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蓝冠娱乐网址

蓝冠_重磅!国家能源局印发《配电网安全风险管控重点行动工作方案》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3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配电网安全风险管控重点行动工作方案》。 文件明确工作范围,本次行动选择吉林、江苏、江西、山东、广西、陕西6个省份,重点总结分析110kV及以下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的突出问题。 文件明确工作重点,主要从配电网网架结构、新型并网主体接入、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运行维护、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网络安全、应急处置等方面开展分析。 原文如下: 配电网安全风险管控重点行动工作方案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紧扣新形势下电力保供和转型目标,聚焦配电网安全运行、供电保障、防灾减灾和坚强可靠等方面安全风险,推动解决城乡配电网发展薄弱等问题,全面提升配电网供电保障和综合承载能力,国家能源局决定开展配电网安全风险管控重点行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范围 本次行动选择吉林、江苏、江西、山东、广西、陕西6个省份,重点总结分析110kV及以下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的突出问题。 二、工作重点 主要从配电网网架结构、新型并网主体接入、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运行维护、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网络安全、应急处置等方面开展分析。 (一)配电网网架结构安全性 配电网防灾减灾差异化建设情况;建设标准与抗灾减灾要求的适应性情况;配电网薄弱区段改造情况;供电方向单一的县域配电网清单梳理及改造提升情况。 (二)新型并网主体规模化接入影响配电网安全风险 分布式新能源电源、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并网主体大规模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配电网对新能源接入承载能力评估情况;新型源荷规模化接入后对配电网协同控制的影响分析;新型并网主体并网安全管理情况。 (三)配电网设备设施安全状态排查情况 配电工程路径选择、变电站及线路设备配置水平等方面依照国家标准落实情况;配电设备设施老化及超期服役情况;设备入网质量管控情况;配电网保护配置及定值管理情况;配电网特殊区段设备选型配置情况。 (四)配电网安全运行管理情况 现行配电网调度运行体制机制与新型配电网系统适配情况;配电网人员和运维工器具配置情况;主(配)变重满载、线路重过载、电压越限等运行风险摸排和解决情况;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配电网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管控情况;停电检修及带电作业管理情况;农村配电网“三线搭挂”问题治理情况。 (五)配电网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安全风险 配电网管理信息系统涉控业务有关情况;配电网自动化改造情况;负荷控制系统、分布式电源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情况。 (六)应急处置能力有关情况 结合地方实际,评估雨雪冰冻、山火、台风、洪涝等灾害场景下应急体系及应急能力建设情况;应急预案编制演练情况;应急物资、队伍及装备配置情况;应急保障电源建设情况;极端状态下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建设情况。 (七)构成一般及以上电力安全事故风险隐患排查情况 可能构成《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9号)中规定的一般及以上电力安全事故的风险;其他对配电网安全可靠供应影响较大的情况。 三、工作安排 (一)部署动员阶段(4月15日前) 国家能源局召开2024年全国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分析汇报会暨并网电厂涉网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对本次重点行动工作方案进行宣贯部署。各有关省级能源(电力)管理部门和派出机构及时将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并对辖区内电力企业提出工作要求。 (二)梳理分析阶段(4月15日至4月30日) 各有关电力企业要加强问题分析和经验总结,将配电网在安全运行、供电保障、防灾减灾和坚强可靠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经验做法和意见建议形成总结报告。各地市供电企业梳理分析形成市级公司总结报告,省级电力公司汇总各地市情况并将各地市报告作为附件,形成本省配电网总结报告,于4月30日前报送至当地省级能源(电力)管理部门和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 (三)现场工作阶段(5月1日至7月31日) 各有关派出机构要会同当地省级能源(电力)管理部门,与辖区内电力企业进行座谈交流,并选取3-4个典型地区进行现场调研,国家能源局视情况对部分地区开展督导调研。 (四)总结提升阶段(8月1日至9月30日) 各有关省级能源(电力)管理部门、派出机构认真总结本次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形成工作总结,于9月30日前报送至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本次重点行动,严格落实各方责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有关省级能源(电力)管理部门、派出机构要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做好本次重点工作。 (二)强化整改提升。各电力企业要认真落实方案要求,深入分析配电网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各有关省级能源(电力)管理部门要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在职责范围内制订并落实相应工作措施;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要加强对相关问题整改提升情况的持续跟进,共同管控好配电网安全风险。 (三)严守工作纪律。工作期间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轻车简从、廉洁自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中如发现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国家能源局。 附件: 1.配电网安全风险报告模板 2.现场工作指引…

蓝冠平台官网_安徽蚌埠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构建高效智能电网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2023年,49家新能源产业集群规上企业总产值192.3亿元;签约、在建项目81个,总投资1174.1亿元。 优化能源产业结构。2023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并网容量82.2万千瓦,位居全省第8;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319.6MW/519.2MWh,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在建和谋划储能项目7个,装机规模1525MW/2750MWh。 构建高效智能电网。建成投运蚌埠500千伏香涧输变电工程,进一步完善安徽东部电网网架结构。打造智慧视频管控平台,运用人工智能提升新能源功率预测水平。在65个大功率光伏电站和商业密集区配套建设绿色充电桩90座,即发即用,解决电网设备重过载问题。 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开展“村网共建”行动,通过“一套服务机制、一张服务网络、一个监督体系”,将供电服务网格融入基层政府网格,为首个试点村建设太阳能路灯100余盏。推广智慧共享电表,实现抽水排灌手机远程控制、电费实时结算,节约抽水成本,消除私拉乱接隐患。

蓝冠网址_江苏苏州:按照“宜建尽建”原则积极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建设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近日,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苏州市科学技术局、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关于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文件指出,到2025年底,苏州形成系统的光伏建筑一体化扶持政策和技术体系,打造一批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示范项目。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向标准化、规模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规模应用。充分利用工业厂房、公共建筑等建筑屋顶、外立面或其他适宜部位,按照“宜建尽建原则积极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建设。对政府(含国有企业)投融资的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将BIPV要求纳入规划条件。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光伏产品在既有建筑上应用,机关办公建筑在进行改扩建时,具备条件的应进行光伏建筑一体化改造。有条件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配建一定比例储能设施到2025年底,各县级市(区)均应建成一批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光伏并网管理和服务。供电公司做好配电网建设工作,切实保障光伏接入需求。优化并网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低压并网的光伏项目接网工程及接入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部分由供电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上网计量装置和发电计量装置由供电公司免费提供。供电公司优化系统模块建设,为用户提供光伏结算数据、光伏上网购电费结算服务,进一步提升光伏项目运营效率。

蓝冠客服_新疆乌什县受地震影响各乡镇主干线路全部复电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地震发生后,新疆电力及所属国网阿克苏供电公司、国网克州供电公司第一时间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已派出331人、89台车、应急发电车4辆、应急发电机12台、照明设备30台,奔赴一线开展应急抢险保供电工作。同时已从周边单位调集11辆低压应急发电车,从乌鲁木齐调派2辆中压发电车,于今日8时赴阿合奇县支援保障。 记者获悉,地震共造成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阿合奇县2条220千伏、23条10千伏线路和1座110千伏变电站、5座35千伏变电站停运,57162户用户停电(阿合奇县30300户、乌什县26862户)。截至23日4时,95%停电设备及用户已恢复供电;截至7时,除220千伏曼白线、别曼线,35千伏雪热一、二线所带供热站,其余停电设备、用户均已100%恢复;截至8时24分,35千伏雪热一线线路带电(用户侧供热站内管路抢修暂未带负荷),所有用户均已100%恢复。目前,乌什各乡镇主干线路已经全部恢复送电。 接下来,新疆电力将持续加强与属地政府的对接沟通,实时关注震区现场情况,强化电网设备监控、输变配设备的特巡特护,及时了解重要客户供电情况,做好余震信息监测响应,防范余震和次生灾害,集结应急抢修队伍、清点应急物资,随时准备配合当地政府开展应急抢险、转移安置、供电保障等工作,全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蓝冠网址_湖南省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纲要 构建坚强柔性电网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日前,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纲要》。文件提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电力系统各领域深度融合,初步建成电力系统智能感知与智能调控体系。电力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源网荷储电力资源分类分级聚合互动发展模式初步形成,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占最大负荷比重达到5%以上。 提升电网主动防御和智慧自愈能力。深入开展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机理研究,建设以多时间尺度、平台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大电网仿真分析平台,深入开展运行特性、稳定裕度、影响因素等分析,建立湖南“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外来电、高比例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特性认知,重点攻克适应低惯量和高比例电力电子系统的保护新原理和稳定控制新技术。聚焦有源配电网的运行特征,重点攻克中低压交直流混联技术,智能软开关技术,配电网重构及柔性自愈技术。优化“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外来电、高比例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系统三道防线配置,全面升级继电保护、自动化等二次系统配置,推广电力电子设备主动支撑技术,加强电网全局感知和风险识别能力,深化故障处置智能辅助决策,提升故障研判与应急指挥能力,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主动防御和智慧自愈体系。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智慧调度体系。建设新一代调度运行技术支持系统,依托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和大电网资源配置能力,统筹全系统电力资源,构建全景观测、精准控制、主配协同的新型有源配电网调度模式,提升电网海量资源聚合控制能力,保障系统全局综合动态平衡,保障电力供应安全。运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提升调度系统智慧化水平,逐步实现实时和未来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分析,综合考虑经济高效运行与安全稳定运行,为调度运行方式提供智能决策支持,实现电力系统故障过程推演与电网快速恢复处理方案建议,逐步建立人机融合、群智开放的高智慧调度平台。 提升电力系统运维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强智能建设、智能管理、智能运维等智慧电力系统技术示范应用。推进“智慧电厂”建设,实现火力发电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和智慧化管控。整合全省小水电资源,提升精准预报、调洪增发、优化调度等数字化能力。推进“智慧光伏”建设,实现“光伏开发+生态治理+储能”模式应用,建设覆盖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等业务的一体化应用平台。推进“智慧风电”建设,实现风电场预测性维护、发电精准预测、风场预判式运维和机群能效提升。推进智慧变电站、数字换流站、智慧线路、透明配电网建设,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全面推进中压分布式电源、储能监控终端部署,按需推进负控终端部署,实现配变、分布式能源等关键节点智能识别和感知。通过无人机巡查、GPS定位、布控点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实时跟踪电力工程施工进度,提升基建作业智能化水平。推动变电站和换流站智能运检、输电线路智能巡检、配电智能运维体系建设,发展电网灾害智能感知体系,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对偏远地区恶劣环境的适应性。 湖南省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纲要 新型电力系统是“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和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有力有序推进湖南省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特制定本发展规划纲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双碳”战略目标和能源安全新战略,以《国家新型电力体系布局规划(2023―2030年)》为引领,基于湖南地域特色、资源特性和电网特质,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新特征,坚持先立后破、整体谋划、集中布局、要素协同、清洁低碳、安全发展的原则,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 二、发展基础与面临挑战 (一)发展基础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我省在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能源供需形势总体平稳。“十四五”以来,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2.3%,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949万吨标准煤,对外依存度两年下降3.9个百分点,能源产销供需态势持续好转。 二是能源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十四五”以来,湖南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7%,目前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8%,节能降碳发展成效显著。新能源成为省内装机增长主体,装机占比超过水电成为第二大电源,跨省区清洁能源引入力度持续加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超过50%,居全国第5、中东部第1。 三是电力支撑能力显著提升。荆门―长沙、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全省电力总装机达到6323万千瓦,其中外电入湘规模突破1200万千瓦,成功应对4650万千瓦历史最大电力负荷考验。 四是系统调节能力大幅增加。全省13个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实施计划,总装机1780万千瓦,居全国第2,已核准规模达到1180万千瓦。新型储能并网规模达266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例5%,占比居全国第1。大型公用火电机组调峰深度优化至32%。电力需求侧管理持续完善,形成最大负荷5%左右的需求侧响应能力。 五是能源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依托省内优势能源装备和研发制造水平,全省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提升。以院士、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代表的高水平能源科技创新优势不断聚集,以先进储能材料和动力电池、电工装备为代表的电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万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六是能源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创造性建立能源运行、能源建设、价格调控“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电力行业现代化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电价改革不断深化,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创新开展电化学储能容量交易。与国家电网连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省企合作持续深化。 (二)面临挑战 必须看到,我省缺煤无油乏气、整体处于全国能源流向末端和受端的基本省情没有变,仍面临能源资源禀赋不足、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一是能源对外依存度高,长期维持在80%左右,居全国第7,能源安全保障压力长期存在。二是新能源资源禀赋不优、发电效率不高,2022年风电、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排名全国第18、第29。三是我省电力生产和消费呈逆向分布,火电装机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电作为主力电源调节性能不足,新能源反调峰特性显著,风电机组冬季结冰退备现象严重,电力供需季节性亏缺和盈余并存。四是全省用电结构不优,负荷尖峰特性突出,最大峰谷差率多年居全国第1,民生保供和系统调节压力大。五是电煤运输成本全国最高,煤电、新能源上网基准电价居全国第2,工商业用电占比低,拉高终端用能成本。 从我省实际来看,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需统筹应对好以下五个方面挑战: 一是“转型与空间”的挑战。我省新能源资源禀赋不足,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实际可供开发利用的新能源空间资源十分有限,需统筹处理好新能源大规模集中开发与用林用地等空间承载能力的关系。此外,我省属于风能四类、太阳能三类资源区,建设同等规模新能源所需土地资源较“三北”地区多20%以上。新能源资源较丰富地区与水电布局重叠,且多位于电网薄弱区域,清洁电力送出消纳难度较大。 二是“转型与保供”的挑战。我省为全国能源保供重点区域,电力保供长期存在较大压力。从消费侧看,我省人均能源消费、人均用电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电力消费增长潜力巨大。从供给侧看,我省火电占比低且老旧机组占比高,水电基本不具备调节能力,新能源难以形成可靠电力支撑,入湘直流配套电源建设滞后,外电顶峰能力不足。 三是“转型与经济”的挑战。我省新能源利用小时数不高,等量替代同等规模火电发电量需要更大容量的新能源装机,提升全系统建设成本。为保障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消纳、系统安全与可靠供电,需增加电网建设、系统调峰、容量备用、安全保障等外部成本,抬升系统附加成本。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省电价水平的改善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四是“转型与安全”的挑战。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外来电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三高”特征日益凸显,呈现交直流送受端强耦合、电压层级复杂的电网形态,电力系统安全问题更趋复杂。局部地区主网架结构不强,配电网尚不能完全满足分布式新能源和多元负荷灵活接入的需求。新能源可靠供应和支撑能力不足,系统抵御大面积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 五是“转型与协同”的挑战。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充电、新型储能、智慧用能与增值服务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系统可控对象扩展到源网荷储各环节,控制规模呈指数级增长。湖南电网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整体不高,信息采集感知能力不足,调控技术手段和管理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三、发展路径 按照“加速转型(当前至2030年)、总体形成(2030年至2045年)、巩固完善(2045年以后)”的发展路径,高水平推进“一枢纽五领先”建设:即将湖南打造成为承西启东、连南接北的区域电力交换枢纽,实现清洁电力高质量发展水平领先、内陆匮能型省份电力安全保障能力领先、电力资源分类分级聚合互动创新领先、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应用领先、新型电力系统深化创新改革领先,加快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 (一)加速转型期(当前至2030年) 到2030年,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装机成为发电装机主体,电力系统整体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支撑全省碳达峰目标实现。 省内能源碳排放量达峰,电力系统碳排放量控制在1.1亿吨左右。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000万千瓦,约为2022年装机规模的2.7倍,电源结构加速清洁化,省内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6%。年度引入区外清洁能源电量达746亿千瓦时。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达30%以上,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达57%,稳居中东部第1。电能替代广度和宽度不断拓展,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9%。 全省电力供需形势由紧平衡转为宽松平衡。坚持先立后破,火电依然发挥基础保障性电源的重要作用,并逐步向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以上。特高压形成两交三直对外联络通道,湘粤背靠背工程建成投运,湖南电网由全国电力流向末端逐步转为区域电力交换中心,省内骨干电网持续补强,分层分区运行格局不断完善,配电网存量问题得到科学解决,智能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抽水蓄能规模达到1040万千瓦,新型储能装机达到450万千瓦,与省内新能源装机比例达到1∶3,成为全国系统调节能力应用高地。全省电力稳定供应能力达到7500万千瓦,其中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用户平均供电可靠率达到99.97%,全省人均装机规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获得电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电力系统各领域深度融合,初步建成电力系统智能感知与智能调控体系。电力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源网荷储电力资源分类分级聚合互动发展模式初步形成,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占最大负荷比重达到5%以上。 全省电力价格增长幅度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价格形成机制基本建立。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下,不断优化市场机制,推广绿电交易,持续扩大电力市场规模,市场化交易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据绝对主体地位。

蓝冠平台官网_国网福建电力:立足实际 创新引领 推动数智化坚强电网建设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暨2024年工作会议提出,以数智化坚强电网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着力打造东南清洁能源大枢纽、高能级配电网大平台、“闽电数智”大生态,实现清洁发展水平领先、安全稳定水平领先、效率效益水平领先,全面建设“刚柔并济、风雨无忧”福建电网,不断增强电网气候弹性、安全韧性、调节柔性和保障能力,努力在数智化坚强电网建设中走在前列。 打造东南清洁能源大枢纽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1000千伏长泰变电站是福州―厦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几天,随着新一轮冷空气的过境,国网福建电力运维人员加强对该变电站的巡检,由于新投运不久,运维人员持续不间断应用远方智能巡检与手持智能终端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等开展全方位巡检,确保迎峰度冬期间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2023年12月16日,福州―厦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投运。该工程投运后,进一步完善了福建电网主网架结构,有效提升了华东特高压交流主网架支撑能力,保障了福建北部清洁电能外送和南部负荷中心受电。 福建清洁能源禀赋优越,海上风能资源富裕充足,海上风电理论蕴藏量超1.2亿千瓦;沿海核电厂址资源优势明显,预计可行的装机容量达3300万千瓦。国网福建电力紧密结合福建沿海核电、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时序,不断完善骨干网架,并将持续推动建设北连长三角、南接粤港澳、西通华中腹地、东牵宝岛台湾的“四方互联”电力外送通道,助力福建打造清洁能源“第四极”。 目前,闽粤联网工程已安全运行一年多。2023年,该工程累计互送电量超38亿千瓦时,超额完成送电计划,促进了闽粤两地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高质量发展。 打造高能级配电网 满足高品质用能需求 “以前充电桩给电动车充电,现在电动车通过充电桩也能向电网反向送电。”1月12日,国网福建泉州供电公司技术人员在泉州鲤城向阳花苑,向新能源汽车车主介绍V2G技术功能。 连接千家万户的配电网直接关系客户用电。国网福建电力打造高能级配电网大平台,构建以“供电高可靠、源荷高聚合、信息高融合、服务高品质”为特征的高能级能量配置枢纽和能源服务平台,实现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汽车、柔性负荷等海量新兴源荷即插即用、灵活互动,满足终端用户个性化用能服务需求,有力支撑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加快形成。 2023年10月,福建省首个城市“钻石”配电网示范项目在厦门投运。该示范项目在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城市核心区域构建了以开关站为核心主干网、配电室为次干网的双环网高能级配电网架,并配置“光差保护+自愈”功能,实现网格配电网网架结构再升级,有力增强供电可靠性。 为应对大量新能源接入后对电网安全及消纳能力造成的挑战,国网福建电力因地制宜,布局一批微电网示范项目,投产10个适应海岛、园区、乡镇等多类型交直流微电网,实现海量新兴源荷即插即用、灵活互动,有力支撑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加快形成。 今年,国网福建电力将深入实施配网提升三年行动,全面建设“刚柔并济、风雨无忧”福建电网,加快补齐网架短板,差异化提高防风、防雷、防涝等设计标准,有力提升电网供电保障能力。 打造“闽电数智” 构建智慧电网新形态 2023年11月1日,国网福建电力新一代通信管理系统(TMS2.0)平台上线运行,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首家实现TMS2.0平台单轨上线运行的单位。TMS2.0平台集数据采集处理、实时监控、运维检修管控、资源共享运营、网络规划建设、指标分析评价等功能于一体,全方位推动通信网资源配置、支撑能力、安全保障水平跨越式升级。 近年来,国网福建电力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能源技术融合,打造“闽电数智”大生态,强化电力算力融合,全面提升电网和业务透明化、规范化水平。倡导用数字化思维推进管理变革,以减员增效为原则,以数据驱动流程再造与组织变革,提升每位员工、每组流程、每个组织的价值创造能力。 福建电网每年要开展近2万项设备操作,国网福建电力运用“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技术,打造电网智能操作云平台,首创电网“一键顺控”操作新模式,在国家电网公司首家实现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一键顺控”全覆盖。如今,设备操作时长由“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提升了供电可靠性。 基于“闽电数智”大生态,国网福建电力升级供电能力可视化平台,在“网上国网”APP平台上延伸开发了低压用电报装“一键通”,实现“一键下单、现场办结”服务功能,推动办电环节“从减到简再到零”。

蓝冠_国网山东2024年度第一轮可信WLAN网络设备技术摸底测试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为推进基于WAPI安全协议的电力安全无线局域网(以下简称“可信WLAN”)网络建设及技术落地应用,现组织开展山东电网2024年度第一次技术摸底测试工作,全面掌握各设备制造商可信WLAN网络设备功能及性能。相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测试安排 1.本次测试工作由国网山东电科院(以下简称“电科院”)依据本公告组织实施,遵循“自主自愿”的原则,不收取任何费用。请有意向参与测试的制造商认真贯彻本公告的要求。 2.本次测试时间安排如下: 厂家报名时间: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4年1月21日; 材料审查时间:2024年1月22日至1月25日; 设备送样时间:2024年1月26日至2月1日; 正式测试时间:2024年2月26日至3月12日。 3.本次测试面向各制造商可信WLAN无线接入点(下文简称“AP”)设备开展,测试项目仅包含《山东电网可信WLAN网络AP设备检测方案》(详见附件2)要求的技术内容,各制造商所研制其他技术指标不在本次测试范围内。 4.有意向参与测试的设备制造商应在规定时间内报名,并将报名表(附件1)、承诺书(附件3)盖章扫描件发送至指定电子邮箱,同时应提供相关技术文件作为支撑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技术说明文件(如产品说明书)、工信部型号核准证、权威第三方测试机构提供的专业检测报告等。超时未报名或提供支撑材料不全的,不予测试。 5.通过电科院材料审查的设备制造商,应在规定时间内将报名表中所列AP设备(每种型号各2台)、POE交换机(1台)、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1台)、CPE设备(2台)送达电科院。样品应外包装完整、配件齐全,样品机身应有产品铭牌(包括但不限于制造商、产品型号等信息)。超过送样时间而未送样的,不予测试。 6.各制造商应安排1~2名技术人员到场,配合开展样品安装、测试、拆除、开箱检测等工作,并遵守电科院人员管理及保密规定。 7.测试过程中,禁止私自更换样品硬件、升级样品软件程序,所有对装置的操作必须经由电科院方测试人员许可,否则测试无效;完成全部检测后,参检单位可取回测试样品。 8.各制造商对本次测试安排存有异议,可于报名时间截止前提出质疑,无质疑则视作对本次测试不存在异议;测试过程中如有疑问,应当场提出,未提出则视作认可测试结果。

±800千伏陇东-山东特高压线路跨越1000千伏台曹线完成施工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11月24日,在河北大名县埝头乡大龙村,河北省送变电有限公司高空作业人员在现场管控人员的监督下,拆除了±800千伏陇东―山东特高压线路的接地线及保护管等,标志着为期12天的陇东―山东特高压线路冀1标段跨越1000千伏台曹线施工完成。 ±800千伏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起于甘肃庆阳换流站,止于山东东平换流站,线路全长926.4千米,冀1标段长175.323千米。该工程跨越1000千伏台曹线的跨越点位于N2210和N2211两基铁塔之间,两座铁塔呼高138米,跨越档距302米,施工难度大。该工程由河北送变电公司施工、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公司负责建设管理工作。国网河北电力统筹各单位加强施工过程管控,采用地面、高空、视频相互配合的立体管控模式,确保跨越施工安全。 11月15日,跨越施工进入导线牵引阶段。施工现场安全施工标语随处可见,架线施工现场岗位责任划分、导地线展放施工标准工艺等展示牌规范摆放。“今天湿度较大,高空作业人员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注意防止脚底打滑。”现场施工负责人侯占利对高空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与安全交底后,大家各司其职,迅速投入到作业中。 “现场温度7摄氏度,风速4米每秒,被跨越段相关地线已包扎保护管,受力工器具检测完毕,牵张设备锚固正常,导线压接符合标准。”“收到,放线作业开始。”侯占利收到现场管控人员的报告后,发出了作业指令。在集控室内,操作人员启动按钮,随着张力机发出阵阵轰鸣声,导线在牵引走板的带动下缓缓送出。操作人员小心地控制着牵引速度,使走板顺利通过滑车。 与此同时,监控人员时刻紧盯集控室内的显示屏,认真查看牵张设备的具体参数,监控导线摆放区、锚线区等场地及牵张设备出口、尾架和高空导线滑车等重要部位,全面掌控施工现场情况。 “我们在本次施工中应用了集控智能可视化牵张联控系统。这套系统采用自组网技术,搭建了涵盖整个放线区段的无线局域网和区域热点。系统的可感知终端通过无线局域网传输的视频、音频信号,实现了牵张设备的集中控制、放线全过程可视化及设备后台一体化管控等功能,可减少50%的人力投入,实现架线施工作业全机械化,提升了施工安全水平。”业主项目执行经理刘增炜介绍。 “二号线行进位置有点高,减少一号线张力。”牵引过程中,监控人员通过视频布控球不时与现场人员沟通。集控智能可视化牵张联控系统实现了集控室和作业现场的多方监控信息互通,达到远程监控、远程指挥、实时纠正违章的效果。 随着一条条导线不断向前延伸,每一个施工作业点都有一名安全监护人员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视野以内的施工情况。“为了全程、全方位监护动态施工,我们采取督查不漏死角的策略,以‘责任田’的形式把每一基铁塔的安全防护责任落实到人,确保跨越施工安全。”业主项目部安全管理专责赵路杰介绍。 在跨越施工期间,河北电力建设公司坚持“先踏勘、再方案、后计划”的原则,精心组织、科学协调施工资源,做足前期施工准备,同时加大跨越施工期间现场巡检力度,严格把控施工安全及质量,确保施工安全有序完成。 随着±800千伏陇东―山东特高压线路跨越1000千伏台曹线施工完成,为工程整体顺利推进打下基础。该工程预计于2024年年底建成,届时每年可从甘肃向山东输送360亿千瓦时电量,对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增强电力供应保障,服务“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蓝冠平台官网_全国首个配网计算推演平台在盐城应用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线路有光伏接入的同时,要保证秋收期间安全稳定供电,我们应采取在末端转供检修点下游接入中压式电源车的方案……”10月25日9时许,国网盐城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员工柏恩正利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国首个配网计算推演平台,与同事讨论10千伏亭汇线检修期间的线路运行调整方案,确保检修过程中用户无感知、光伏接入无影响。 近年来,持续增加的分布式光伏装机给电网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在光伏发电高峰期,既要避免电力检修对其上网影响,又要降低光伏倒送电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的风险。自2020年起,国网江苏电科院在国网江苏电力指导下,针对配电网运行状态难以准确把握、大面积安装量测终端成本高昂的难题,研发全国首套配网在线计算推演平台,用于支撑配网规划校核、分布式光伏承载力评估、线损计算与降损决策分析等业务,并于今年5月在盐城试点上线。 据国网江苏电科院数字化中心研究员焦昊介绍,该平台依托电网资源中台及企业级实时量测中心,贯通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等多个系统的数据,通过将人工智能等先进算法与传统分析方法相结合,攻克拓扑异常、参数不准、量测缺失等难题,最终实现了全省4万余条配电线路15分钟周期实时在线计算,线路可算率达98%以上,节点计算合格率达99%以上。 据悉,该平台投用以来,已针对盐城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过程中的一些复杂变化情况完成了31次推演,并通过调整运行方式等手段,累计减少停电时长100余小时,增加光伏上网电量5.4万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