股公司进一步推动供应链绿色低碳评价体系建设,将重点放在电工装备物资产品与链上企业的绿色低碳评价指标优化和绿色低碳评价模型研发上。该公司按照《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绿色产品评价通则》等国家标准要求,明确提出电工装备需满足的绿色低碳指标,总结形成资源、能源、环境、品质4个维度的绿色低碳评价指标体系。针对链上企业,该公司参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ESG)专项报告参考指标体系等,从环境、社会、企业治理3个方面,分类建立了“服务类一般性企业”和“物资类高环境影响企业”的供应商绿色评价指标及模型。 “通过应用绿色低碳评价体系,物资部门可摸底电工装备供应商绿色发展现状,建立健全绿色电工装备产品库、绿色供应商库,动态完善绿色低碳评价体系的指标项及指标权重。绿色低碳评价体系的应用还将带动供应商增强环保合规意识、进行绿色生产,推动供应链各环节和链上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国网数科控股公司国网智联电商公司主任运营师毕超介绍。 国网数科控股公司将持续深化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建设应用,全面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绿色采购指南》工作要求,拓展产品和链上企业绿色评价覆盖范围,推动绿色评价标准升级完善。同时,该公司将依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供应链平台,持续激活超大规模集中采购的应用驱动、需求引领作用,助力能源电工装备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原标题:国网数科控股公司深化供应链绿色低碳评价体系建设

蓝冠客服_三大“西电入浙”工程日送电量创新高 超5亿千瓦时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8月24日21时15分,随着白鹤滩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白浙特高压工程”)首次进入满功率运行工况,由该工程与±800千伏宁夏灵州至浙江绍兴、±800千伏溪洛渡左岸至浙江金华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组成的三大“西电入浙”特高压工程日输总电量超5亿千瓦时,创下历史新高,可满足55万人一年的生活用电。 今夏,在高温热浪和经济复苏双重作用下,中国多地用电需求高涨。7月浙江全社会用电量达6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1%。入夏以来,三大“西电入浙”工程长期保持大功率运行,保障浙江电力稳定供应。 据了解,此次白浙特高压工程满功率运行,不仅提高了电能输送效率,也是对特高压输电通道的一次“应急考验”。电力运维人员通过满功率输送期间电力设备温度、气体压力、绝缘值等数据,分析设备健康状态,针对性开展应急演练,为“西电入浙”通道长周期安全可靠供电提供重要支撑。 国网浙江超高压公司直流中心副主任曹力潭介绍,满功率运行期间,电力运检人员每天增加2次设备特巡,重点做好换流变降温、消防及供水设施检查,以及充油、充气设备的数据分析比对等,确保满负荷状态下电网安全运行。 此外,电力运检人员还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三维建模、北斗定位等新技术搭建数字化系统,通过自动化采集设备监测数据,实现设备远程智能巡检、数据集中监测和故障处置策略自动推送等功能。 据悉,自2013年特高压工程入浙以来,已累计向浙江输送电能超7300亿千瓦时。(完)      原标题:三大“西电入浙”工程日送电量创新高 超5亿千瓦时

蓝冠平台官网_江苏:配电网 新升级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当屋顶光伏、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成为日常,需求响应、虚拟电厂和储能设施成为标配,该如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的发展空间会有多大? 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成为关键词。 配电网是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电力供需双方直接广泛互动的场域,更是实现新型电力系统“供需协同”的重要平台;作为主要的科技创新领域,其物理架构和运行逻辑将迎来全面升级。 江苏配电网建设积淀颇丰,2023年,国网江苏电力再接再厉、面向未来,聚力打造现代智慧配电网。 从规划设计层面,实施方案蓝图已经绘就,战鼓正在擂响。从实践探索层面,“苏大强”各地奋楫争先: 在南京,智能电网产业聚集效应突出,产业规模已占全国市场八成; 在镇江,扬中全力打造先导示范工程,输出“绿岛样板”; 在苏州,古城区、2.5产业园等示范工程已成典范; 在常州,大运河畔的海绵储充柜,为“新能源之都”再添绿色; 在连云港,灌南县探索分布式光伏运营新模式,对提高苏北地区新能源消纳能力和农村电网供电质量颇具价值; …… 江苏聚焦实体经济、蓄力制造业,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江苏电网致力于打造新型基础设施,以配电网新升级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强富美高”新江苏高质量发展。 三吴大地的能源挑战来自传统资源短缺,也来自制造业大省高质量发展所必需的能源需求。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希望江苏“继续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实现良好开局,为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强调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制造向前 电力为基 江苏的能力体现在坚守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上。 如今,江苏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3.7%、占全球的近4%,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10个,居全国第一。在全球132家“灯塔工厂”中,江苏有9家,数量居全国首位。 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的成果正在显现:上半年江苏实现生产总值60465.3亿元,首次在上半年突破6万亿元大关,同时以3556.16亿元的经济增量排名全国第一。 2023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以能源电力保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明确部署,对电力高质量发展寄予厚望。 近日,江苏印发《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提出,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实施八大行动,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江苏举全省之力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母”,带来用电量的持续增长。数据显示,江苏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达36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其中,制造业用电量为20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高出去年同期增速6.6个百分点。 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强省、用能大省,江苏如何合理高效利用有限的能源资源,持续走在前、做示范? 国网江苏电力将现代智慧配电网视为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今年年初,国网江苏电力提出,聚焦主干网、配电网两个战场,紧扣“加大力度推进主干网升级,服务集中式新能源消纳”和“加快建设现代智慧配电网,引导海量分布式新能源、多元负荷互动”两条主线,高标准构建江苏新型电力系统。上半年,该公司围绕推动网架优化、资源聚合、自动化建设、运行控制、技术装备等“五个突破”,系统谋划现代智慧配电网建设。 这些举措的发布,与快速增长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和日益多元的新型负荷需求有莫大关系。 在南京溧水,该区首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南京飞燕活塞环股份有限公司安装了4790千瓦屋顶光伏电站,年发电量可达550万千瓦时,安环装备部公共设施处处长王林告诉记者,该公司目前正在配置3兆瓦/9兆瓦时的储能项目,预计8月中旬并网。这意味着工厂年用电至少有十分之一来源于清洁能源,60余年的老厂焕发出绿色生机。 来自国网江苏电力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江苏光伏装机总容量为3033.6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为2146万千瓦,占光伏总装机容量的70.74%;低压分布式光伏并网项目数量同比增长81.97%,并网容量同比增长84.81%。 高速增长的分布式光伏规模,正在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不确定性,给传统配电网带来挑战,但也提供了配电智慧化发展的新机遇。 智慧电网 科技携手 配电网被视为新型电力系统中主要的科技创新领域。让配电网的每一个毛细血管都智能,让电最听话,让网最智能,需要多少“黑科技”? “万里长江呼日出,千年绿岛应潮生。”扬中,取“扬子江中”之意,作为一座千年成洲、百年建置的江中岛城,如今正在成为现代智慧配电网建设先导示范区。 扬中电网目前光伏装机容量为296.33兆瓦,光伏渗透率为71.49%,已成功实现整县光伏接入配电网,应用了“光储充直柔微网”等技术。国网扬中供电公司率先应用光伏接入配电网承载力仿真平台,为建设现代智慧配电网输出了“绿岛样板”。目前,该仿真平台已经在苏州吴江区、连云港灌云县等地推广应用。 在苏州市吴江区同里湖嘉苑小区,一家家住户用上了光储系统和直流家电;在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排排直流LED路灯照亮了宽阔的马路……用电设备能够直接用上直流电,得益于2022年1月在苏州吴江建成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工程”。“该示范工程拥有±10千伏、±375伏、48伏3类直流电压等级,打造了工业、商业、居民、市政、数据中心5大类典型用电场景和供电模式,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江苏样板’。”国网苏州供电公司设备管理部主任黄国栋说。 在上一轮配电网升级建设过程中,国网江苏电力在配电自动化方面收获颇丰。2017年,国家电网公司选取包括南京、苏州在内的10个大型城市,打造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如今,国网江苏电力配电自动化效果开始显现――设备管理部配电处副处长朱卫平告诉记者,得益于近年来的自动化改造和数字化升级,依托“电网一张图”、新一代设备资产精益管理系统(PMS3.0)等系统的用电效果,江苏电网实现了数据共享和业务流程的贯通。 6月18日,受雷雨大风天气影响,江苏南京35千伏陶吴变电站10千伏出线陶镇线开关跳闸,南京供电公司立即根据“石城鹰眼”智能指挥分析系统恢复策略,通过远程遥控隔离故障,仅用16分钟就恢复了送电。 国网江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综合技术处荆江平介绍,早期的配电网故障处置受限于自动化建设水平,调度员多根据变电站信号与调控经验进行处置;现在,配电自动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可以有效缩短故障查找时间,大大降低非故障区段用户的停电时长。 如何服务海量分布式新能源又好又快并网发电?国网江苏电力的答案是,持续加快数字化建设,借助数字化管控手段提升精益管理水平和服务质效。 6月初,依托营销2.0系统的稽查管控平台,国网江苏电力开发上线了分布式光伏监测模块。当监测到异常风险时,营销服务中心会实时生成预警工单,下发至供电公司稽查人员尽快核实处理,将事后被动响应变为事前主动防范。该模块上线以来,已参与处理低压分布式光伏运行异常3570项,协助用户挽回发电损失172.3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