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注册智能电网技术之通信技术

建立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没有这样的通信系统,任何智能电网的特征都无法实现,因为智能电网的数据获取、保护和控制都需要这样的通信系统的支持,因此建立这样的通信系统是迈向智能电网的第一步。同时通信系统要和电网一样深入到千家万户,这样就形成了两张紧密联系的网络—电网和通信网络,蓝冠注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智能电网的目标和主要特征。下图显示了电网和通信网络的关系。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使智能电网成为一个动态的、实时信息和电力交换互动的大型的基础设施。当这样的通信系统建成后,它可以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资产的利用率,繁荣电力市场,抵御电网受到的攻击,从而提高电网价值。 高速双向通信系统的建成,智能电网通过连续不断地自我监测和校正,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其最重要的特征—自愈特征。它还可以监测各种扰动,进行补偿,重新分配潮流,避免事故的扩大。高速双向通信系统使得各种不同的智能电子设备(IEDs)、智能表计、控制中心、电力电子控制器、保护系统以及用户进行网络化的通信,提高对电网的驾驭能力和优质服务的水平。传感器在这一技术领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技术需要重点关注,其一就是开放的通信架构,它形成一个“即插即用”的环境,使电网元件之间能够进行网络化的通信;其二是统一的技术标准,蓝冠网址它能使所有的传感器、智能电子设备(IEDs)以及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无缝的通信,也就是信息在所有这些设备和系统之间能够得到完全的理解,实现设备和设备之间、设备和系统之间、系统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功能。这就需要电力公司、设备制造企业以及标准制定机构进行通力的合作,才能实现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

蓝冠电力通信概念及应用

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应运而生的。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目前,它更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电力通信网对通信的可靠性、保护控制信息传送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具有及严格的要求,并且电力部门拥有发展通信的特殊资源优势,因此,蓝冠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电力公司都以自建为主的方式建立了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 我国的电力通信网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通过卫星、微波、载波、光缆等多种通信手段构建而成了一个以北京为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的立体交叉通信网。整个中国电力通信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蓝冠平台官网从简单技术到当今先进技术,从较为单一的通信电缆和电力线载波通信手段到包含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等多种通信手段并用,从局部点线通信方式到覆盖全国的干线通信网和以程控交换为主的全国电话网、移动电话网、数字数据网,无不展现出电力通信发展的辉煌成就。随着通信行业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提高,以电力通信网为基础的业务不再仅仅是最初的程控语音联网、调度时时控制信息传输等窄带业务,逐渐发展到同时承载客户服务中心、营销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视频会议、IP电话等多种数据业务。电力通信在协调电力系统发、送、变、配、用电等组成部分的联合运转及保证电网安全、经济、稳定、可靠的运行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有利的保障了电力生产、基建、行政、防汛、电力调度、水库调度、燃料调度、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远动、计算机通信、电网调度自动化等通信需要。虽然电力通信的自身经济效益目前不能得以直接体现出来,但它所产生并隐含在电力生产及管理中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同时,电力通信利用其独特的发展优势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 (1) 近67万km的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是架设电力特殊光缆的极好资源,经济、快速、安全、可靠; (2) 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电缆管道和电杆是建设光纤接入网的极好资源; (3) 电力线通信(PLC)技术的日益成熟,为用户接入提供了首选手段; (4) 其它具有电力特色的技术,如无源光纤接入、无线宽带、多点扩频系统等,使电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和发挥。

蓝冠平台官网新型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装置

何为智能变压器?一位变压器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智能变压器就是增加变压器的事故检测和事故预防等功能,实现变压器的智能控制,灵活地服从电网的调配。目前,智能变压器的设计研发进行的如火如荼,而变压器的智能化改造,实现变压器的智能化监测也亮点纷呈。近日,由江苏南京供电公司与河海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研制的新型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装置,成为变压器智能化的一个新案例,让我们看到智能变压器的“神奇”。 故障诊断装置实现在线监测 现场 6月25日,南京供电公司检修试验工区工作人员来到110千伏云南路变电站,从2号主变压器旁竖立的金属盒子装置上取出一枚小小的SD卡后,插入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中,蓝冠一组组反映该变压器近期运行的温度、噪声、负荷情况等系列数据表格、图形跃然屏幕上。 该装置采用加速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及温度、噪声传感器采集多路变压器箱体不同位置的振动、温度、环境噪声等信号,经过信号处理,蓝冠平台官网提取特征向量,来判别变压器的工作状态。如若变压器突发故障,装置会将故障信息通过报警模块打上时标通知有关技术管理和运行值班人员。操作人员可以实时观测变压器振动的实时图形,并可以对之前的图形细节部分进行放大和压缩,以获得某一具体时间段的状态信息。 原理 传统变压器故障诊断对非热故障以及早期发热不明显的热故障方法不足,故障点难以找到。上述金属盒子就是国内首套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装置,首次采用了测量振动(噪声)的方法监测变压器内部故障,能够实现对变压器内部故障的实时在线监测功能。该项目提出采用振动(噪声)的方法,通过分析变压器身振动信号来判断变压器潜在故障。变压器绕组和铁芯结构或受力发生的任何变化都可以从它的机械振动特性上得到反映。绕组和铁芯的振动通过变压器结构体与绝缘油传递到变压器的箱体,引起箱体的振动,所以变压器箱体表面的振动信号特性与变压器的内部结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智能化需多种技术融合 变压器智能化涉及多方面的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集成技术、在线监测技术、信息技术等内容。根据变压器智能化的要求,需要对变压器的各种参量进行测量,因此需要开发各种技术更先进的传感器。同时,需要对传感器和变压器进行集成,各个功能的智能组件也需要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进行集成,减少占地面积和工程造价。 变压器智能化的前提是实现运行状态在线监测,所以需要对在线监测技术研究,保证各种状态参量能够稳定地进行在线测量。另外,智能变压器的状态监测、自诊断和控制,都需要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因此需要进行信息技术研究,保证这些海量数据能够按照需求进行处理,实现变压器智能化。 安装操作方便 实现多种功能 该新型装置具有安装简单、监测灵敏、在线监测系统与变压器无直接电气连接,安全可靠等特点,通过在变压器油箱上安装多组传感器,实现对变压器油箱顶部、底部、正面、侧面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周围环境噪声信号、采样时刻对应的负荷(电流)以及实时环境温度信号的测量与分析,以此对变压器绕组变形、松动、铁心松动等内部故障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该装置不仅可实时显示振动波形、频谱图、功率谱图、特征频率值比较图等采样数据以及系统分析结果,还具有对装置本身运行状态信息的自检功能。据介绍,该装置犹如变压器的“私人医生”,当变压器发生异常时,装置内的GPRS模块即向设定的手机及时发送变压器告警状态、判断的故障类型和故障时间等信息。 该项目作为2011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管理的重点科技开发项目,其核心技术已通过国家电网公司审查,列入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第一批海外专利申报计划。下一步,研究小组将深入研究获得的海量变压器振动、噪声数据,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数据。同时,研究数据“正常渐变”和“故障突变”的关系与规律,开展变压器故障准确定位和预报研究。

蓝冠变压器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简述(1)

摘要:针对目前变电站电力变压器普遍采用的预防性定期检修方式所存在的弊端,分析了发展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意义,蓝冠并对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介绍。 当前,电力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日益受到普遍关注,越来越多的单位和部门已在或正在积极应用和开发该项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客观地认识该技术,了解其目前技术状态,对正确开发、应用和推广这一新技术具有一定意义。 1发展变压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意义 变压器是变电站的心脏,其运行可靠性直接影响电力工业的正常生产。但是变压器在运行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电、热、机械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性能不断劣化,使运行状态不佳,甚至发生各种故障,引起局部乃至大面积停电,造成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为了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蓝冠平台官网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长期以来,电力系统工作者不断地研究、总结,改变了过去的事故维修模式,实施各种可行、有效的定期预防性试验和检修方式。与事故维修相比,这种体制曾经适应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不管是在思维还是在效果上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它对设备运行中的突发性事故常常措手不及,造成惨重损失。而且定期计划维修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强制性,缺少针对性和科学性,常对设备的稳定造成干扰。 由于预防性试验大多是离线进行的,试验时需停机、停电,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一些重要设备轻易不能停运,致使定期试验无法按照计划进行;即使可停运待检设备,也往往因为运行中与停运后的设备状态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对于正常的设备,若按计划采用定期检测和维修,又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甚者,可能因检查维修,造成维修过度。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采取对潜伏性故障的早期、连续监测,与离线检测相结合,应用现代分析、电子和计算机等技术,进行综合分析,预测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以期做到预知维修和有效维修,将对电力设备的运行起到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 2变压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即开始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光纤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电力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加拿大、日本、德国、美国等陆续研制了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系统,变压器、发电机和GIS等的局部放电、泄露电流的在线监测系统,这些技术得到了国际大电网会议的系统总结。 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已认识到电气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重要性,在70年代,就进行过一些带电试验和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完善,使该技术没有得到大力推广。随着大容量、高电压等级电气设备的迅速增加,一些设备的故障率偏高,使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开发更加迫切。为发展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电力主管部门多次召开全国电力设备绝缘带电测试和故障诊断技术研讨会,研究如何发展和推广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可以说,我国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和国际上几乎处于相同水平。

蓝冠网址固体绝缘环网柜的前期调研(1)

一、概述 空气绝缘的应用历史悠久,且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空气资源丰富,但因 空气的绝缘性能所限,空气绝缘开关柜体积较大,占地面积大,且易受环境 影响,不稳定因素较多。所以,空气绝缘开关柜通常应用于户内环境。 气体绝缘当前主要是 SF6 气体,蓝冠网址也有一部分 SF6 与 N2 或 CO2 的混合气 体(基本处于试验阶段,未能大规模应用)。SF6 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具有 优异的绝缘和灭弧性能, 在电力设备中应用十分广泛, SF6 气体绝缘开关柜的 体积小,结构紧凑,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适应性极强。但是,SF6 气体 是国际公认六种温室气体之一,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应当少用或不用 SF6 气 体;另外,《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对温室气体排放均有明 确的限制要求和减排目标,我国作为签约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也承 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因此,蓝冠客服国内 SF6 气体的使用会受到越来越多的 限制,逐步减少并最终停止使用 SF6 气体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另外,SF6 绝 缘开关柜的泄漏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为了弥补 SF6 充气柜的缺点,近几年在国内外市场上出现了固体绝缘开 关柜。所谓固体绝缘就是将数组开关和相关带电部件整体采用环氧树脂进行 浇注,通过自动压力凝胶技术设计制造了固体绝缘供电设备。该种供电设备 无任何有毒物质的排放,完全符合环保要求。这样一来使开关内部相间及对…

蓝冠客服智能变电站IEC61850相关知识

IEC61850是什么 IEC61850是要一种公共的通信标准,通过对设备的一系列规范化,达到全站的通讯统一,IEC61850不是一个规约。 IEC61850 标准的服务 IEC61850 标准的服务实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MMS服务、GOOSE服务、SMV服务。 MMS服务用于装置和后台之间的数据交互;GOOSE服务用于装置之间的通讯;SMV服务用于采样值传输。 三个服务之间的关系:在装置和后台之间涉及到双边应用关联,蓝冠网址在 GOOSE 报文和传输采样值中涉及多路广播报文的服务。双边应用关联传送服务请求和响应(传输无确认和确认的一些服务)服务,多路广播应用关联(仅在一个方向)传送无确认服务。 如果把IEC61850标准的服务细化分,蓝冠客服主要有:报告(事件状态上送)、日志历史记录上送、快速事件传送、采样值传送、遥控、遥调、定值读写服务、录波、保护故障报告、时间同步、文件传输、取代,以及模型的读取服务。 IEC61850 标准分类 IEC61850-8-1映射到MMS和ISO/IEC8802-3(MMS)。 IEC61850-9-1通过单向多路点对点串行通信链路采样值(9-1)。 IEC61850-9-2通过ISO/IEC8802-3传输采样值(9-2)。 IEC61850-9-2le通过ISO/IEC8802-3传输采样值(9-2le)。 IEC61850 特点 1)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数据建模技术 IEC61850标准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定义了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数据模型。每个IED包含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每个服务器本身又包含一个或多个逻辑设备。逻辑设备包含逻辑节点,逻辑节点包含数据对象。数据对象则是由数据属性构成的公用数据类的命名实例。从通信而言,IED 同时也扮演客户的角色。任何一个客户可通过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和服务器通信可访问数据对象。 2)数据自描述 该标准定义了采用设备名、逻辑节点名、实例编号和数据类名建立对象名的命名规则;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定义了对象之间的通信服务,如获取和设定对象值的通信服务、取得对象名列表的通信服务、获得数据对象值列表的服务等。面向对象的数据自描述在数据源就对数据本身进行自我描述,传输到接收方的数据都带有自我说明,不需要再对数据进行工程物理量对应、标度转换等工作。由于数据本身带有说明,所以传输时可以不受预先定义限制,简化了对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3)网络独立性 IEC 61850标准总结了变电站内信息传输所必需的通信服务,设计了独立于所采用网络和应用层协议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SCI)。在 IEC61850-7-2中,建立了标准兼容服务器所必须提供的通信服务的模型,包括服务器模型、逻辑设备模型、逻辑节点模型、数据模型和数据集模型。客户通过ACSI,由专用通信服务映射(SCSM)映射到所采用的具体协议栈,例如制造报文规范(MMS)等。IEC61850 标准使用ACSI和SCSM技术,解决了标准的稳定性与未来网络技术发展之间的矛盾,即当网络技术发展时只要改动SCSM,而不需要修改ACSI。

蓝冠网址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在农村电网中的应用(1)

摘要:本文介绍了山东新风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在四川三台县某镇农网中的应用。通过改造,改善了电网电能质量,蓝冠网址降低了线路损耗,减少了电费支出。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Shandong WindSun Electronics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oduction of high-voltage dynamic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device in a certain town in rural network in Santai county, Sichuan. Transformation improves power quality, reduces line losses, reduces electricity…

蓝冠平台官网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的探讨(1)

随着电力需求的高度增长,数字经济的发展,环境监管的严格以及各国能源政策的调整,电网与电力市场、客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客户对电能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分布式能源不断增加,传统的电力网络已经难以满足这些发展要求。为了满足电力供应的节能、环保、高效、可靠、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智能电网的建设势在必行。 作为智能电网中的重要节点蓝冠平台官网,智能变电站担负了变电设备状态和电网运行数据、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发布任务,同时支撑电网实时控制、智能调节和各类高级应用,实现变电站与调度、相邻变电站、电源、用户之间的协同互动。智能变电站不但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数据分析基础,也为未来智能电网实现其高效、自愈等功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本文就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及可能应用到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并研究了智能变电站实现的主要技术手段。 1 智能变电站的特征 根据《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的定义,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设备组合而成,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 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蓝冠注册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应用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的特点首先是具有高度的可靠性,高度的可靠性是智能变电站应用于智能电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高度的可靠性不仅意味着站内设备和变电站本身具有高可靠性,而且要求变电站本身具有自诊断和自治功能,能够对设备故障提早预防、预警,并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对其做出快速反应,将设备故障带来的供电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其次,智能变电站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智能变电站必须向智能电网提供可靠、充分、准确、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时、安全的信息。为了满足智能电网运行、控制的要求,智能变电站所采集的各种信息不仅要求能够实现站内共享,而且要求实现与电网内其他高级应用系统相关对象之间的互动,为各级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基本信息保障。 第三,智能变电站具有高集成度的特点。智能变电站将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测量技术、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诸多先进技术和原有的变电站技术进行高度的融合,并且兼容了微网和虚拟电厂技术,简化了变电站的数据采集模式,形成了统一的电网信息支撑平台,从而为实现电网的实时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等各类高级应用提供了信息支持。 最后,智能变电站还应具有低碳、环保的特点。智能变电站内部使用光纤代替了传统的电缆接线;集成度高且功耗低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变电站内各种电子设备;采用电子式互感器代替粗重的传统充油式互感器。这些不但节省了资源消耗,降低了变电站的建设成本,而且减少了变电站内部的电磁污染、噪声、辐射和电磁干扰,净化了变电站内部的电磁环境,优化了变电站的性能,使智能变电站更加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2 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 与已有的变电站形态相比,智能化变电站可以将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融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中,通过对变电站内各种实时状态信息的获取和共享,高度集成了变电站内的各种功能,实现各种功能的灵活分布和重构。智能变电站中所应用到的各种先进技术不仅改变了变电站的传统架构,加强了变电站与电网内其他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共享,而且更好地实现了分层分布的控制管理方式,优化了站内的资源,进一步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现有的变电站技术并不能完全满足实现智能变电站的要求,各种技术之间的专业壁垒严重阻碍了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的发展。必须打破专业上的限制,才能更好地深入了解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的内涵并扩展其外延,以实现智能变电站设备信息数字化、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检修状态化的发展要求。 2.1硬件的集成技术 传统变电站中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过程是通过中央处理器与外围芯片或设备的配合来完成的,大量数据计算和逻辑分析过程以及一些高级应用功能的实现都集中于中央处理器中,中央处理器性能的高低决定了各种功能实现的速度与质量,这里使用的中央处理器可以是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ARM (Advanced RISC Machines)或CPU (CentralProcessing Unit)等。这种设计的弊端在于一方面中央处理器本身集成的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智能变电站不断增加的实时处理信息的需要,从而成为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处理器本身所集成的很多其他的硬件资源因不能满足智能变电站的需要而被闲置,造成了资源浪费。另外,嵌入式系统中操作系统的删减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而操作系统的复杂性也增加了系统测试的难度和出错的概率。 随着现代电子学的发展,硬件描述语言的出现使得硬件系统的设计表现出模型化、集成化、自动化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硬件设计实现了真正的针对功能的模块化设计,可以将某些固定的逻辑处理过程在智能设备内部进行固化,将原来由某些软件实现的功能转化为硬件实现。这种设计既保证了逻辑处理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准确性,解决了信息传输时的瓶颈问题:又节省了硬件资源的开销,提高了设备的集成度;另外,模块化的设计也便于智能设备的检修更换和升级。 硬件的集成技术在智能变电站内的应用将会打破传统变电站设备的硬件设计理念,改变变电站硬件设备的布置格局,从而翻开变电站硬件设备设计新的一页。 2.2软件的构件技术 智能变电站内的软件系统不仅能够实现传统的测控、信息管理等功能,而且还要将PMU (相量测量单元)、录波等功能进行集成,实现站内状态估计、区域集控、在线状态监测、远程维护、电能质量评估以及智能管理等高级功能,并且能够根据工程配置文件生成系统工程数据,实现变电站系统和设备系统模型的自动重构等功能。要实现上述功能,软件的构件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 软件构件是指具有一定功能、能够独立工作或同其他构件装配起来协调工作的程序体。软件构件技术的实质是在不同粒度上对一组代码或类等进行组合和封装,以完成一个或多个功能的特定服务,进而为用户提供接口。构件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分而治之,构件技术将系统的抽象程度提高到一个比面向对象技术更高的层次。软件复用技术是实现构件技术的重要手段,如何提取可复用构件以及如何组装成系统并能实现互操作是构件技术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软件构件技术是灵活、弹性、实时的软件系统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实现功能集成的重要手段。软件构件技术的成熟应用必须依赖于良好的软件结构体系。目前,要实现各种高级应用功能在智能变电站内的有效集成以及灵活配置和重构,在软件技术方面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如:软件体系结构,构件模型,构件接口,构件粒度,构件的获取、管理、组装与部署等诸多问题。软件构件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反映在嵌入式软件系统设计、多代理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应用中。 软件构件技术在智能变电站内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智能变电站在功能软件的集成和开发活动中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提高变电站软件的效率和灵活度,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而且能够加强系统功能间的互操作性,使系统功能在变电站内能够灵活分布,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自愈性。 2.3信息的管理存储技术 智能变电站采用具有自恢复能力的高速局域网构建全站统一的数字化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应具有自愈性故障恢复机制,有效保证智能变电站采集信息的服务质量。统一的数字化信息平台的构建体现了智能变电站信息集中管理的设计思想,信息的集中管理不仅为实现各种信息模型的集成、转换、调用和冗余等功能提供了方便,而且为一些简单的调度功能向变电站系统的下放提供了基础信息支撑和技术实现支撑。 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和统一的数字化信息平台不仅为智能变电站提供了很好的扩展性与经济性,也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动态扩展、分配提供了平台。但是,海量信息的采集也为信息的实时传输带来了困难。以太网的发展远未能满足智能变电站对海量信息的通信需要,因此,信息分优先级传输与信息就地存储显得尤为重要。信息优先级可以保证关键信息实时、准确、可靠地传输,而非关键信息的就地存储不但减少了传输网络负荷程度,而且可以为系统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依据。虚拟化的技术可以将变电站的底层硬件和网络设备虚拟成一个共享的资源库,就地存储的信息可以在库内按需分配调用。 信息优先级传输与信息就地存储技术的本质是将信息按不同粒度细化, 以实现信息的分层分布调用,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另一方面,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电力系统信息安全与防护成为一重要课题被提上日程。信息的分层管理可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并依据信息的不同等级设计信息安全策略,从而提高了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级电网的信息安全和信息权限。 2.4标准的融合 智能电网内信息的数量和种类很多,采集渠道复杂。由于智能电网对于信息采集的设计理念的不同、算法的不同、模型的不同,导致网络内的信息差异巨大,难以充分交互利用。为了实现与智能电网的无缝通信连接,智能变电站内各种信息模型之间的转换与映射不可避免,这里就要进行标准融合。 信息模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体系化是标准融合技术的基础。要实现信息模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首先要有开放的通信架构,使元件之间的信息能够进行网络化的通信:其次要进一步细化信息模型,对模型的扩充及扩充原则做出标准化规定;最后要统一技术标准,形成一个多功能的多规约库,以实现各种应用系统之间的无缝通信。

蓝冠注册微机综合保护系统的发展与在变配电系统中应用(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气自动化系统在企业连续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用有很多方面,自动化微机综合保护系统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继电保护,以全新开放式的平台,进入变配电系统,保证国民生产中变配电的安全稳定、应急响应、事故处理、联网通讯等方面。 目前我国的电网处于发展壮大时期,现阶段建设的工厂变配电装置投资规模大,所服务的装置生产流程长,从原料到成品往往需要经过多个生产工序,所以必须保证生产装置的连续运行与稳定供电,如果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突然停电等事故会使生产环节中断、重要设备损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存在较多的弊端,蓝冠平台官网已经不适用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引入自动化微机综合保护系统对传统继电保护升级或在新厂建设阶段直接配置自动化微机综合保护系统,本文针对常规继电保护系统与自动化微机综合保护系统的结构,要求,系统之间的优缺点进行研究。 一、常规继电保护装置 1、传统继电保护屏的发展 继电保护的发展是随着电力系统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在20世纪50年代及以前,差不多都是用电磁型的机械元件构成。随后陆续推广了整流型元件和由半导体元件组成的装置。70年代以后,集成电路构成的继电保护装置中得到广泛运用。到80年代,蓝冠注册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继电保护硬件设备的可靠性,运行维护方便性也在不断得到提高。 2、供电系统对继电保护的要求 2.1选择性;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以保证系统中无故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运行 2.2速动性;短路时快速切除故障,可以缩小故障范围,减轻短路引起的破坏程度,减小对用户工作的影响,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2.3灵敏性;灵敏性是指对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保护装置的灵敏性,通常用灵敏系数来衡量,灵敏系数越大,则保护的灵敏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2.4可靠性;可靠性是继电保护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属于它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它不应该拒绝动作,而在其它不属于它应该动作的情况下,则不应该误动作。 3、常规继电保护缺点: 常规继电保护多数是采用继电器组合搭建而成,如:过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通过复杂的组合,来实现保护功能,经过多年的使用和维护经验总结其缺点如下: 3.1占地空间大,安装不方便,变电站安装需要较大的空间,增加盘柜数量,建设投资增加。 3.2采用的继电器触点多,降低了保护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3.3调试、检修复杂,一般要停电才能进行,如出现事故将很难找到故障点,及时修复,应该生产。 3.4没有灵活性,保护定值修改要在继电器上调节,有时候还要更换继电器。 3.5使用寿命太短,由于继电器线圈的老化与发热问题将直接影响保护的可靠动作。 3.6继电器保护功能单一,要安装各种检测仪表才能观察与实时观测功能。 3.7数据不能远方监控,无法实现远程控制,不具备联网功能。 3.8继电器自身不具备监控与自检功能,当继电器线圈短路后,不到现场检查是很难发现问题的。 3.9继电器保护是直接和电器设备连接的,中间没有光电隔离措施,在系统收到雷击等强电压冲击时容易产生故障并使故障范围扩大。 3.10常规继电保护已经逐渐淘汰,很多继电器已经停止生产,备件采购困难。 3.11维护复杂,故障出现后没有故障处理经验的维护人员很难找到故障点。 3.12运行维护工作量大,设备的运行成本比微机综合保护系统多出50%以上。 二、国内目前较为先进的自动化微机综合保护系统 目前国内的自动化微机综合保护系统的设计和生产均采用GB、IEC等标准,二次系统设备的组成也采用了单纯的数字信息处理系统。自动化微机综合保护系统基于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自动控制、传感器和光纤网络通信等技术,融合了电子式互感器、继电保护、测控、通讯、当地监控和远程监控,远程指挥等主要功能,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供电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的要求。 1、自动化微机综合保护系统特点 1.1自动化微机综合保护系统包含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高度智能终端、专用工控交换机、高低压继电保护插件、测控、监控等专用设备和人性化的人机界面与工具软件包。 1.2用光纤代替传统信号电缆进行通讯,简化接线,适用较长距离的控制要求,提高安全可靠性,避免电磁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使用以太网通讯实现间隔联锁闭锁、母线差动失灵保护、过负荷联切等功能,用少量光纤取代大量信号控制电缆,降低施工成本并大大改善电磁兼容环境。 1.4软件系统与人机界面能够跨多个操作系统平台使用,开发后的代码能适用于多个操作系统,或者实现混合平台应用,并能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软硬件资源配置。 1.5并行实时数据库,数据库采用冗余技术保证数据安全,将监控、远动及保护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存储。 1.6柜间隔独立、双重保护独立,合理划分网络和一二次设备,双重化或主备分开的保护独立,屏柜界限清晰,屏间信号具备软硬件隔离点,方便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检修。 2、自动化微机综合保护系统按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划分。 2.1站控层:监控系统包含监控、一体化五防、VQC和保护信息管理等功能。 2.2间隔层:保护装置、测控装置、安全稳定装置等自动装置。 2.3过程层:电子式互感器、智能终端应用于开关和变压器智能化管理控制。 2.4其它设备包括系统配置器、变电站专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RS-485接口等。 3、自动化微机综合保护系统的各逻辑接口具有的功能:间隔与远方保护系统之间保护数据交换;过程层和间隔层之间PT和CT瞬时数据交换;变电站与远方工程师办公地点数据交换;间隔之间直接数据交换,尤其是像联锁、保护这样需要快速动作的功能;变电站和远方控制中心之间或者与DCS、ESD等系统的控制数据交换等。 4、通信网络物理上应该分为两层,其一为站控间隔层网络,其二为过程层网络。…

蓝冠平台官网XML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1)

I. 引言 智能电网本质是数字电网,它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以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蓝冠平台官网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等为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 我们目前使用的传统交流电网最早1896年投入运行,100多年过去了,一些功能有限的技术仍然被采用。传统电网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电力需求。现代智能电网的驱动力大致有4个: 1) 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效率和安全度。 2) 分布式发电,提供多样化的电力来源。 3) 用电分析、数据挖掘与电量管理。 4) 绿色能源,蓝冠注册可再生能源,引导环保经济。 美国2001年EPRI最早提出智能电网(Intelligrid),并开始研究,欧洲2005年成立“智能电网(SmartGrids)欧洲技术论坛”,也将“SmartGrids”上升到战略地位展开研究。2009年美国政府成立特别小组研究管理智能电网并加大投资力度。目前,“智能电网”被大家普遍接受和认可,可以说,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发展的方向。 IEC TC57技术委员会建立了一系列可以用作智能电网的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描述变电站自动化架构的IEC61850标准和描述公共信息模型(CIM)的IEC61968/61970。 I. XML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A. XML技术介绍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是一个开放的标准,是一种类似HTML的标记语言。与HTML用于展示数据不同,XML被设计为用于传输数据,它是自描述的。 XML的语法规范由W3C定义在XML1.0规范中,它是应用程序之间的各种数据传输的最常用的手段,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存储和描述信息领域的欢迎。 XML的特点: 1)XML在互联网直接可用。 2)XML支持各种应用。 3)易于编写程序处理XML文档。 4)XML文档易读,并合理地清晰。 5)XML设计能迅速进行。 6)XML文件易于创建。 目前XML已经发展为一系列的技术(见图1),是一个在信息技术中无处不在的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