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网址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UPS及连续供电

1、前言 现代信息社会,对于信息时效性要求极高,一旦信息中断,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直接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近年来,电信运营商、大型数据中心、政府重要部门及大型生产企业等单位,对正常的电力保障供应要求越来越高,蓝冠网址因而对于为机房设备及生产设备提供的UPS电源系统(即不间断电源系统)保障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因此,要求必须提供365*24小时连续不断的、可靠、安全、高效的电力供应保障。 传统UPS电源系统利用了化学蓄电池储能技术,即利用化学蓄电池作为电能的储存装置,而化学蓄电池存在着诸如占地面积大、故障率高、维护周期密集、维护成本高、使用寿命短、受充放电次数的限制,对环境的污染严重以及对工作温度及其它工作环境指标要求高等问题。由于人们现在对节能减排的要求,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蓝冠客服及对化学蓄电池性能特点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许多领域中,人们已经不能接受化学蓄电池的弊端,而逐渐将目光放在更加先进的储能技术方式上,以替代传统的化学蓄电池储能技术。 如何在取消传统化学蓄电池的使用而使UPS电源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如何取消传统化学蓄电池的使用而使UPS电源系统更加环保、节能、低耗?如何取消传统化学蓄电池的使用而使UPS电源系统的投入费用和运行维护费用更加节省同时还能够节省大量的占地空间?这些是摆在UPS电源系统使用者和UPS电源系统制造商面前的新课题。 在这种新形势下,美国ActivePower公司采用了无需传统化学蓄电池、绿色环保的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使UPS电源系统的体积大大减小,可靠性、安全性大大提高。这样既能够满足客户对UPS电源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要求,也能满足客户对移动性的要求,填补了市场的空白,成为了市场的新宠。下面我们就处于国际领导地位的美国ActivePower公司的免蓄电池磁悬浮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为大家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2、免蓄电池磁悬浮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工作原理 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是一种技术上更为先进,成熟,应用前景广阔并有很大市场发展潜力,绿色环保的电能存储技术。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内外的许多行业中。 虽然目前化学蓄电池储能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同时也为UPS电源行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技术上的不断革新,随着UPS电源使用者对UPS电源可靠性和可用性等要求的不断提高,化学蓄电池作为UPS电源的储能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据业界统计,UPS电源的故障70%是由化学蓄电池所引起的。我们大家知道,发电机启动是靠几节化学蓄电池提供启动电流的,而发电机启动失败,90%也是由于化学蓄电池所引起。化学蓄电池存在着诸如占地面积大、故障率高、维护周期密集等等的问题,它已经成为传统化学蓄电池式UPS电源供电系统中最不可靠的3个部分之一。 以上提到的种种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UPS电源使用者和UPS电源制造商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因此,针对以上提到的问题,美国ActivePower公司利用了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替代了传统的化学蓄电池储能技术为客户的关键应用系统提供最可靠、最环保的优质电力。 (1)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工作原理 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是以高速旋转的飞轮铁芯作为机械能量储存的介质,飞轮等器件被密闭在一个真空容器内,大大减少了风阻,同时为了减少运转时的损耗,提高飞轮的转速和飞轮储能装置的效率,在飞轮储能装置内部使用磁悬浮技术对飞轮加以控制,并利用电动机/发电机和能量转换控制系统来控制电能的输入和输出。图1为磁悬浮飞轮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磁悬浮飞轮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市电正常的情况下,磁悬浮飞轮储能装置相当于一台电动机,其将外界输入的电能,通过电力电子装置驱动飞轮转动,由此将电能转化为飞轮转动的动能(机械能)储存起来,在正常待机时,使飞轮的转速达到7700转/每分钟。 在市电异常或停电的情况下,磁悬浮飞轮储能装置相当于一台发电机,当外界需要电能时,飞轮转动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力电子装置变成不同负载所需要的不同频率、不同电压等级的电能,输出到外部负载,以满足不同负载的需求。 一旦市电恢复正常,则立即对磁悬浮飞轮储能装置进行“充电”,使飞轮的转速达到7700转/每分钟。 (2)免蓄电池磁磁悬浮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工作原理 免蓄电池磁悬浮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是一种采用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在线互动式的UPS电源系统。图2为免蓄电池磁悬浮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工作原理框图。 在市电正常的情况下,直接由市电向负载供电,同时利用飞轮装置储存能量;在市电偏低或偏高的情况下,通过UPS内部稳压线路稳压后向负载供电。 在市电异常或停电的情况下,UPS将储存在飞轮里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向外界负载供电,同时在规定时间内,转为后备发电机向外界负载供电。一旦市电恢复正常,则立即切换到市电向外界负载供电。 免蓄电池磁悬浮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提供电压控制、停电保护以及瞬间断电保护等等功能,提供良好的稳定的电源,能在关键负载、电网电压下降、波动或停电情况下进行相应的保护。 图2:免蓄电池磁悬浮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工作连接框图 (3)GenSTART产品介绍 在图3的免蓄电池磁悬浮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工作连接框图中可以看到,在UPS电源系统和柴油发电机之间有一个GenSTART产品(可选配置),叫做增强型发电机启动模块,它相当于一个整流设备,从UPS电源系统获得一个交流的能量,为柴油发电机提供高达1725安培(24VDC)的备份用的启动电流,这样与原有负责柴油发电机启动的蓄电池组提供的启动电流形成启动电流1+1的冗余备份关系,因此提高了油机自动启动的可靠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油机供电系统以及整个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在UPS电源系统和柴油发电机之间加装GenSTART产品,可以提高柴油发电机启动成功率达到50倍。 3、免蓄电池磁悬浮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特点和优势 (1)高可靠性、高安全性 对于UPS的使用者来讲,最重要的莫过于UPS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免蓄电池磁悬浮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是一种在线互动式的UPS电源系统,与传统蓄电池式UPS电源系统相比,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的设计理念更为简单、实用、有效。传统蓄电池式UPS电源系统要不断的通过整流器和逆变器转换电能,因此易造共用点的故障,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而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是一种在线互动式的UPS电源系统,它不仅大大提高了UPS电源系统整机效率,而且通过相应技术先进的自动稳压和滤波电路能够保证为负载提供稳定而纯净的交流电,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个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②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采用无蓄电池储能技术。目前,传统蓄电池式UPS电源系统最大的薄弱环节就是蓄电池组,据统计,在传统蓄电池式UPS电源系统返修的过程当中,UPS故障70%由蓄电池引起。而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采用创新的免蓄电池磁悬浮飞轮绿色储能技术,免去了传统蓄电池式UPS电源系统因蓄电池而带来的不可靠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大大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③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工作寿命长达20年,在工作寿命期间系统工作是稳定、可靠而安全的; ④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采用集整流和逆变于一体的IGBT装置,其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达65年,正是通过选择这种高可靠性的器件,从而大大提高了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的可靠性; ⑤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有着强大的瞬间断电保护能力。当市电输入出现断点时,由于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内的飞轮是在线运行状态,此时高速旋转的飞轮立刻转入发电机工作输出状态,向负载进行供电,因此输出并没有出现断点,完全满足了不间断供电。当市电输入频繁出现市电断点时,反复的对飞轮储能装置进行充放电,对飞轮储能装置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而对于传统蓄电池式UPS电源系统来讲,当市电输入频繁出现断点时,蓄电池会频繁的处于充放电状态,这样大大降低了蓄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所以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对瞬间断电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大大提高了整个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⑥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自动稳压功能强大。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内部的自动稳压调整电路,可以在市电输入+/-15%的变化范围内,将UPS电源系统输出稳定到+/-1%。这样,我们能够保证在交流输入不稳定的情况下,保证向负载提供稳定而可靠的电力; ⑦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滤波功能强大。系统内部采用有源动态滤波器,既能够有效的防止电网干扰,避免市电谐波对负载和UPS电源系统产生影响,也能够有效消除负载和UPS电源系统自身产生的谐波,使其不污染电网。 (2)高可用性 ①高效率、低能耗。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采用在线互动式UPS的设计方式,使系统效率达到98%,尤其在轻载(20%~30%)环境下,也能够达到96%以上的系统效率,由于其系统效率很高,所以较之传统蓄电池式UPS电源系统大大节省了UPS运转耗电量; ②功率因数高。0.99的高输入功率因数,对电网有功功率的吸收能力强,对电网影响的程度轻,有效利用电网效能,减少无功损耗,节约电能,降低电网的谐波污染及空间辐射干扰,输出功率因数达到0.9,有着很强的带载能力; ③系统采用高集成度模块化设计、可扩容,支持N+X冗余备份连接,单机支持120-1500kVA的配置,提供N+X冗余备份连接技术,通过并联方式单系统容量最大可至3MVA; ④完善的自动本地与远程监控。支持干节点、MODEM、RS-232/485接口、以太网&SNMP等监控方式;系统可选的监控软件为操作员提供了与飞轮储能UPS电源系统进行人机对话的界面,允许操作者启动和停止UPS,改变运行参数和操作模式,显示系统错误和遥测数据。可实时监控如下信息:输入输出电压,功率因素,输出电流,飞轮温度、线圈温度、轴承温度、轴承压力、飞轮速率,放电数量、真空度等。对市电、柴油发电机组,UPS,切换柜供电状况实时进行监控;并可将故障以短信方式、拨电话号码、上网发邮件等方式自动汇报给用户的运行维护人员,实现完善的故障回报功能; ⑤适应极其恶劣的工作环境。设备正常运行温度范围:–20°C~50°C之间; ⑥系统噪音低:在一米内小于70dbA;…

蓝冠客服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介绍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蓝冠网址CAES)是一种调峰用燃气轮机发电厂,主要利用电网负荷低谷时的剩余电力压缩空气,将空气高压密封在报废矿井、沉降的海底储气罐、山洞、过期油气井或新建储气井中,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的空气推动汽轮机发电。 应用领域:可以用于冷启动、黑启动,响应速度快,主要用于峰谷电能回收调节、平衡负荷、频率调制、分布式储能和发电系统备用。优点:其燃料消耗比调峰用燃气轮机组可以减少1/3,所消耗的燃气要比常规燃气轮机少40%,蓝冠客服建设投资和发电成本低于抽水蓄能电站,安全系数高,寿命长;缺点:其能量密度低,并受岩层等地形条件的限制。CAES储气库漏气开裂可能性极小。 技术成熟度:2009年被美国列入未来10大技术,德、美等国有示范电站投入运营,如1978年德国亨托夫投运的290兆瓦的压缩空气蓄能电站,美国电力研究协会(EPRI)研发的220兆瓦的压缩空气蓄能电站。总体而言,目前尚处于产业化初期,技术及经济性有待观察。

蓝冠网址智能电网中的超级电容技术

什么是超级电容 超级电容器(super capacitor),又叫双电层电容器(Electrical Double—Layer Capacitor)、黄金电容、法拉电容。是介于传统电容器和充电电池之间的一种新型储能元件。其容量可达几百至上万法。功率是电池的l0倍以上,储存能力比普通电容器高,蓝冠网址具有工作温度范围广、可快速充放电、循环寿命长、无污染、零排放等特点。 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超级电容器多为双电层结构,其活性炭电极和电解质之间是空间分布式结构,可用多个电容器的串并联描述超级电容器的特性。 在超级电容器组充放电过程中,蓝冠客服端电压范围变化大,通常必须采用DC/DC变换器作为接口电路来调节超级电容器的储能和释能。DC/AC变换器可采用双向DC/AC逆变器,或者采用AC/DC整流器及DC/AC逆变器。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并联在微电网中母线或者馈线上。 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利用多组超级电容器将能量以电场能的形式储存起来,当能量紧急缺乏或需要时。再将存储的能量通过控制单元释放出来,准确快速补偿系统所需的有功和无功,从而实现电能的平衡与稳定控制。超级电容器本身的优点使得它在应用于分布式发电时,在与其它储能方式的互相竞争中胜出。 超级电容器分类介绍 一般认为超级电容器包括双电层电容器和电化学电容器两大类。 (1)双电层电容器 双电层电容器是通过电极与电解质之间形成的界面双层来存储能量的新型元器件,当电极与电解液接触时,由于库仑力、分子间力、原子间力的作用,使固液界面出现稳定的、符号相反的双层电荷,称为界面双层。 双电层电容器使用的电极材料多为多孔碳材料,有活性炭(活性炭粉末、活性炭纤维)、碳气凝胶、碳纳米管。双电层电容器的容量大小与电极材料的孔隙率有关。通常,孔隙率越高,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越大,双电层电容也越大。但不是孔隙率越高,电容器的容量越大。保持电极材料孔径大小在2-50 nm 之间提高孔隙率才能提高材料的有效比表面积,从而提高电容。 (2)赝电容器原理 赝电容,也叫法拉第准电容,是在电极材料表面或体相的二维或准二维空间上,电活性物质进行欠电位沉积,发生高度可逆的化学吸附/脱附或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与电极充电电位有关的电容。由于反应在整个体相中进行,因而这种体系可实现的最大电容值比较大,如吸附型准电容为2 000×10-6 F/cm2。对氧化还原型电容器而言,可实现的最大容量值则非常大,而碳材料的比容通常被认为是20×10-6 F/cm2,因而在相同的体积或重量的情况下,赝电容器的容量是双电层电容器容量的10-100 倍。 目前赝电容电极材料主要为一些金属氧化物和导电聚合物。金属氧化物超级电容器所用的电极材料主要是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如:MnO2、V2O5、RuO2、IrO2、NiO、WO3、PbO2和Co3O4等金属氧化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最为成功的是RuO2,在H2SO4电解液中其比容能达到700-760 F/g。但RuO2稀有的资源及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它的应用。研究人员希望能从MnO2及NiO等金属氧化物中找到电化学性能优越的电极材料以代替RuO2。 用导电聚合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聚合物产品具有良好的电子电导率,其典型的数值为1-100 S/cm。一般将共轭聚合物的电导性与掺杂半导体进行比较,采用术语“p掺杂”和“n掺杂”分别用于描述电化学氧化和还原的结果。导电聚合物借助于电化学氧化和还原反应在电子共轭聚合物链上引入正电荷和负电荷中心,正、负电荷中心的充电程度取决于电极电势[9]。导电聚合物也是通过法拉第过程大量存储能量。目前仅有有限的导电聚合物可以在较高的还原电位下稳定地进行电化学n型掺杂,如聚乙炔、聚吡咯、聚苯胺、聚噻吩等。现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寻找具有优良的掺杂性能的导电聚合物,提高聚合物电极的充放电性能、循环寿命和热稳定性等方面。 超级电容器的组成方式 常见的超级电容器有三种组成方式:串联方式、并联方式和串并混联方式。串联方式的超级电容器组件:由于超级电容器的单体工作电压不高,不能覆盖应用工况的电压需求范围,需要将多个单体串联来满足应用工况的电压要求,但因单体电容器之间的固有差异,作用在串联组件上的总电压并不能均衡地分配给不同的电容器,它会导致电压分配的不对称。 并联方式的超级电容:以并联方式建构的超级电容器组件可以输出或接受很大的电流。在充电过程中,由串联充电电阻保证单体之间的电压分布,但超级电容器本身固有的充电电阻是一个动态的量,具有一定的分散性,使得调整电阻变化的控制电路极其复杂,难以实现逐点控制;在放电过程中,控制放电电阻,可获得很高的输出功率,但为了避免放电电流过大,保证许可的输出功率,要适当控制组件的贮能量。 串并混联的超级电容器组件:结合串联和并联方式的优点,避免两种方式各自不足。每个电容器均指定一电阻控制其充电过程的电压。故在本文所述的起重机新 型混合动力系统中,所用超级电容的组合方式采用串联和并联混合的连接组成方式。 超级电容器在微电网中的应用 微电网由微电源、负荷、储能以及能量管理器等组成。储能在微电网中发生作用的形式有:接在微电源的直流母线上、包含重要负荷的馈线上或者微电网的交流母线上。其中,前两种可称为分布式储能,最后一种叫做中央储能。 当并网运行时,微电网内的功率波动由大电网进行平衡,此时储能处于充电备用状态。当微电网由并网运行切换到孤网运行时,中央储能立即启动,弥补功率缺额。微电网孤网运行时负荷的波动或者微电源的波动则可以由中央储能或者分布式储能平衡。其中,微电源的功率波动有两种平衡方式,将分布式储能和需要储能的微电源并联接在某馈线上,或者将储能直接接入该微电源的直流母线上。 智能电网技术专题 1.提供短时供电 微电网存在两种典型的运行模式:正常情况下,微电网与常规配电网并网运行,称为并网运行模式;当检测到电网故障或电能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微电网将及时与电网断开从而独立运行,称为孤网运行模式。微电网往往需要从常规配电网中吸收部分有功功率,因而微电网在从并网模式向孤网模式转换时,会有功率缺额,安装储能设备有助于两种模式的平稳过渡。 2.用作能量缓冲装置 由于微电网规模较小,系统惯性不大,网络及负荷经常发生波动就显得十分严重,对整个微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影响。我们总是期望微电网中高效发电机(如燃料电池)始终工作在它的额定容量下。但是微电网的负荷量并非整日保持不变,相反,它会随着天气变化等情况发生波动。为了满足峰值负荷供电,必须使用燃油、燃气的调峰电厂进行高峰负荷调整,由于燃料价格很高,这种方式的运行费用太昂贵。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在负荷低落时储存电源的多余电能,而在负荷高峰时回馈给微电网以调整功率需求。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大、能量密度高的特性使它成为处理尖峰负荷的最佳选择,而且采用超级电容器只需存储与尖峰负荷相当的能量。 3.改善微电网的电能质量 储能系统对微电网电能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逆变器控制单元,可以调节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向用户及网络提供的无功及有功,从而达到提高电能质量的目的。由于超级电容器可快速吸收、释放大功率电能,非常适宜将其应用到微电网的电能质量调节装置中,用来解决系统中的一些暂态问题,如针对系统故障引发的瞬时停电、电压骤升、电压骤降等问题,此时利用超级电容器提供快速功率缓冲,吸收或补充电能,提供有功功率支撑进行有功或无功补偿,以稳定、平滑电网电压的波动。…

蓝冠注册电力管线MPS项目数据整合技术的实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电力已经成为了在电力管理上的一个新目标,对于电力基础设施的建立与管理,要实现信息化电力的预想,向全社会推行这一新型的措施,本地区也积极响应,市电力公司发出了建立电力信息化的决策,蓝冠注册要求凭借电力信息化的作用去促进市区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并且对于全市的电力系统进行了统一的编制以及管理,对于这些较为分散的基础电力设备,市电力公司统一利用了最先进的ArcGIS系列的软件,把收集的所有数据通过SAP软件进行整理并且计算,在于ERP平台上的其他相关信息达到共享的目的。帮助建立整个市的电力输送配电方面的完整的生产管理系统PMS,这个系统可以包括整个市在用电方面的一切项目建设,比如配电、电缆、事故维修等等方面,它可以有效的把这些相关的信息快速的反馈到电力的网络上,以达到立即解决的作用。在这样一个有效的网络平台上,我们可以对于全部的有关电力方面的信息以及资源进行汇总,并且进行有效的分析,分析后所得的数据以及反馈的意见,蓝冠网址可以为电力企业的改革以及重大的决策提供一个非常好的依据,这样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并且可以促使其健康的运作,保证笨地区的用电安全,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加好的服务,同时也可以使得本地的电力企业更快速的和国际接轨,促进电力信息化的建设,并且向国际先进水平发展。 电力管线MPS项目的介绍 本市的电力公司要建立起电力数据库,用来处理输配电时一些数据的情况,并且对于数据进行统一的处理,以此来用作生产管理方面使用,在电力管线的设计图纸上是以采集为主的数据入库,对已有的数据进行采集实现数字化,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实际的测量,要对于电力管线,特别是地下的管线进行有效数据的测量,利用物探的技术特点来对于管线进行有效的探查,这是为了能够获取更加准确的数据,因为只有保证数据是实际准确有效的,才可以进行有效的基础数据库的建立,这些都是建立数据库的关键。而市电力公司则需要依靠这些数据库中的有效数据来进行生产管理方面的工作。 对于全市的电力管线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且一齐入库的工作,这要求必须首先要有一份非常详细的策划方案,来考虑到方方面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地下管线,这可能会为社会的功能造成一些阻碍,其次,在施工的时候要求非常细致,在数据的质量上一定要有保障,因为这关系着之后整个数据系统的建立,是否能够使得数据库发挥真正的调节完善等作用,数据的真实性是关键。要求结合实际进行设计,策划方案必须是有效的并且是符合实际的,可现实操作的。 收集数据的流程 一般来说关于电力管线的数据的收集方法有三种内业采集、外业测量、物探技术,通过这三种有效的采集手段,可以收集到电缆等设备的有效信息,可以通过AutoCAD的平台系统,将相关的数据以及因素通过制图来表现出来,并且利用一些相关的软件系统来对于有效数据的采集以及其相关属性的辨别输入,要建立起它们之间的各个实体设备的关系网,并且组建交换格式时必须要把收集到的有效数据变为Shape文件的形式,将收集到的有效的数据准确的输入数据库,利用PMS数据来实现入库的有效操作,更新PMS老设备要用新录入的数据来替换,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台账的对接工作以保证其有效衔接,完成上述工作才可以使使得数据库健康有效的运行。 电力行业信息化的问题 3.1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的主要功能就是作为实际工作中的提供有效数据来源,帮助维护电力系统的整体健康运行,是一个用于有效数据交换以及收集的一个系统平台,系统的正常运行,才能保证人们实际生活中在配电方面的正常。那么系统的建设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A将多个独自项目的有效数据进行整合统一,并且录入统一数据平台,使其可以一同为数据中心服务,以此达到整个电力行业资源的共享以及统一进行数据管理工作,方便决策者们做出有效的判断。 B对于数据库中的有效资源加以利用,并为电力的发展做出贡献。 C利用数据的分析整合,使其成为决策的一个有力的依据,为管理者的工作进行辅助作用。 3.2电力企业流程整合与流程中心建设 电力企业的流程中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组合优化每个部门在业务方面工作关系的关键,可以说是一个逻辑的集结点,帮助整个企业的健康运作。建立流程平台是为了将整个工作进行合理化的记录,以此来帮助之后的评鉴之用,对于这些工作进行绩效的考核有利于整个工作流程的提升并且可以帮助整个系统的优化建设,使得价值链更加的完整,管理更加的有效,建设流程的内容: A对于系统真个流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建立起完善的流程平台来进行管理方面的工作,并且利用有效的数据依据来进行帮助。 B流程其实和业务是两个概念,要有效的辨识,为客户设计出更简单易懂的界面,将整个建构的程序简化加速,以此来保证能够适应流程变化的速度。 3.3数据库的整合与建设 不管对于任何的企业与行业来说,一个高效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是非常有用的,是整个企业运行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并且会为决策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数据,那么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电力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尝试,是能够更加有效的帮助电力行业发展的关键,而电力行业的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是由三个部分,有基础数据系统平台、实际应用工作平台、决策依据管理平台。这三个有效的平台都分别包括了低下很多的子平台,像是基础数据系统平台是由网络系统、数据平台以及相当的有效机制比如数据在录入时必须要转换格式的机制,以及在信息化交流通信时的机制等组成的,而实际应用工作平台则是由很多的子系统构成的,像是财务方面的,人力资源方面的等等组成,同时还包括在生产管理方面需要运用的有效系统。而决策依据管理平台就是整个公司在运行时的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它主要是由工作业务的整体流程系统来控制各个子系统来运行的,并且利用相关的决策系统起到辅助的作用。 结语 电力管线MPS项目数据整个技术的实现对于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它可以帮助电力行业或者电力企业快速的达到信息化的阶段,可以有效的进行资源共享,以此帮助电力行业的发展,并且使之能够与国际的先进水平接轨,达到整个全球信息化的效果,同时,在电力企业管理方面也是帮助很大的,它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一个有效的依据,并且可以做好管理生产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小桃,王爱军.电力经济与信息化管理 [M].上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2] DL/Z398-2010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3] 倪吉祥.电力监管信息化建设[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 张世翔,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材料电力企业信息化[M].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5] 郑培瑞,电力电子分析与IsSpice[M]. 科学出版社.2007. [6] 史兴华,供电企业实时/历史数据库PI典型应用案例[M].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蓝冠网址ESD2000变配电监控系统的应用

一、引言 在电力行业当中,变配电器系统的管理效率直接影响到用户的需求,提高变配电器系统的智能化已经是电力系统中急需的发展方向之一。传统的电力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供电系统高密度、大容量运转的需求,蓝冠注册而现行的管理中心对于电力系统中保护、续电、实时保护、准确定位等多种信息的收集与预警。只能依靠当前值班现场人员的报告进行判断,在各种事故发生之前能够够及时发生系统的运行状况而直到操作事故、电压输送事故等错误的发生,因此,为能够保证供电安全可靠,采用先进的ESD2000只能变配电监控系统将会越来越迫切。 随着电配器的自动化技术出现,电力系统当中的分布处理、网络技术输送、实时断点等技术已经逐渐流行起来,而ESD2000变配电智能监控系统正是其中的优秀代表。通过ESD2000变配电只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让监控中心掌握各个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并能够直接对相关设备进行操作,及时了解故障发生的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与处理,并能够在整个系统进行和你的能量分配,使整个供电系统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并且还与其他系统(供水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交换数据,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进行全系统的信息综合管理。 二、变配电监控系统的优越性 ESD2000是一套完整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蓝冠网址它完成对变电站内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楼宇自控系统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其保护、测量、监视、控制功能。 通过智能型综合保护测控装置和ESD职能型测控装置来实现。使用ESD2000可保证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供电质量,减少维护工作量、减少值班员数量及工作量。 1、分层分布式体系结构 系统结构采用分层分布式设计思想,系统分为中心管理层、站级管理层、前端保护监控设备层。系统集中监视、分散控制、微机保护测控装置依据保护对象分布在开关柜或保护对象最近控制屏上,独立完成保护功能;系统网络或通讯发生故障不影响现场微机保护测控装置的保护功能。现场的遥信量、遥测量、控制、保护动作等信息均通过现场保护或测控单元采集处理,并以数字信息上传前端机和后台主机。前端机完成现场监视和控制,并实现通讯规约转化和故障诊断功能。后台主机完成全系统监控和各种管理功能,并能够实现与其他智能系统通信。 2、系统模块化的设计理念 后台系统监控管理功能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各功能管理模块如柜图监控环境、图形监控环境、动态趋势环境、告警查询、动态报表、逻辑关系、负荷管理等均可独立运行于不同的工作站上,也可同时运行于一台主机上,各部分之间互不影响,模块化设计的实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3、智能化保护设备。 系统采用智能型保护设备就地完成保护功能,大大减少了二次接线,减少了安装工作量,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智能保护监测装置即可采用光纤介质与前端机通讯,增加抗干扰能力,也可采用传统屏蔽双绞线完成通讯任务。 4、易扩展性 系统采用的分层分布式体系结构扩展性强。对于现场一次设备增加只需增加相应的保护测控装置,并将保护测控装置连接到前端机上就可实现系统底层扩展。对于新增变电站只需配置前端机和相应的一次设备保护测控装置,并将前端机连接到主机上就可实现新增变电站控制系统的扩展。对于中信管理层增加各功能工作站也非常方便。 5、兼容性好 前端机可提供各种借口(RS232、R422、RS485、SPABUS、CANBUS、PROFIBUS等)用于连接各种智能设备(智能保护装置、各种自动装置、各种监控装置等)完成自动化控制功能,可将任何开放设备纳入监控网络。软件系统能够适应将来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三、ESD2000变配电监控系统在华北空管局的应用 ABB ESD2000变配电监控系统自2003年开始在华北空中区域交通控制中心配电系统中进行应用,应经服务了8个年头,为整个中心的高可靠性供电和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为提供配电系统的管理水平、数据统计、节能增效方面大量的数据支持和规划依据。经过多年的运行使用,总结该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1、 全面实现便捷化管理 ESD2000变配电站运行的自动化监控,开关状态及电气参数实现全面数字化,通过ESD2000 自带的OPC 协议及软件,可以与公司到各个分区域直接的控制与管理,直接可以实现通讯,诸于电压、电流、负荷、开关状态及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等参数可直接在公司生产管理网上一目了然,电气系统信息化为公司生产调度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实现企业ERP 管理打下了坚实的技术数据基础。 2、保证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可靠。 由于整个系统属于智能化操作系统,他无需人员人工值班,极大的减少电厂的人力资本输出,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在传统人员交替过程中,运用经验判断电站中出现的问题,是值班人员经常要面对的事情。而使用ESD2000智能系统可以直接对事故现场进行分析,自动进行倒闸操作,变电站基本可以实现无人守值。 4、系统设计的操作开关减少冗余。 由于ESD2000智能操作系统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是一种计算机控制系统,它依然存在着硬件或软件的原因导致的网络通讯中断的可能。在传统的整个运行过程中,由于网络中断导致信息传递不清晰,电力系统有可能出现操作指令错误,无法对事故进行充分的认定与判断,很容易让问题变得复杂化。因此当然的ESD2000智能系统中,其每个变电站电监控系统中,就安装上几个现场级总线设备,如果仅是网络通讯问题,现场级总线设备依然能够实现就地设备控制,如果现场级总线设备损坏故障,屏幕损坏或者板卡损坏,系统还能够直接使用手动分合闸的方式直接控制。 5、多种通讯接口。 ESD2000 等系统可提供各种通讯接口,如RS232、RS422、RS485、SPABUS、CANBUS、PROFIBUS、LONGWORKS、FF 等,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组网组态方便,极容易实现网络的通迅。 6、保证系统时间的准确性。 系统通过GPS 卫星对时系统对整个现场级设备进行时钟核对,保证事件发生的时间准确性。 三、变配电监控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科技的发展让现场总线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发展和推进了实际应用,控制和自动化行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技术变革。从变配电监控系统的发展史来看,曾有过两次大的革新:一次是50 年代末由旧式模拟仪表向电动或气动单元组合仪表的转变;另一次是80 年代从电子模拟仪表到DCS…

蓝冠注册微电网技术

能源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生命存在和繁衍的生命线。传统 化石能源的逐步耗竭,使能源危机已逐步逼近。中国 21 世纪的能源工业将是能 源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改造型新工业,因此,合理调整能源结构,蓝冠注册 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其它新能源,走多元化洁净能源发展道路,是我国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微电网是一种新型的网络结构,是一组微电源、负荷、储能系统和控制装置 构成的系统单元。微电网中的电源多为容量较小的分布式电源,即含有电力电子 接口的小型机组,包括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光伏电池、小型风力发电机组 以及超级电容、飞轮及蓄电池等储能装置,它们接在用户侧,具有成本低、电压 低及污染低等特点。 开发和延伸微电网能够促进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 模接入,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蓝冠网址是实现主动式配电网的一种有 效的方式,使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渡。 微电网的含义与研究动态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己开展微电网研究,立足于本国电力系统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各自的微电网概念和发展目标。作为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微电网在各国的发展呈现不同的特色。 1.1 美国微电网的研究 ERTS(Consortium for Electric Reliability Technology Solutions)合作组织由美国的电力集团、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等研究机构组成的,在美国能源部和 加州能源委员会等资助下,对微电网技术开展了专门的研究。CERTS 定义的微 电网基本概念:这是一种负荷和微电源的集合。该微电源在一个系统中同时提供 电力和热力的方式运行,这些微电源中的大多数必须是电力电子型的,并提供所 要求的灵活性,以确保能以一个集成系统运行,其控制的灵活性使微电网能作为 大电力系统的一个受控单元,以适应当地负荷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CERTS 定义的微电网提出了一种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的 新方法。传统的方法在考虑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时,着重在分布式电源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按传统方法当电网出现问题时,要确保联网的分布式电源自动停运, 以免对电网产生不利的影响。而CERTS 定义的微电网要设计成当主电网发生故 障时微电网与主电网无缝解列或成孤岛运行, 一旦故障去除后便可与主电网重新 连接。这种微电网的优点是它在与之相连的配电系统中被视为一个自控型实体, 保证重要用户电力供应的不间断,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馈线损耗,对当地电…

蓝冠智能功率模块IGBT—IPM及其应用(1)

在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应用中,蓝冠IGBT已取代GTR或MOsF龃成为主流。心盯的优点在予输入阻抗高、开关损耗小、饱和压降低、通断速度快、热稳定性能好、耐高压且承受大电流、驱动电路简单。目前,由妇BT单元构成的功率模块在智能化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智能功率模块(IPM)不仅包括基本组合单元和驱动电路,还具有保护和报警功能。IPM以其完善的功能和高可靠性创造了很好的应用条件,利用IPM的控制功能,与微处理器相结合,可方便地构成智能功率控制系统。IGBT一IPM模块适用变频器、直流调速系统、DC—DC变换器以及有源电力滤波器等,蓝冠平台官网其中富士R系列IGBT一IPM是应用较广泛的产品之一。 2 IGBll_IPM的结构 IPMⅡ模块有6单元或7单元结构,用陶瓷基板作绝缘构造,基板可直接安装在散热器上,控制输入端为2.54 m标准单排封装,可用一个通用连接器直接与印刷电路板相连。主电源输入(P,N)、制动输出(B)及输出端(u,v,w)分别就近配置,主配线方便;主端子用M5螺钉,可实现电流传输。 IPM的结构框图如图l所示,其基本结构为IGBT单元组成的三相桥臂;内含续流二极管、制动用IG明和制动用续流二极管;内置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和报警输出电路。IPM共有6个主回路端(P,N,B,u,v,w)、16个控制端,其中vccu、vccv、vccw分别为u、v、w相上桥臂控制电源输入的+端,GNDU、GNDV、GNDW分别为对应的一端;Vinu、vinV、vinW分别为上桥臂u、v、w相控制信号输入端,vcc、GND为下桥臂公用控制电源输入;vinX、vinY、vinZ分别为下桥臂x、Y、z相控制信号输入端;vinDB为制动单元控制信号输入端;ALM为保护电路动作时的报警信号输出端。 图1 IPM结构框图 R系列IGBT—IPM产品包括:中容量600v系列50A~150A、1200v系列25A~75A;大容量600v系列200A~300A、1200v系列100A一150A。共计20多个品种。 3功能特点 3.1 IGBT驱动功能 全部IGBT的驱动功能为内置。采用软开关控制,分别使用单独门极电阻,根据驱动元件的特性,可独立地控制各自的开关山/dl。单电源驱动无需反偏电源,共需4组独立驱动电源,上桥臂侧3组独立,下桥臂侧1组公用。由于设计为低阻抗接地方式,可防止因噪声而产生的误导通。 3.2过电流保护功能 通过检测IGBT集电极电流进行过电流保护,如集电极电流超过容许值6—8 ps,则软关断IGBT,由于有6—8ps的保护动作延时,瞬间过电流及噪声不会导致误动作。同时还具有防止误动作闭锁功能,在保护动作闭锁期间,即使有控制信号输入,IGBT也不工作。 3.3短路保护功能 过电流保护动作时,短路保护将联动,能抑制因负载短路及桥臂短路的峰值电流。短路保护及过电流保护实际上均是对IGBT的集点极电流进行检测,无论哪个IGBT发生异常都可保护,由于电流检测内置,故无需另加检测元件。 3.4控制电源欠电压保护 当控制电源电压Vcc下降到容许的下限值时,如果输入信号为ON,则IGBT软关断,输出警报。欠压保护采用滞环控制方式,即当Vcc恢复至上限值时,如输入信号为OFF,则解除报警。 3.5管壳及关芯温度过热保护 从用与IGBT、续流二极管管芯装在同一陶瓷基板上的测温元件检测基板温度,同时采用与IGBT管芯在一起的测温元件检测IGBT管芯温度。当检测出的温度超越保护温度值并持续1ms后,过热保护动作,IGBT 被软关断,在2ms的闭锁期间停止工作。 306警报输出功能 在下桥臂侧各种保护动作闭锁期间,输出报警信号,如控制输入为ON状态,即使闭锁期已结束,报警输出功能也不复位,等到控制输入变为OFF时,报警复位,保护动作解除。 3.7制动用IGBT及续流二极管 在制动单元中使用的IGBT及续流二极管为内置,外界耗能电阻即可构成制动回路,小号减速时的回馈能量,抑制直流测电压的升高。 4 IGBT一IPM的应用 IGBT一IPM既可以用于单相电路也可用于三相电路,用户只需在主接线端接上电源及负载,并向模块提供控制电源及驱动信号,配线即告完成,电路即可工作。为了提高模块的整体应用性能,且便于连接微处理器.驱动信号一般由光耦外围电路产生。 4.1外围驱动电路 外围驱动电路主要是使控制输入信号通过光电耦合器传送,设计时可选择HcPI一1505、HC-PL_4506、TLP一759、TLP559等型号的光电耦合器,并使光耦与IPM控制端子间的布线最短,布线阻抗最小。 以上推荐型号的光电耦合器均为发光二极管驱动方式,dv/dt的耐量小,故采用光耦阴极接限流电阻的驱动电路形式,完整的外围驱动电路如图2所示。

蓝冠平台官网基于无线网络控制的智能照明系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环保、智能化的家用设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经过前期社会调查,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灯光照度调节控制系统普片存在两大不足:一是很少使用节能灯;二是仅限于整体调节,不能进行局部精细的调节,达不到灯光人性化和节能的目的。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出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控制的智能照明系统。 1 系统硬件设计 1.1 主控制模块 ZigBee技术是当前发展较为迅速且日趋成熟的一种无线通汛技术,ZigBee技术采用国际通用免费频段2.4GHz,具有低功耗、低成本、低复杂度等优点,蓝冠且能自动组网,网络容量大,可容纳多达65000个节点,网络中的任意节点之间都可以进行数据通讯。ZigBee网络具有星状、树状和网状拓扑结构。CC2431是一个真正的片上系统(SoC),主要用于无线传感网络ZigBee/IEEE 802.15.4解决方案。图1所示是CC2431的实物模块示意图。 图1 CC2431的实物模块示意图 1.2 LED驱动电路模块 LED具有低压、低功耗、蓝冠平台官网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等一系列优点,是一种符合环保和节能的绿色照明光源。随着LED技术的提升,新型LED节能灯的成本不断下降,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LED已开始进入商业照明或部分家用照明市场,相对于传统照明方式(白炽灯、卤素灯、紧凑型荧光灯、直管荧光灯和金属卤化物灯),LED照明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本系统利用LED灯作为光源,并采用HV9910B芯片驱动设计方案。HV9910B是一个高效LED驱动控制集成电路,它在输入电压从8V DC到450V DC范围内能有效驱动高亮LED。为了保证亮度恒定并增强LED的可靠性,外部高亮LED串采用恒流控制方式,而不是恒压控制。其恒流值由外部取样电阻值决定,变化范围从几mA到1 A。一个LED串的输出电流可以设定为0到它的最大值之间的任何值。此外,HV9910B也提供有一个低频的PWM调光功能,能接受一个外部达几千赫兹的控制信号,并可在0~100%的占空比下进行调光。本系统采用PWM调光,其实际应用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HV9910B调光电路 1.3 RSSI(Recelved Signal Strength)定位技术 RSSI是指节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强度大小。在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的定位中,如果已知发射节点的发射信号强度,接收节点就可以根据接收到信号的强度计算出信号的传播损耗,并利用理论和经验模型将传输损耗转化为距离,再利用已有的算法计算出节点的位置。该技术对硬件要求较低、算法相对简单,已在实验室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特性。 接收信号强良RRSSI理论值可由式(1)表示: RRSSI=-(10 nlgd+A) (1) 其中,射频参数A和n用于描述网络操作环境。在全向模式下,射频参数A被定义为用dBm表示的距离发射端1 m处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的绝对值。如信号强度为-40 dBm,那么参数A被定为40。定位引擎的期望参数A为30.0~50.0,精度为0.5。参数A用无符号定点数值给出,最低位为小数位,而其余各位为整数位。A的一个典型值为40.0。射频参数n被定义为路径损失指数,它指出了信号能量随着其到收发器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速率。衰减与d-n成比例,这里的d是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实际写入定位引擎的参数n是一个通过查表得到的整数索引值n_index,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参数n查询表 CC2431无线定位引擎基于RSSI技术,定位系统由参考节点和盲节点组成。参考节点是一个位于已知位置的静态节点,这个节点知道自己的位置并可以将其位置通过发送数据包通知其他节点。盲节点可从参考节点处接收数据包信号,以获得参考节点位置坐标及相应的RSSI值,并将其送入定位引擎,然后再读出南定位引擎计算得到的自身位置。CC2431定位的基本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CC2431定位引擎操作流程图 1.4 灯光照度 照度是反映光照强度的一种单位,其物理意义是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照度的单位定义是每平方米的流明(Lm)数,也叫做勒克斯(Lux):1 Lux=1 Lm/m2。本系统采用22…

蓝冠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在杨丁变的应用总结

1、前言 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国内已经广泛应用,微机型继电保护和测控设备普及应用,监控技术水平逐年上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二次设备之间互操作性不够、长期维护和运行困难、信息难以共享,重复投资、二次电缆用量多,蓝冠造价高、运维困难;模拟信号传输存在干扰及附加误差,变电站运行安全性、可靠性降低、难以实现状态检修等;同时为了推进广西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推广,将110kV杨丁变电站作为数字化变电站建设是必要的。 由于近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蓝冠平台官网电子式一次设备,光电式传感技术的应用,使实现整个变电站的数字化成为可能。为了实现数字化变电站所要完成的控制、监视和保护功能,110kV杨丁变电站采用三层结构,即变电站层、间隔层和过程层。 监控系统由站级层和间隔层、过程层三部分组成,网络按单网考虑,全网络实现IEC61850通信规约,对全站所有信息按照IEC61850规约建模,实现全站信息共享,过程层到间隔层采用点对点结构,间隔层与站控层组建环网。 过程层主要完成模拟量采样、开关量采集和控制命令的出口等与一次设备相关的功能,过程层设备包括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合并单元与互感器连接,智能终端与开关设备及其他需要采集开关量的设备连接。 间隔层的功能在于完成各个间隔的测量、控制和保护功能。本站中,110kV线路、内桥间隔和主变本体、主变10kV侧配置了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完成了站内的测控功能,故110kV和主变部分不配置专门的测控设备,仅由保护设备进行测控信息的转发;10kV测控与保护合二为一,置于10kV开关柜,10kV部分不设置过程层,按照常规综自站的模式,测控保护装置与一次设备用电缆进行连接,间隔层按照IEC61850规约通信。 站级层的功能在于监控全站,向调度上传站内信息,接收来自调度的命令,通过间隔层和过程层对站内设备进行控制。站控层采用以太网方式组网,包括:当地监控主机/操作员工作站一套、继保工作站一套、远动装置两套、微机五防工作站一套和打印机等。 本站不再设传统模式下的备自投装置。110kV进线备自投、跨间隔的操作、电容器与有载调压主变压器综合投切等需要的联闭锁要求,均由IEC61850 GOOSE功能实现。所用变备自投由低压侧智能开关实现。 其它智能设备通过符合IEC61850规约的通信接口接入计算机监控系统,不具备IEC61850通信接口的设备通过规约转换器转换成IEC61850之后接入监控系统。 2、杨丁变电站数字化应用的优点 2.1变电站保护设备运行更稳定 (1)数字化变电站中,智能化一次设备的数字化传感器、数字化控制回路代替了原常规继电保护装置、测控等装置的I/O部分,光缆代替电缆避免了集电器等逻辑部件老化、失灵带来的误动作,克服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发热、氧化、切换不可靠等问题。 (2)传统电压、电流互感器内部绝缘机构复杂,易饱和,准确性受二次负载影响、容易受电磁干扰,以及漏气、漏油,甚至存在爆炸等问题。变电站数字化后采用光电式互感器,采用法拉第磁光效应(无源型)或者罗斯夫斯基线圈(有源型)从磁场中获得有关信息,能实现大电流比、无磁饱和、频率响应范围宽,精度高,暂态性能好等优点。 (3)数字变电站采用了智能终端,将部分保护设备放置在开关端子箱中就地保护,极大减少了电磁干扰。 2.2变电站保护设备运行维护更安全方便 (1)数字化变电站能有效避免二次侧的电压回路短路、电流回路开路的恶性事故的发生。 (2)电脑程序代替了传统的保护调试方式,更为快捷、准确。 2.3辅助材料大大减少,建设成本大大降低。 数字化变电站中有色金属、橡胶等材料耗用量大大减少。在今后的运行过程中可改进优化电站配置方式,电站监控设备可集成为占地面积非常小的装置,节约了土地资源。 3、数字化变电站规划与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3.1研发过程中专业协作仍有待加强,比如智能化电器的研究至少存在机、电、光三个专业协同攻关,单一专业取得全面突破仍有相当大的困难。 3.2材料器件方面的缺陷及性能改进,比如电子式互感器的材料。 3.3试验设备、测试方法、检验标准,特别是EMC(电磁干扰与兼容)控制与试验还是薄弱环节。 4、数字化变电站应用前景展望 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前景数字化变电站是以IEC61850为通信标准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完全数字化的变电站,其特征为设备智能化、建模标准化、通信网络化、运行管理自动化。基于IEC61850标准实现的数字化变电站具有设计高效、技术长期先进、标准相对稳定和系统易于维护的优点。目前,国内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应用和实施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尤其是过程层和间隔层IED之间数字通信方案还停留在开发研究的初期。对推广和应用而言,光互感器还需攻克一些技术难题。国内满足要求、能推广应用的智能型一次设备太少。就交换机和嵌入式智能装置而言,在过程层应用1000Mbit/s网的技术不成熟。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方案应分期进行。首先,在相对成熟的变电站层和间隔层,推广IEC61850标准实施,实现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互联和互操作。其次,重点攻克的间隔层与过程层之间部分实现数字化,积累来自现场的实际经验,验证和完善数字化变电站的工程方案。最后,制定可以推广、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化变电站系统解决方案。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全新的、网络化、智能化、分布式的保护与控制系统,它除能够完成现有现有常规监控系统的监控、保护等功能外,还能够对数据信息分层、分流交换自动化,真正能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和上、下系统进行互联。

蓝冠网址电力线宽带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发布的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规划,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将包含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共六个环节,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技术特征,到2020年,中国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稳定水平,蓝冠网址电网与电源和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得到显著提高。可见,如何有效搭建用户与电网之间沟通桥梁,提供安全可靠的用电信息采集服务,是实现电网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的基础,同时也是电力公司增强电网综合服务能力,满足互动营销需求,提升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可以预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将在我国智能电网配用电部分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依托光纤、无线和电力线载波等通信技术构筑的网络,通过采集器、集中器、智能表计、用户智能交互终端等设备,在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网络互动和即时连接,从而实现电力、信息、应用数据的高速传输和远程家电控制等功能。相对其它通信技术,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采用低压电力线作为传输介质,具有线路资源丰富、传输速率高、网络建设成本低等技术优势,有望在未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网络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 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 近年来,各地供电公司根据各自的应用需求,也陆续开展了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试点建设,在负荷预测分析、电费结算、需求侧管理、线损统计分析、反窃电分析及供电质量管理等业务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仅仅作为试点建设的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规模小、分散孤立,总体采集覆盖率低,只占到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电力用户总数的不到5%,离上述的总体目标还相差甚远,无法满足公司系统各层面、蓝冠客服各专业准确掌控电力用户信息的需求。 究其原因,已经试点建设的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之所以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除了受系统规划、标准建立、运行管理及资金投入等各方面因素制约以外,更重要的因素是电表数据采集系统的通信方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目前,国内现有的电力用户抄表系统在从电表或采集终端到抄表集中器的本地通信方式上,大都采取的是485布线、窄带低频电力线载波或无线的通信方式。这些抄表系统或者是施工量太大,不方便大范围实施(如485布线);或者是受电力线负载特性的影响较大,而造成通信信道的不稳定不可靠(如窄带低频电力线载波)。而它们的共同弱点都是带宽过窄、速率过低、实时性差、不能实现双向快速通信等,因此已建系统的实用化程度低,无法满足供电公司建设用电信息一体化采集平台的需求,更不能满足用电预付费、断复电和防窃电等更高层面上的管理需求。因此,大多数供电公司没有把握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现在仍以现场人工抄表为主。 因此,供电公司要打造适合于各层面、各专业共享的用电信息一体化采集平台,能够满足线损的统计与计算、供电用户用电负荷曲线分析和异常用电情况查询,实现对电力用户的远程通断电控制和预付费管理等更高的管理需求,就必须升级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通信方式,以确保系统的数据通信是实时的、快速的、可靠的、稳定的。而如同其它工商业用户信息与控制网络一样,网络宽带化将是是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展的必然方向。 2 电力线宽带通信的技术特点 电力线宽带通信(Broadband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简称BPLC)技术,是以太网技术发展的分支。它采用先进的OFDM通信编码技术,利用覆盖范围最为广泛的电力线作为高速数据通信的载体,可以免布线、低成本地实现用户的数据终端接入宽带通信网络,适应了现代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需求。国内宽带PLC的应用起始于1999年原国家电力公司的科技项目,并在2001年由原国电通信中心组织开始采用BPLC产品,在北京居民区进行电力线上网试验,随后在北京正式开展电力线上网商业化试运营,在上海、南京、深圳等各地大中城市,也都相继出现了推广电力线上网的企业,使得全国的电力线上网用户达到了近十万户。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颁布的建设模式及技术方案研究报告中,将电力线宽带载波技术列为居民用户用电信息采集本地通信的主要通信方式之一,指出“宽带通信占用频带宽,数据传输速率高,数据容量大,双向传输,无需另外铺设通信线路,安装方便、可以方便地将电力通信网络延伸到低压用户侧,实现对用户电表的数据采集和控制”,认为“相对窄带载波通信,宽带载波安全性更好,通信可靠性更高,这种模式适合用户电表集中的城市台区,能够通过网络实现预付费功能。” 国家电网公司对该技术的科学评价,将极大地推动基于电力线宽带通信技术的电力用户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电力线宽带通信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配电网络线路,无需布线,可以较大程度上节省网络建设投资,符合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宗旨,也是低成本实现用户终端宽带网络化重要手段之一。因为传统的以太网建设需要敷设大量的光纤和双绞线,安装大量的网络交换设备。尽管光纤和双绞线可靠性高,但施工量太大,而且安装技术要求高,造成初装成本高,目前尚不适宜于电力用户计量终端网络的建设。电力线宽带通信以电力线为载体,覆盖范围广、无需布线、建设投资小,而且终端连接方便,接入电源就等于接入网络。因此,利用供电公司380V/220V低压供电网络,完全可以建立起从局端直达每个低压用户的端到端的宽带通信网络,既可以为供电公司远程用电管理的各种应用提供统一的宽带通信平台,又可以为其它基于互联网的社区、楼宇与家庭的诸多应用提供经济实惠的宽带传输手段。 3 电力线宽带通信在抄表领域与其它通信方式的比较 3.1 抄表领域的主要通信方式 在抄表领域,本地通信信道的主要方式包括RS-485总线、窄带电力线载波、宽带电力线载波和短距离无线等。 (1)RS-485总线。RS-485是一种双向、半双工通信的工业总线标准,允许多个驱动器和接收器挂接在总线上,数据信号采用差分传输方式,具有较高共模范围(-7V至+12V)。其优势在于资源消耗小,易于实现,成本低廉,信号传输可靠性高,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每条RS-485总线上的终端数量有限,多台设备共存时需要分级转发,因此系统安装调试复杂;因终端共用总线,任何一个节点故障都会导致总线无法通信,因此故障排查工作量大;RS-485总线的实现需要敷设专用线路,施工量大,容易遭受外部电磁干扰和人为破坏。 (2)窄带载波通信方式。低压窄带载波通信技术是指载波信号频率范围≤500kHz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数据传输速率较低。采用这种通信方式时无需另外铺设通信线路,安装方便、可以方便地将电力通信网络延伸到低压用户侧,实现对用户电表的数据采集和控制,适应性好。因为电力线信道具有信号衰减大、噪声源多且干扰强、受负载特性影响大特性,从而降低了低压窄带载波通信的可靠性,使其推广应用遭遇一些技术障碍,需要在应用时采用软、硬件技术结合完成组网优化。因此低压窄带载波通信方式适用于电能表安装位置分散、布线困难、用电负载特性变化较小的台区,例如城乡公变台区供电区域、别墅区等。 (3)电力线宽带通信方式。低压电力线宽带通信技术指载波信号频率范围>1MHz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低压电力线宽带通信占用频带宽,数据传输速率高,数据容量大,双向传输,无需另外铺设通信线路,安装方便、可以方便地将电力通信网络延伸到低压用户侧,实现对用户电表的数据采集和控制,适应性好。因其采用较高频率的载波信号,在电力线中信号衰减较快,因此在长距离通信中,可通过在适当条件下加装中继方式实现可靠传输。电力线宽带通信所使用的频段在电力线上干扰较少,通信可靠性更高、更稳定,安全性更好,这种模式适合用户电表集中的城市社区,能够通过网络实现预付费功能。 (4)无线通信方式。无线通信的频段是工业科学医疗(ISM)频段微功率,包括433MHz、868MHz(欧洲)、915MHz(美国)和2.4GHz,节点间的通信方式包括点对点、固定中继和自组网等类型。无线通信方式主要包括ZIGBEE、微蜂窝及由这些技术衍生出来的类ZIGBEE等方式。无线通信的优点在于安装简便,无需布线,适应性强。但因其标准不统一,实现方式各异,性能参差不齐。除了距离衰减外,建筑物、天气、空间电磁干扰等外部环境变化都会对无线通信造成影响,因此无线通信方式在抄表领域的应用也必须根据现场环境,采用中继、转发、组网等方式来实现数据的传输,使其推广受到阻碍,更适合于作为其他本地通信方式的补充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