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蓝冠费用标准

祁韶直流外送“绿电”超1390亿千瓦时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8月14日,我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新能源的外送通道――±800千伏祁韶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连续50天外送电量超1亿千瓦时,累计向华中地区输送电量超1390亿千瓦时。 ±800千伏祁韶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西电东送的大动脉,自今年6月26日以来,日均功率近500万千瓦、日均输送电量近1.2亿千瓦时,大约可供400万台家用空调同时运行24小时。近年来,甘肃电网新能源建设规模快速增长。 今年1~7月,甘肃新能源项目累计投产532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4000万千瓦。预计到“十四五”末,甘肃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超过1亿千瓦。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紧跟新能源规划建设情况,全力支撑和服务甘肃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原标题:祁韶直流外送“绿电”超1390亿千瓦时

蓝冠客服_南方电网公司2023年配电自动化设备送样检测(第一批)工作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关于开展南方电网公司2023年配电自动化设备送样检测(第一批)工作的公告 各供应商: 为加强入网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提升配电设备质量水平,南方电网公司拟开展2023年配电自动化设备送样检测(第一批)工作。本次检测采取供应商自愿送检原则,相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送样检测范围 本次配电自动化设备送样检测包括7个品类,详见下表: 二、送样检测工作开展流程及时间 三、送样供应商资质要求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合法运作的企业法人或具有企业法人授权的其他组织,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独立承揽招标项目的能力和独立履行合同的能力。 (二)具备批量生产、销售、供应对应送样检测设备所必需的生产制造设备、专业技术能力和售后服务能力。 (三)凡送检产品必须由该产品供应商直接送样检测。 (四)送检单位未受到南方电网公司市场禁入处罚(仅指送检对应物资品类)。 四、检测机构 委托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统一组织、具体实施,同时允许供应商自愿选择满足要求的其他检测机构委托实施。供应商送检其他检测机构能力、资质要求如下(附件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合法运营的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或具有企业法人授权的其他组织等。 (二)具有有效期内的经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实验室认可证书和全国网络安全等级测评与检测评估机构认证证书。 (三)至少具备以下标准的CNAS或CMA资质和测试设备、平台: (1)DL/T 814-2013 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 (2)DL/T 721-2013 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 (3)DL/T 1157-2019 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通用技术条件; (4)DL/T 1529-2016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检测规程; (5)GB/T 16927.1-2011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四)具有同类设备的检测业绩。 (五)主要技术负责人须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并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相关测试人员具有5年检测经验且具有开展检测工作所具备的资质能力。 (六)具备完备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制度、作业标准、技术性文件齐全,体系运作良好。 五、检测依据 本次送样检测依据南方电网公司通知组织制定的《南方电网公司2023年配电自动化设备送样检测(第一批)技术方案》,详见附件1。 六、检测工作流程 (一)送样检测采取自愿原则,由符合本方案资质要求的各供应商自行决定是否参检。相关的样品制造、检测费、寄送费用等由供应商自行承担,参检供应商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和缴费。 (二)供应商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样品送至指定地点,各类设备样品要求见附件3,提前或逾期送检一律不受理。样品接收登记完成后,即进入检测阶段,供应商不得中途退出送样检测,且不再接受退款申请。根据各品类检测的要求,检测机构可能会要求供应商配合开展样品的调试,无故拖延影响检测进度者,本次送样检测结果判定为不合格。…

蓝冠注册_国家电网:以电网高质量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赋能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电网纵横神州,清洁电能留下绿色足迹,勾勒出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生动图景;建设绿色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电网与自然友好相处、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铺展。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 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清洁低碳是方向、能源保供是基础、能源安全是关键、能源独立是根本、能源创新是动力、节能提效要助力,努力争当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推动者、先行者、引领者,加强系统谋划,推动绿色转型,建设绿色电网,促进电网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出一条电网发展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和谐之路、创新之路,为实现“双碳”目标、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国网力量。 坚持系统谋划,实施全面环境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电力是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绿色”是公司的天然属性。公司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服务“双碳”目标,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当排头、作表率,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23个相关部门和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构建起由领导小组成员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网络……公司推进各项环境保护制度及规范要求落实落地,做到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 实施全面精益管理――公司提出业务全覆盖、管理全过程、责任全链条、制度全贯通,严格控制环境影响和合规风险的“四全两控”环境保护总体要求,确保实现“程序合法、监测达标、环境友好、公众满意”的环境管理目标,以一流的管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电网,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和谐共赢,全力守护好一草一木、绿水青山。 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公司坚持大局观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电网规划建设运行全过程,持续加强管理组织体系、技术监督体系、管理支撑体系、制度标准体系四大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建设,规范并加强环境保护费用投入,构建立体协同监督考核机制,大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打造智慧高效数字化全景平台,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积极性,集众智、汇众力,统筹推进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确保事情有人管、经费有保障、专业有支撑。 强管理、建机制、明路径、促发展……公司以系统思维谋全局,不断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和实践,逐步建成能源配置资源能力最强、全绿电供应时间最长的特大型生态电网,书写了一张“绿色答卷”。 新时代十年,公司先后获得“中国绿色环保企业奖”“节能减排优秀企业奖”“中国工业行业履行社会责任五星级企业”“中国社会责任绿色环保奖”“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社会责任管理最佳实践奖”“关注气候・生态文明先锋企业”“中国绿色公司星级标杆企业”“中华慈善奖”“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等多项荣誉,成为公司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的有力见证。 推进能源革命,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张北草原,风机叶片旋转,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进入北京、河北北部地区,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注入强劲动能。截至7月15日,该工程已输送电能超过205亿千瓦时。 天山南北,风光无限,从2010年新疆实现电力外送至今年6月底,新疆新能源外送电量达到1918.53亿千瓦时,占总外送电量的28.84%,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580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669万吨。 我国能源资源和需求呈逆向分布。大电网将清洁能源富集地区的电力送到负荷集中地区,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助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推进能源供给革命,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持续增强;推进能源消费革命,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不断加大;推进能源技术革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推进能源体制革命,电力市场化改革部署落地;推进国际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近年来,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从源网荷储多向发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各环节全面落实绿色发展要求,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在能源供给侧,公司创新电网发展方式,持续完善特高压和各级电网网架,支撑大型电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利用,推动新能源“量”“率”协调发展,持续发挥特高压骨干网架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作用,累计建成33项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不确定性特点,为了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更好地消纳新能源电量,公司大力发展抽水蓄能电站,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加大储能创新技术成果应用。目前,公司在运在建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达8000万千瓦。 绿色电网在神州大地延展,绿色电能在生产生活中涌动。飞鸟翔集,山谷应声;流水潺潺,行云片片。盛夏时节的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低碳民宿越来越多,电气化设备随处可见。 提升消费侧电气化水平是推动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的重要途径。公司稳妥有序、因地制宜推动电能替代,将清洁电能延伸至工业、交通、建筑、居民生活等各领域,实施“供电+能效服务”,持续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引导全社会节约用能、高效用能、绿色用能。 蓝天更多了。公司推动清洁取暖,推行全电景区、全电船舶及公路、铁路电气化等电能替代项目。江水更绿了。公司推进“两纵一横”岸电工程建设,在长江经济带、京杭大运河以及东部沿海等区域,大力部署绿色岸电工程,助力港口码头降碳减污。绿色发展动力更足了。公司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智慧车联网平台,累计接入可启停充电桩超43万台,服务用户超过1064万户。目前,电能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达27%。 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绿色发展,创新是根本动力。以技术创新为电网赋能赋智,能源转型步伐更加稳健。公司发布“双碳”行动方案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充分发挥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作用,在新能源发电、储能、柔性输电等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一系列突破,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新能源云平台是公司建设的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运行监测服务平台,为新能源规划建设、并网消纳、交易结算等提供一站式服务,累计接入新能源场站超过440万座。同时,公司打造户用光伏建站并网结算全流程一站式服务,构建分布式光伏服务生态圈。 能源服务新模式正为消费侧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今年6月,公司试点建设的全国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通过验收,具备全国及分地区、分行业碳排放年(月)度监测功能,可开展碳排放强度演变、能耗双控态势等多维度分析,是我国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平台,为国家研判趋势、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助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 由“市场之手”激发的机制创新加快布局,为我国能源转型提供更多支撑。公司加快推动省间交易、绿电绿证交易等改革任务落地,引导全社会形成清洁低碳用能习惯。 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公司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实践也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公司创办并连续三年举办能源转型国际论坛,凝聚起能源转型的强大合力。2022年11月,《国家电网绿色低碳发展报告》在第二十七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绿电发展 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角边会发布,向国际社会展示了公司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作的积极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 参与环境保护,促进电网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为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电网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公司以电网发展为主线,在推进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中持续延伸深度、拓展广度,大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电网。 电网工程建到哪里、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行动就扎根到哪里――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采用平臂抱杆技术、塔吊组塔技术等,累计减少土地扰动300余万平方米;舟山500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应用输电工程海岸线生态化修复技术,积极打造绿色廊道;阿里与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围绕减少扰动、保护环境和生态修复等实施了13项举措,全线采用网格式护坡,保护雪域高原生态;±800千伏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采用植生袋网格植被恢复技术,解决高寒地区植被保护与恢复难题…… 近年来,公司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电网建设运行全过程,优化选址选线,合理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敏感区,保护沿线森林、草原、湿地等;积极采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认真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标准,加强污染防治设施运维管理,强化技术监督和环境治理,确保噪声、废水等达标。 技术创新在绿色电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公司系统有关单位围绕变电站噪声治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处置、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等开展技术研究。同时,公司积极开展六氟化硫气体状态检测、循环再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六氟化硫与氮气混合气体绝缘电气设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净化处理成套装置。 十年来,公司新开工110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项目环评率持续保持100%,各项环保、水保要求严格落实到位。同时,公司完成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换流站)噪声监测4.4万余次,为408座变电站(换流站)实施噪声治理,优化运行环境。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力大数据成为公司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的又一创新手段。公司深化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合作,开发智慧环保用电监测大数据产品;与水利部联合推进“水利+电力”大数据应用,实现对2.9万余个村68万眼机井在线监测,助力地下水资源保护及精益化管理。 以电网为基础,公司在环境保护领域持续发力,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广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涉及鸟类保护、荒漠化治理以及山地、林区、湿地、岛屿、水域等各类生态系统保护,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探索电网与不同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之道。 前不久,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沿海湿地附近铁塔上的巢穴中,近30只新孵化出的东方白鹳幼鸟茁壮成长。 绿水青山间,珍稀动物生机勃勃。公司发起“生命鸟巢”品牌公益项目,在输电线路沿线安装不同类型人工鸟巢,引导金雕、隼、大�\等珍稀猛禽在安全区域筑巢繁衍;打造“候鸟生命线”品牌公益项目,陆续在天津七里海等17个地区开展候鸟保护行动;实施“绿电方舟”品牌公益项目,在浙江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建设零碳智慧微电网,以绿色电力助力濒危物种保护。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一个个公益项目有力落地,一项项环保工作有序推进,保护了输电线路周边的生态环境,成为公司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生动实践。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从发挥电网作用推动能源转型到建设绿色电网保护生态环境,从强化技术攻关深挖电力数据价值到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公司聚焦“双碳”目标,持续推进能源转型,强化全面环境管理,为建设美丽中国注入更强劲动能,为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作出国网贡献。

蓝冠注册_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助力供电所零碳用能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春来日渐长。4月3日,宁夏石嘴山供电公司长胜供电所营销人员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获悉,3月份,所里的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向大电网输送电量925千瓦时。这意味着现阶段该电站不仅能基本满足供电所白天日常生产、生活用电,还可以将盈余绿电供给其他公网用户。 2022年10月30日,长胜供电所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投用。区别于其他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管理方式,长胜供电所通过负荷柔性管理策略,统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供需平衡,实现日常生产、生活用电“零碳化”。 屋顶装上光伏板 日常用电更清洁 长胜供电所地处城郊,冬季供暖、夏季防暑、日常办公、食堂电炊、交通出行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电。“去年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运后,石嘴山进入采暖期,蓄热电锅炉的启用让供电所用电负荷陡增,但月用电量却较往年同期减少了60%。”所长鹿传昆介绍。安装在长胜供电所各建筑屋顶上的光伏板面积共约1300平方米,装机容量共200千瓦,可保障峰值负荷160千瓦,平均日发电量在800千瓦时左右。 宁夏是全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于2012年成为国内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石嘴山位于宁夏最北端,因煤而建。20世纪60年代,当地投运了宁夏第一座坑口火力发电厂,架起宁夏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煤电长期以来一直是石嘴山电网的主供电源,而随着电网绿色转型升级,太阳能发电占比逐渐提高,煤电与绿电并存让电网呈现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新态势。 交直流微电网 柔性智能管控 3月22日,风和日丽。鹿传昆通过电脑登录微电网管理平台,实时查询微电网中光伏电站的发电数据、直流母线载荷,以及电锅炉、充电储能装置的运行工况。在长胜供电所,大家日常办公用交流电,通过直流充电桩为抢修工程车充电……各类设备正常运转,交直流微电网稳定运行。 太阳能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等特点,给微电网供需平衡带来考验。长胜供电所依托低压柔性交直流分配技术,将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直流充电装置、蓄热式交直流双路电采暖锅炉和直流家电等设备接入配电台区直流母线运行,实现了基于直流母线的“光储充用热”和交流负荷的一体化平衡应用。 交直流切换不仅解决了光伏发电的储能问题,提升了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还将富余新能源电量送入主电网,从而保障新能源电量高效消纳和电网安全运行。依托直流母线供电的方式还能有效减少能耗,助力供电所低碳运行。供电所结合用户侧负荷柔性管理策略,实现了用户“数据级”无感供电,以及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可调、可控。原本间歇、波动的新能源出力在柔性交直流装置的“中和”下,负荷供出连续、平缓,需求侧用电体验不断提升。 储能又蓄热 用能零碳化 2月27日,倒春寒突然袭来,石嘴山地区气温骤降至零下。虽然天色阴沉,但在储能、蓄热系统的双重保障下,长胜供电所取暖、办公各项用电如常。远程采集系统的数据显示,当日所内用电依旧通过微电网“自给自足”。即便是阴天,光伏板也能发电。当发电量供不应求时,直流充电储能装置里存储的200千瓦时电能就会被释放,保障供电所正常办公用电。借助蓄热式电锅炉,供电所室温全天维持在18~20摄氏度,保障了取暖需求。蓄热式电锅炉热能将用尽时,直流充电储能装置及时补位,在极端严寒天气下,还可以通过取用电网交流电补充电能。 该微电网通过“光伏+储能+储热供暖+全电厨房+充电桩”的零碳化改造,实现电采暖、全电厨房及办公负荷优先消纳光伏发电量,发电余量存入储能系统,支撑供电所日常“零碳化”运行。 鹿传昆算了一笔账:长胜供电所全年自用电量在55万千瓦时左右,除采暖季外,其余时间供电所全部日常用能都由光伏发电系统提供,供电所年度“零碳”运行预计可达6780小时,减排二氧化碳373吨,实现光伏发电量100%消纳,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到4月1日采暖季结束,供电所电锅炉退出运行,光伏电站不仅基本能保障所内全部用电需求,还会常态化向大电网输出绿电。”鹿传昆说。 原标题: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助力供电所零碳用能

蓝冠_两部门:加快输配电关键设备相关节能技术标准研制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的通知。 文件提出,加快制定修订一批重点领域节能标准。组织实施“十四五”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在工业领域,加快修订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机械等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提升电机、风机、泵、压缩机、电焊机、工业锅炉等重点用能产品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努力实现标准指标国际先进。在能源领域,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石油天然气储运、管道运输、输配电关键设备相关节能技术标准研制。 原文如下: 国家发展改革委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 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的通知 发改环资规〔2023〕269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管局、国家能源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厅、委),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西省能源局: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有关要求,持续推进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支撑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的重要意义 节能标准是国家节能制度的基础,也是推动全社会节能降碳的重要支撑。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和强制性能效标准,是满足节能管理的基本要求,依法必须执行。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实施强制性能耗限额国家标准108项、强制性能效国家标准66项、推荐性节能国家标准190项,节能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对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行业要高度重视节能标准化工作,依法加快推进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切实加强节能标准应用实施,不断夯实节能工作基础,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快推进节能标准更新升级 (一)加快制定修订一批重点领域节能标准。组织实施“十四五”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在工业领域,加快修订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机械等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提升电机、风机、泵、压缩机、电焊机、工业锅炉等重点用能产品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努力实现标准指标国际先进。在能源领域,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石油天然气储运、管道运输、输配电关键设备相关节能技术标准研制。在城乡建设领域,制定修订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绿色建造、农村居住建筑节能等标准,完善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节能相关产品标准。在交通运输领域,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节能降碳设计、建设、运营、监控、评价等标准。在公共机构领域,加快制定修订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场馆等评价标准。在农业农村领域,加快研究制定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过程节能降碳技术标准,完善设施农业、农业机械等节能降碳标准。 (二)稳步提升重点用能行业能耗限额要求。重点用能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分为先进值、准入值和限定值。其中先进值对标国内或国际同行业能效领先水平,原则上其取值应代表行业前5%左右的能效水平;准入值是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等新增产能必须满足的能效水平,原则上其取值应代表行业前20%左右的能效水平;限定值是存量企业生产必须达到的能效水平,应以淘汰一定比例的现有高耗能落后产能为取值原则,在基于节能改造的基础上淘汰20%左右的落后产品和产能。《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2年版)》涉及的行业,其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的准入值、限定值,应与现行标杆水平、基准水平保持协调。 (三)持续提高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水平。重点用能产品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分为3级(部分为5级)。其中1级水平应对标国内或国际同类用能产品设备能效领先水平,原则上其取值应代表同类用能产品设备前5%左右的能效水平;2级水平作为节能产品认证依据及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设备采购依据,原则上其取值应代表同类用能产品设备前20%左右的能效水平;3级(或5级)水平是用能产品设备进入市场的最低能效水平门槛,根据各类用能产品设备的技术特点及能效现状,原则上应淘汰20%左右的落后用能产品设备。《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2年版)》涉及的产品设备,其强制性能效标准的1级、2级、3级(或5级)应与现行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准入水平保持协调。 (四)不断扩大节能标准覆盖范围。加快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和冷链物流、新型家电等领域节能标准制定修订,补齐重点领域节能标准短板。完善节能标准配套体系建设,推动计量检测、认证、分析计算、能效评估、能量系统优化、设备运行管理、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绩效评估、能源审计、节能监察、节能审查、节能服务等领域标准制定修订。统筹开展节能标准和碳排放相关标准研究制定,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衔接节能标准和碳排放相关标准指标,探索将碳排放相关指标纳入节能标准。 三、切实加强节能标准应用实施与监督检查 (一)压实用能单位主体责任。相关企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等用能单位是落实节能标准要求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节能管理,严格执行节能标准特别是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和强制性能效标准。引导和支持重点用能单位对标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和强制性能效标准1级水平,有序开展节能降碳升级改造,提高生产运行能效,实施重点产品设备更新改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设备。鼓励用能单位积极应用推荐性节能标准,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推动用能单位建立规范化、常态化节能运行机制,确保合理用能、高效用能。 (二)严格执行节能国家标准。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中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国家标准,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主要产品能效水平必须达到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准入值,主要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水平必须达到强制性能效标准2级水平。对于产能已经饱和的行业,主要产品能效水平原则上应达到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主要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水平原则上应达到强制性能效标准1级水平。基于强制性能效标准,进一步扩大能效标识和节能低碳等绿色产品认证实施范围,充分发挥能效标识和节能低碳产品认证在政府采购、引导绿色消费中的支撑作用。探索将产品设备节能减碳量纳入能效标识。 (三)切实加强标准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发展改革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强化节能监察,将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纳入年度节能监察计划和工业节能监察计划,扎实开展专项行动,督促用能单位严格实施节能标准。市场监管部门要聚焦用能产品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和能效标识使用情况,组织开展节能标准专项执法,加大产品质量抽查力度,公开不符合标准标识要求的产品设备信息。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节能等主管部门要加强相关领域节能标准实施情况监督检查。有效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对在推动节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的用能单位,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畅通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对节能标准和能效标识实施情况的监督。 四、强化能效领先正向激励 (一)大力推进重点行业和产品设备节能降碳更新改造。推进实施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城乡建设、公共机构等节能降碳工程。支持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动重要产品设备更新改造,改造后主要产品能效水平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主要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水平达到强制性能效标准1级水平的项目,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现有资金渠道,对符合条件的给予积极支持。鼓励各地区对标节能标准要求,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产品设备节能降碳更新改造的资金、政策等支持力度。 (二)加强综合性政策支持。对行业主要产品能效水平普遍优于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或主要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水平普遍优于强制性能效标准1级水平的,优先纳入《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技术推广目录》等。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加大对符合政策要求高效节能产品的政府采购支持力度。落实好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加大对符合更高能效水平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融资。 五、夯实节能标准化工作基础 (一)强化节能标准化工作数据支撑。落实好用能单位能源统计分析、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等制度,推动用能单位按照国家标准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鼓励用能单位依据标准开展能耗在线监测、能源管理中心等系统建设。建立节能监察、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等数据共享机制,提升节能标准制定修订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建立重点行业能耗对标基准,支持能耗限额标准及时更新升级。基于能效标识备案数据,探索将智能化检测手段融入能效标识管理制度,提高产品设备能效标准数据的准确性。 (二)建立节能标准实施评估和反馈机制。指导相关领域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建立节能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和监测方法,面向产业集聚区建设强制性节能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点,定期开展重点领域节能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并及时将评估结果作为标准更新升级的重要依据。探索实行标准动态转化机制,适时将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和强制性能效标准1级水平分别调整为限定值和2级水平。 (三)统筹做好节能标准化工作经费保障。鼓励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根据工作实际统筹安排节能标准化工作经费,强化节能标准研究、制定修订、宣贯、实施效果评估、监督检查、人才培养等工作保障。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支持节能标准创新和节能标准化服务业发展。 六、加强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管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完善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机制,及时提出节能标准制定修订建议,加强全过程指导,严格标准技术审查,合理设置标准实施过渡期,确保节能标准指标先进性、科学性、有效性。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及时下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将标准修订周期控制在18个月以内。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组织实施节能国家标准。各地区执行节能标准情况纳入“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鼓励各地区和有关单位结合实际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 (二)强化宣贯培训。各有关部门组织相关机构等召开节能标准化工作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会议,加强工作指导。拓宽节能标准信息发布渠道,免费向社会公开强制性节能国家标准文本,支持行业协会、相关机构等适时披露国际先进节能标准信息。充分利用世界标准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等主题活动,宣传节能标准的重要作用,普及节能标准理念、知识和方法,提升全社会节能意识。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 市场监管总局 2023年3月8日

蓝冠注册_温枢刚: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党的二十大将能源资源作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点领域,作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要求。 “能源高质量发展既要保障安全,也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作为能源央企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全国政协委员温枢刚在此次全国两会上尤其关注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相关议题。他表示,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保障能源安全、破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催生发展新动能的有效途径。 大力提升清洁能源供应能力 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以国内能源清洁稳定供应增强内循环可靠性,是中国特色能源安全保障的战略基点。 近年来,中国华能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发展,以新能源、水电、核电为转型三大支撑,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目前,中国华能新能源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41%,能源供给结构显著优化。中国华能正在围绕“三线一带”积极布局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包括抢抓“沙戈荒”大基地开发机遇,加快西南三大水风光储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全力推进三大核电基地建设等,持续提升清洁能源供应能力,助力我国全面构建风、光、水、核等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温枢刚表示,新时代十年,我国能源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但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正在促进电力系统形态的改变。如何破解安全性、清洁性、经济性这个“三角难题”,是全球能源电力领域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今年全国两会,针对当前“新能源+储能”存在的问题,温枢刚提出有关优化发展提案。 温枢刚指出,当前,“新能源+储能”发展存在新能源配置的储能整体利用率低、成本高效益低等问题。根据中电联与有关企业的调研,2021年全国三分之二的“新能源+储能”项目中,储能等效利用系数仅6.1%。仅靠回收弃电不能满足项目收益率要求,多数地区电源侧峰谷差不显著,辅助服务价格低,导致“新能源+储能”收益难以保障。现有市场机制难以全面反映“新能源+储能”的多元价值,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 他建议,新能源配储能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电源特性,优化新能源配储能的规模、型式。鼓励新能源基地集中配置储能,支持储能容量租赁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共享储能、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加快建立“新能源+储能”一体化调度机制,充分发挥储能调峰调频、功率支撑等多重作用,进一步提升利用水平。明确储能市场定位,加快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现货市场建设,体现储能的多元价值。 牢牢把握绿色低碳的能源技术创新方向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温枢刚认为,绿色低碳已成为能源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既要立足能源电力产业需求,又要着眼能源电力发展未来,让“科技创新”这个制胜未来的“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动力。 “中国华能以绿色低碳为方向,聚焦支撑、引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以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为牵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支撑‘双碳’行动,带动产业优化升级。”温枢刚告诉记者。 2021年12月20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具备四代技术特征的核电项目――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首次并网。该示范工程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关键技术,标志着我国实现了全球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工程示范的“中国引领”。 在温枢刚带来的《关于“双碳”目标下推动我国全球领先的高温气冷堆技术持续创新发展》提案中指出,高温气冷堆具有固有安全性好、发电效率更高、容量灵活、应用广泛、厂址适应性强等显著优势。为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在高温气冷堆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建议加快建设高温气冷堆技术专用标准体系,加大高温气冷堆技术知识产权的深度挖掘,结合示范工程开发、设计、建设、调试、运维等全过程,力争在“十五五”时期形成我国较为完整的高温气冷堆技术相关标准、规范、导则体系,加速形成高温气冷堆技术国际标准体系。温枢刚希望国家加大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支持相关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深入开展高温气冷堆在高温热源供应、退役煤电替代、内陆核电突破、绿氢高温制备、海水淡化等不同场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更好提供各类绿色低碳解决方案。 坚决扛起能源保供的央企担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2年成绩时指出,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增加煤炭先进产能,加大对发电供热企业支持力度,保障能源正常供应。 面对新的能源安全形势,中国华能始终把能源保供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充分发挥能源电力保供国家队“压舱石”作用,全力确保机组发得出、顶得上。2022年,中国华能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北京冬(残)奥会、迎峰度夏等重要时段电力热力保障任务,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央企关键作用,全年完成发电量近800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作为国内最大的民生供热企业,中国华能供热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累计完成供热量超4.8亿吉焦。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煤电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将加快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变,兜底保供作用更加凸显。”谈及煤电在能源保供中的价值,温枢刚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国已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与此同时,随着煤电机组节能改造规模近9亿千瓦、灵活性改造规模超过1亿千瓦,我国煤电顶峰保供能力和清洁高效水平不断提升。” 为更好发挥煤电在能源保供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的价值,温枢刚建议进一步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加快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持续完善促进煤电与新能源优化发展机制,积极探索多能互补基地一体化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系统运行,提高资源利用和转化效率。持续完善市场化的煤电机组运行机制,推动煤电机组分级利用,提升高效煤电机组运行负荷率和顶峰发电能力。 中国华能从长远角度规划布局能源保供工作,持续向“绿色转型”和“创新发展”要答案,不断健全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多元能源供应体系。在温枢刚看来,进入新发展阶段,能源供应保障不仅要安全高效,而且要清洁低碳,要坚持在能源安全保障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 原标题:两会访谈 | 温枢刚: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

蓝冠平台官网_春节期间 国家电网经营区日均调度用电量152.30亿千瓦时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春节假期,各地群众探亲团圆、旅游出行,处处是欢乐祥和的景象。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员工坚守在生产运行、客户服务等工作岗位,奔忙在换流站、变电站、输电线路等巡检现场,为人民群众欢度佳节、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电力保障。 春节期间,国家电网总体运行平稳。来自国家电力调度中心的数据显示,1月21日~27日(农历除夕至正月初六),国家电网经营区日均调度用电量152.30亿千瓦时;1月27日国家电网经营区负荷最高,为7.75亿千瓦;全国日均发电量191.86亿千瓦时。 特巡特护 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500千伏线路耐张塔三相金具可靠连接,导线弧垂正常,无覆冰、无舞动。”1月25日,国网冀北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中心两名员工巡检“西电东送”输电通道,来到覆冰重点监测区段向输电智能分析管控中心汇报现场情况。国网冀北电力运维“西电东送”、“北电南供”、北京500千伏环网等重要进京输电通道。该公司春节假期依托通道可视化装置、智能识别技术和输电智能分析管控中心,掌握供区线路设备运行状况;分区分段安排专人做好“人工+智能”“远程图像+现场校验”闭环巡护工作,确保全方位、全时段、无死角监控线路运行状态,多措并举保障进京输电通道安全运行。 1月24日,一股强冷空气影响上海。9时,1000伏练塘变电站当值值长尹�S和同事开始了防寒特巡。“正是万家团圆的时候,我们要加倍注意全站的运行情况。”尹�S说。针对春节假期上海电网的特性和长假中期寒潮来袭的情况,国网上海电力有序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和开机组合,确保节日期间全市电力供应充沛;组织600余名运维人员对上海主网138座变电站和5600千米长的输电线路开展差异化巡检,并对重要输电线路开展全通道防外力破坏巡查;做好变电站应对寒潮的运维保障工作,加大特巡力度,安排各专业应急抢修人员24小时值守,全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月22日7时20分,在三峡库区巴东县官渡口镇四季坪村,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宜昌运维分部员工巡查±800千伏祁韶线跨江铁塔等处,保障电力外送通道安全运行。春节期间,国网湖北电力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强化电网运行实时监控,做好电网、设备抵御雨雪冰冻天气的应急准备;扛牢民生保供责任,开展“双优四零”主题活动。为更好地服务返乡人员用电,该公司还为各地返乡人员开通用电“绿色通道”,主动走访客户120万户,结对共建网格1.86万个,有针对性地解决客户的用电难题。 春节假期,新疆出现降雪降温天气。国网新疆电力把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保电重点,提前制订保电方案,采取“人工+无人机(机器人)+可视化”方式对特高压跨区换流站、重要枢纽变电站及全疆重点配网线路开展巡查消缺,强化负荷监测;针对高风险主网设备制订专项运维策略,通过在线监测、远程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科学评估设备运行状态,加强输电通道特巡特护、重要断面运行监控,确保疆电外送通道畅通;统筹营业窗口、95598服务热线和“网上国网”APP,提供线上线下供电优质服务,全力保障节日期间电力可靠供应。 “前面的雪坡有点陡,再检查一下雪地抓钉卡紧了没有,确保不打滑。”1月25日16时,四川送变电公司巡线人员抓紧赶往500千伏康蜀二线铁塔,观察线路覆冰情况。为应对寒潮降雪天气,确保重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国网四川电力组织专人驻守观冰站,实时跟踪导线覆冰、线路通道降雪等情况,及时按规程开展直流融冰;广泛应用无人机开展杆塔精细化巡检、红外测温、通道三维扫描等工作,对重点区域开展人工蹲守和流动巡查;春节假期,组织883支配网抢修队伍1万余名抢修人员开展应急值守。 主动服务 满足群众用电需求 新春佳节,在河北正定古城的各个景区,游人赏美景、品美食、看表演。“景区内客流量陡增,正定古城用电量也大幅增长,供电服务‘不打烊’,让古城更亮堂。”1月24日,正在景区巡检的国家电网河北电力(正定)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林飞说。春节假期,国网河北电力全天候做好优质服务工作,紧盯返乡用电高峰,做好队伍、物资、装备等准备;强化冬季供暖用电服务保障,重点对3993个城市集中供暖换热站、123万户农村“煤改电”客户实行全时段运行监控;发布“春节高速出行充电指南”,增加抢修驻点、强化快速调度,安排移动充电车巡回应急,保障新能源汽车车主便捷返乡出行。 1月21日,国网江苏苏州供电公司金庭供电所台区经理蒋立军和徐国荣来到位于吴中区明月湾古村的一家餐馆,排查全电厨房设备用电安全隐患。春节期间,国网江苏电力加强农村供电服务保障,组织服务人员深入村组走访,加强设备巡查和隐患消缺,开展安全用电、科学用电宣传,倡导客户节约用电、错避峰用电,确保春节假期供用电平稳有序。该公司充分考虑电采暖负荷攀升与返乡人口用电负荷叠加因素,加强节日期间负荷需求预测,排查近两年春节假期及近期的重超载、低电压台区等,落实逐台挂牌督办要求,通过负荷调相、配变调换等方式完成问题治理,保障供电安全。 1月22日,江西省南昌县向塘镇的街头洋溢着浓浓的年味。“一个班组去换变压器、帮客户更换空气开关,其他人抓紧开展巡查。”一大早,国网南昌县供电公司向塘供电所负责人明确当天工作的分工。1月19日起,国网江西电力进入春节保供电状态,共安排应急值班人员8723人,派出车辆1739辆、发电车137辆、发电机702台。春节期间,江西配电网运行总体平稳,实现“服务零投诉,配变零烧损”目标。 1月22日,国网辽宁本溪供电公司配电人员前往一处景区,特巡为景区供电的重点配电设施、10千伏配电线路及其分支线路设备情况,保障景区春节期间的安全用电和客户放心用电。春节假期,国网辽宁电力成立春节配电网供电保障工作组,结合各地景点多、用电分散的实际情况和用电负荷特点,组织配电人员全面做好景区用电安全和保供电工作。该公司按照最小化、最强力量、最全面配置的原则,建立应急梯队,编制应急处置预案,组建652支抢修队伍5190名抢修人员,配备1257辆抢修车辆、2台中压应急电源车、73台低压发电车、176台发电机,做好应急抢修准备。 1月25日,国网陕西淳化县供电公司润镇供电所员工上门为返乡客户更换了下户线以及相关设备,检查客户内部线路。国网陕西电力关注春节假期返乡人口增加、农村电采暖负荷攀升与寒潮天气叠加影响,积极组织开展负荷需求预测,台区经理主动对接村组(社区),摸排客户返乡情况;加强农村配电网运维管理,为供区内过载和超容的客户及时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微服务”群、短信、电视、村应急广播等倡导客户节约用电、错避峰用电,确保春节假期供用电平稳有序。 坚守岗位 守护万家温暖团圆 1月23日下午,在天津津南区小盘营街道,国网天津城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员工迎着凛冽的寒风,使用无人机对110千伏葛北线进行专项巡查。当天,城南供电公司员工在津南区巡查线路200余千米,清理线下易燃物隐患74处。国网天津电力加强设备运维保障巡查,强化城市“生命线”运维保障,加强对线路“三跨”区段等重点供电线路设备运维,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巡查,加强值班值守;98家供电营业厅春节假期“不打烊”,每日检查自助交费设施,做好节日期间窗口资金管理,网上售电系统保持正常运营,及时了解客户反映的用电问题,确保客户诉求迅速响应、妥善处理。 “有任何用电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1月23日,吉林省吉林供电公司员工对吉林化纤集团新投产的两条15万吨原丝线项目生产线进行用电设备检查。近期,吉林省部分大型企业抓紧生产,电力负荷随之攀升。国网吉林电力在节日期间提供不间断24小时供电服务,安排专人与重要企业客户保持密切联系,全力做好故障处理和供电保障;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分析企业用电数据,及时掌握重要企业用电负荷变化情况,对春节期间不停产企业提供主动上门问需、安全用电检查等“一揽子”服务。 1月21日,国网西藏拉萨供电公司地区调控班值长聚精会神地监控着全市电网的运行情况。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国网拉萨供电公司分析往年春节期间负荷特性,结合今冬气候特征,精心制订各项安全保电措施。国网西藏电力制定实施2023年“三大节日”保电举措,调控中心负责人带头开展应急值班,保障西藏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 国网信通公司制订春节假期信息通信保障方案,严格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做好在岗值班值守,保障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该公司组建由信息运行专家组成的春节保障应急专班,专班所有成员7×24小时远程值守,针对核心平台和系统提供远程技术支持,提升系统故障处置效率。为有效应对春节期间冰冻雨雪等恶劣天气对通信光缆运行的影响,该公司采取光缆覆冰专项应急保障措施,开展通信光缆覆冰监测,确保通信系统稳定运行,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坚强支撑。 1月26日,国网客服中心北方分中心客服三部客服专员高文正为客户解答“网上国网”APP用电交费问题。春节假期,国网客服中心组建“春节服务保障先锋岗”,针对低温寒潮、重点民生、“煤改电”等春节期间集中诉求制订保障措施,对话务人员动态排班,合理调整接听权限,力争电话“一拨就通”、答复“一口说清”、诉求“一说就办”,为客户快速解决用电问题,提供优质服务体验,用心用情守护光明与温暖。

蓝冠客服_2022年1-12月电力消费情况:工业和制造业用电增速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1-12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第一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和制造业用电增速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化工和有色行业用电正增长,建材和黑色行业用电负增长。 一、全社会用电情况 1-12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 分产业看①,1-12月,第一产业用电量11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第二产业用电量570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第三产业用电量148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3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 图1 2021、2022年分月全社会用电量及其增速 二、分地区用电情况 1-12月,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②全社会用电量分别为40305、16488、25037和4542亿千瓦时,增速分别为2.4%、6.7%、4.2%和0.8%。 1-12月份,除辽宁、广西、新疆和上海外,其他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实现正增长,有18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依次为:西藏(17.4%)、云南(11.8%)、安徽(10.2%)、宁夏(7.9%)、青海(7.6%)、河南(7.2%)、湖北(7.1%)、江西(6.5%)、陕西(6.3%)、内蒙古(6.1%)、四川(5.3%)、浙江(5.2%)、重庆(4.7%)、黑龙江(4.6%)、山西(4.3%)、江苏(4.2%)、北京(3.9%)和湖南(3.8%)。 三、工业和制造业用电情况 1-12月,全国工业用电量56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4.8%。 1-12月,全国制造业用电量424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其中,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合计230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③用电量91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消费品制造业④用电量550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7%;其他制造业⑤行业用电量47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 四、高载能行业用电情况 1-12月,化工行业用电量54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建材行业用电量401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2%;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量609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8%;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量74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 图2 2021、2022年重点行业分月用电量情况 注释: ① 从2018年5月份开始,三次产业划分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修订<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的通知》(国统设管函〔2018〕74号)调整,为保证数据可比,同期数据根据新标准重新进行了分类。 ②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③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9个行业。 ④ 消费品制造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12个行业。 ⑤ 其他制造行业为制造业用电分类的31个行业中,除四大高载能行业、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消费品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6个行业。

蓝冠平台官网_青海电网输电专业移动巡检应用投入试运行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1月9日14时45分,青海省海晏县发布大风橙色预警,预计未来6小时内将出现9级以上大风,请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做好防范准备。”1月9日14时50分,青海电力科学研究院设备状态评价中心输电集中监控人员的手机收到一条来自青海电网输电专业移动巡检应用的信息。相关专业人员随即应用输电全景监控平台开展重点线路舞动风险可视化检查,并通知运维单位持续关注重点线路舞动风险,提前做好相关处置准备工作。青海电网输电专业移动巡检应用于2022年12月底通过用户测试验收并进入试运行阶段。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输电运检数字化管控能力,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安排青海电科院开展技术牵头工作,通过多源信息融合、数据深度挖掘和全景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打造青海电网输电专业移动巡检应用,结合输电全景监控平台,构建输电专业智能运检管控体系,提升设备状态智能感知能力,实现电网输电运检业务的全景感知、互联互通及流程闭环。 “该应用的开发是国网青海电力构建输电专业智能运检管控体系、打造‘立体巡检+集中监控’运维模式的重要举措,标志着青海电网迈出运维检修全流程闭环管理的关键一步。”青海电科院设备状态评价中心主任王志惠介绍。 据悉,青海电网输电专业移动巡检应用基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i国网”平台进行部署,包含智慧运维、在线监测、综合查询三大业务应用群,汇集了检修管理、隐患管理、缺陷管理等16个功能模块。该应用正式部署上线后,“移动巡检应用+输电全景监控平台”的智慧运维模式将显著提升国网青海电力对线路巡检、缺陷处置、隐患治理、检修试验、工程验收等业务的全过程管控能力,实现各项任务全状态跟踪。借助具备前端智能识别能力的可视化监拍装置,输电专业移动巡检应用将线路通道隐患自动推送给运维人员,大幅提升了隐患排查和处置效率,降低了线路运行风险。 目前,青海电网输电专业移动巡检应用已实现对全省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巡检、试验等业务场景全覆盖。 国网青海电力将持续推进输电专业移动巡检应用的实用化进程,进一步完善计划管理等功能模块,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青海电网输电专业运维检修业务管理质效。 原标题:青海电网输电专业移动巡检应用投入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