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May 2024

西北电网“西电东送” 突破2万亿千瓦时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截至5月27日,西北电网“西电东送”累计外送电量突破2万亿千瓦时,达到2.06万亿千瓦时。 “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52%。自2005年以来,西北电网先后建成“西电东送”跨区直流电力通道11条,外送容量超过7000万千瓦,促进西北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

蓝冠客服_破解新能源并网消纳“密码”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韩自奋专家成果:主持或参与省公司级及以上重大科技、成本和技术改造项目5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6项;在电力行业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项,获省部级、省公司(地市级)科技类奖励42项。 调度大厅里,屏幕上滚动着各项数据,调度电话铃声不时响起。韩自奋坐在桌前,盯着屏幕上不断更新的数据,随时记录注意事项。 “每一项数据都体现着当前新能源运行实时情况。要想做到科学调度、精准调度,就要对电网运行规律有很详细的了解。”深耕电力调度专业24年,韩自奋对电网和新能源运行特性有着深刻理解。 韩自奋自2000年入职起从事水电调度工作。他在工作中发现,水电站在长时间大流量工况下,虽然水位降低,但发电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经过反复计算和推演,韩自奋创造性地提出水库水电站弃水增发电量、黄河梯级水库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的策略方法,大幅提升了水电站发电效率。 2008年,韩自奋转到新能源与分布式电源调度管理岗位。如何用好甘肃省资源禀赋优势?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如何精准调度?高比例新能源电力如何稳定消纳?面对一项项难题,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没有成功模式可套用,他用实际行动找出答案。 新能源电源并网容量越来越大,如果没有相应的调度管理制度、技术标准、支撑平台,新能源相当于“自由”运行。韩自奋多方收集资料、现场调研,牵头制定了新能源调度管理规定、调度运行指标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制度办法,推动新能源管理标准从无到有,为规范新能源并网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甘肃河西地区风电发展迅速。为提升风电场站安全运行水平,保障大电网安全,韩自奋带领团队奔走在戈壁滩,逐个调研风电场站,逐项解决问题。他平均每年出差天数200天以上,鼻有血丝、唇带裂纹成为他的常态。团队成员打趣地说:“韩博士一心‘追风逐日’,也成了风一样的男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韩自奋的带领下,团队针对当时风电场的情况制订了并网整改查评大纲,推动完成风电场风机低电压穿越改造,大幅提高了河西地区风电并网运行的安全性。 近年来,甘肃新能源电源和储能大规模并网,时间紧、任务重,重任再次落到韩自奋肩上。结合多年的新能源调度管理经验,他创新提出新能源(储能)并网验收机制,制订新能源调度属地化管理办法,组织开发新能源(储能)并网平台,优化并网流程、简化并网手续,大幅缩短并网条件确认时间。 韩自奋带领团队成员赴各个场站了解情况,开展现场技术服务指导,一对一了解项目业主并网需求。2023年全年,韩自奋及团队成员累计服务全省新能源电力并网1943万千瓦,实现了“应并尽并、能并早并”。 面对重重困难,韩自奋着力解决高占比新能源电力消纳、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精度提升、气象资源评估等方面的难题。他说:“相比荣誉,解决新能源运行上的难题让我更有成就感。破解自然密码,读懂风光奥秘,是我不变的追求。”

蓝冠注册_杭州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实施方案:试点建设虚拟电厂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5月28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杭政函〔2024〕42号),其中提到,推动坚强智慧电网建设,加快可再生电力送出通道建设,推动农村配电网和配电系统升级。 同时,全面挖掘工业生产、商业楼宇、数据中心、充电桩等领域的柔性可调节资源,试点建设虚拟电厂。 并且,引导可再生能源项目配套储能,新增并网的集中式风电和集中式光伏按照不低于装机容量10%配置储能,合理布局电网侧储能,推动用户侧储能发展。 原文如下: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 2024年5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部署,根据国家和浙江省碳达峰工作有关部署要求,积极推进我市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试点定位。 充分发挥数字、科技和制度三大优势,创新建筑、交通和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路径,着力打造成为全国碳达峰数智赋能标杆区、科技引领样板区和制度创新示范区,为全国产业轻量型城市实现碳达峰提供杭州经验。 (二)试点目标。 以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快建成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数智治理体系,建设破解“双碳”技术瓶颈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保障“双碳”目标实现的政策制度体系,推动绿色低碳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行动自觉,凝练形成一批示范效应突出的碳达峰实践经验,打造“协同城市发展、突出创新引领、媲美国际先进”的全国碳达峰试点杭州样板,为全国城市碳达峰作出引领示范。 到2025年,“双碳”数智赋能行动取得积极进展,全市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城乡建设、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总结凝练形成一批绿色低碳发展经验和模式。到2030年,全面建成全国碳达峰数智治理标杆区、科技引领样板区和制度创新示范区,探索形成产业轻量型城市碳达峰实现路径。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双碳”智治架构体系攻坚行动。 1.构建“双碳”智治架构体系。依托城市大脑2.0建设,构建“四横三纵”“双碳”智治总体构架,打造1个能源“双碳”数智平台、N个应用场景的“双碳”数智治理体系。加快能源和碳排放数据库建设,运用先进模型算法工具,打造一批特色应用场景,完善政策制度、标准规范,实现政府治碳“一站通”、企业减碳“一网清”、个人低碳“一键惠”。 2.探索开展企业碳账户应用建设。加强企业用能数据监测,构建以电力等高频监测数据为基础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建立覆盖高耗能行业的企业碳账户,探索建立基于企业碳账户的数字治理新机制,开展用能预算、碳预算分级管理,打通节能审查、用能权确权、能耗监测、能效管理、节能诊断等关键环节,构建能耗和碳排放监测预警闭环机制。 3.丰富“双碳”多跨应用场景。建设碳排放速算、碳预算、项目碳评价、用能预算管理等政府侧“双碳”数字治理场景,深化建筑绿色数字化监管、交通治理在线等场景,实现“双碳”治理全链式闭环管理。鼓励建设企业侧应用场景,持续迭代能源管家应用,重点开发碳足迹、绿色金融、绿色技术交易应用,鼓励互联网企业创新数字降碳应用新场景。对接电力需求侧响应平台,聚合市内用户侧储能、充换电站、工业企业柔性负荷等负荷侧资源,提升负荷侧削峰填谷能力。依托“杭州市民码”等探索建设碳普惠、绿色出行等个人端应用场景,建立“绿色行为识别―碳积分核算―兑现”的服务链。 (二)实施城乡建设低碳转型攻坚行动。 4.完善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新修订的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等绿色低碳标准。执行《杭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修编(2022―2030)》有关规定,在土地出让(划拨)阶段落实绿色低碳控制性指标要求。实施《杭州市绿色建筑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在全市推广应用“浙里绿建通”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平台,对绿色建筑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5.创新推动城市更新。推进新一轮城市更新,分类推进建筑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因地制宜在老旧小区、城市综合体和工业园区等打造降能耗、降成本的城市更新单元。制定城市更新公共建筑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实施方案,推广“物联网+节能降碳”新模式,分批分类有序推进城区建筑楼宇开展轻量化、数智化节能改造。深化绿色建材试点城市建设,大力推广绿色建材应用。持续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6.加快推进低(零)碳建筑示范试点。加快推进高星级绿色建筑、近零(含超低、零)能耗建筑、绿色生态城区试点项目建设,探索开展近零碳(零碳)区域试点。推进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等绿色建筑重点发展区高星级绿色建筑两个“百分百”建设。到2025年,以亚运村、钱江新城二期、杭州西站枢纽、杭钢新城等为重点,各区、县(市)至少培育1个绿色低碳生态城区试点,全市实施高星级绿色建筑标识示范项目不少于85项。 (三)实施交通多侧协同低碳转型攻坚行动。 7.全面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加快推动老旧营运柴油货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更新。新增或更新的城市公交(应急保障车及特殊需求除外)、邮政、公务用车(机要通信用车)、出租车(网约出租车车辆购置计税价格在15万元以上的除外)新能源比例为100%。推动城市重型卡车、混凝土搅拌车等电动化转型。加快老旧运输船舶淘汰更新或改造。 8.强化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围绕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着力打造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空公铁”联运枢纽和萧山白鹿塘“铁公水”联运枢纽。深入推进“公转水”,完善市域内河航道,提升与浙北高等级航道网连通度,设计水运通行能力提高至8000万吨/年;优化“十里埠―东洲―乍浦”外贸集装箱等精品航线,增加内贸集装箱航线和“散改集”航线,谋划与绍兴市合作建设出海港,引导大宗货物跨省运输“公转水”,到2025年,内河水路货运周转量较2020年增长35%。深入推进“公转铁”,实施金千货运铁路升级改造。持续推进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到2025年、2030年,内河水运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25万标箱、40万标箱,分别较2020年增长150%、300%。 9.实施交通运输场站绿色低碳升级。以杭淳开高速为试点,探索低碳(零碳)高速建设模式,积极推进低碳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以钱塘枢纽为重点,推进低碳客运枢纽建设。推广码头港作机械电气化或新能源替代,新(改、扩)建码头100%配备岸电,到2027年,在主要港口码头新建或改造岸电设施37套。推进美丽公路和美丽航道建设。加快公共充电站建设,形成城市五分钟、城乡半小时充电圈。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 10.构建绿色优享公交出行杭州范例。完善“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慢行交通为补充”的多元化绿色交通出行体系。推广公交片区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公交线网优化,提升公交服务精细化和体验感。推行无感支付、智能引导等智慧交通服务全覆盖。推进公共交通“一码”通行,落实公交票价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小红车服务系统,推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有序管理。到2025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 (四)实施能源低碳转型攻坚行动。 11.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坑塘水面、废旧矿山、封场填埋场、山间林地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农(林、茶、渔)光互补光伏,积极推动整村光伏、园区光储直柔一体化等新型开发模式。大力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推动碲化镉、钙钛矿等技术迭代应用,加强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与装配式建筑融合发展。到2025年和2030年,光伏装机分别达到480万千瓦、650万千瓦。加快分散式风电建设,积极探索风电开发政策,到2025年,确保装机达到5万千瓦,力争达到10万千瓦。有序推进老旧水电增效扩容,因地制宜开展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氢能、地热、水源热泵等新型能源开发利用,不断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12.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控新增耗煤项目,新(改、扩)建项目严格实施煤炭减量替代。加快燃煤设施改造提升,推进掺煤垃圾焚烧发电企业锅炉技改或清洁能源替代,探索实施水泥行业燃料替代,2025年底前,全面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和中温中压燃煤热电联产锅炉。“十四五”期间,煤炭消费量下降5%。积极扩展天然气应用领域,加快富阳燃机发电项目和南部应急气源站前期及建设,推动高效燃机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应用。鼓励燃煤热电企业实施天然气改造,持续深化工业锅炉“煤改气”。到2025年,上城区、西湖区、拱墅区、滨江区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95%以上。着力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加大工业领域煤改电、气改电等技术应用力度,加快交通领域新能源车(船)、港口岸电普及,推动城镇家庭全电住宅建设、农村家庭电气化提升。 13.加快氢能布局和应用。积极探索开展海上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依托杭甬“双城记”,探索打通海上绿氢水陆运输通道。依托相关企业引进和培育氢燃料电池及其关键零部件项目,布局绿色制氢、储氢和运氢装备项目。探索氢能示范应用,加快重载货车、工程车辆、特种车辆、冷链物流车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发展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内河运输船舶,争取加入浙江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点)和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完善加氢站布局,鼓励利用现有加油(气)、充电以及综合供能服务站等场址实施加氢站改、扩建工程。 14.扩大外来绿电规模。创新合作模式,探索与协作结对地区建立能源合作机制,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建设或收购省外重大能源项目。以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为契机,提升绿电交易规模,提升跨省区绿电输送规模,加快建立高耗能企业可再生能源强制消费机制。扩大绿证交易规模,加快可再生能源项目建档立卡和绿证核发,鼓励新上项目、存量高耗能项目、外向型企业通过购买绿证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 15.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电源侧多能互补,开展风能、光伏、经灵活性改造的传统火电、地源热泵、水源热泵、余热利用等多种能源利用形式调配互补。全面挖掘工业生产、商业楼宇、数据中心、充电桩等领域的柔性可调节资源,试点建设虚拟电厂。引导可再生能源项目配套储能,新增并网的集中式风电和集中式光伏按照不低于装机容量10%配置储能,合理布局电网侧储能,推动用户侧储能发展,开展水系电池、液流电池、氢储能新型储能技术示范,加快推进建德乌龙山、桐庐白云源等抽蓄项目建设。推动坚强智慧电网建设,加快可再生电力送出通道建设,推动农村配电网和配电系统升级。 (五)实施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攻坚行动。 16.推动五大产业生态圈绿色发展。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推进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高端化、绿色化发展。落实推进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做强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新型能源产业,到2025年,力争培育绿色能源骨干企业20家,绿色能源产业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迭代升级数字经济,以全球视野谋划推动“中国视谷”“中国数谷”建设。…

建设通道配储能 塞上绿电送远方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指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加强管网互联互通,提升“西电东送”能力。 在位于宁夏隆德县的±800千伏宁夏―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以下简称“宁电入湘”工程)线路施工现场,宁夏电力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监理工程师陈超抓紧对工人准备使用的压接操作平台进行安全检查。近期,这里正在开展“宁电入湘”工程带电跨越750千伏东凉Ⅰ、Ⅱ线,330千伏纪平Ⅰ、Ⅱ线以及青兰高速公路的施工。现场数十台导线牵张机同时作业,上百人协同配合,紧锣密鼓推进工程建设。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建设部副主任薛东介绍,这是“宁电入湘”工程在同一放线段跨越线路和高速公路数量最多、跨越施工难度最大的施工作业。国网宁夏电力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进度。目前,“宁电入湘”工程宁夏段线路基础施工进度已超过70%,组塔转序工作正在开展。 “宁电入湘”工程是我国首个以输送“沙戈荒”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工程,也是宁夏第三条电力外送通道。该工程投资规模约1000亿元,途经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线路全长1634千米。 宁夏是国家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也是“西电东送”重要送端省份。为了进一步推动宁夏新能源电力消纳和大范围优化配置,国网宁夏电力加快推进“宁电入湘”工程建设,提高宁夏“西电东送”能力。该工程预计于2025年9月投运,电源包括光伏发电9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年最大外送电量可达400万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超过50%。届时,宁夏电网外送能力将从1400万千瓦提升到2200万千瓦。 一座座铁塔拔地而起,一条条银线跨越山河,“宁电入湘”工程将把宁夏“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电送往湖南。在宁夏中卫市,国家能源集团宁夏腾格里“沙戈荒”250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向西而望,腾格里沙漠中,一片片蓝色“光伏海”加速延展。目前,宁夏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3774万千瓦,在总发电装机容量中占55.6%。 然而,“极热无风”“晚峰无光”,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了新的考验。 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 储能电站作为电网的备用容量,可以实现动态供需平衡并提供调频调压辅助服务,助推新能源发电发展,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国网宁夏电力提高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增强源网荷储互动能力,加强新型储能技术研究。目前,宁夏电网已并网34座储能电站,总容量达330万千瓦,最大充电电力达295万千瓦,提供最大顶峰能力293万千瓦,可有效应对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问题。 “我们打造‘调控云’储能并网一站式服务模式,持续跟踪储能场站建设进度,精准掌握项目进展,及时协调解决并网中的问题,规范、有序、高效开展并网前期服务,全力保障储能项目早并网早投运。”宁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新能源处专责高任龙说。 4月1日,宁夏电网首个构网型储能电站――国能曙光第一10万千瓦/20万千瓦时储能电站成功并网运行,其单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宁夏电网多元储能建设布局正在逐步完善。 据宁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系统运行处处长祁鑫介绍,基于构网型技术的储能电站可以在百毫秒内自主调整动态电压支撑和一次频率,不仅能高效充放电进行削峰填谷,还能起到电网“主动型调节器”作用。 为了让储能电站并网后发挥更大作用,国网宁夏电力细化完善储能调度调用策略,制定日前市场交易组织流程和日内调度调用原则,同时开展“两个一体化”储能关键技术攻关,从储能容量配置方法、储能参与市场机制、储能调度运行和风光火储协调控制等方面推动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提高新能源电量消纳能力。

蓝冠客服_国家电网董事长张智刚与南方电网董事长孟振平会谈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5月24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智刚在广州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举行会谈,深化合作,保障电力可靠供应,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推进跨经营区直流输电工程建设,推动能源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张智刚、孟振平为跨经营区直流输电工程合资公司筹备组揭牌。南方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钱朝阳,南方电网公司党组副书记刘启宏,南方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贺晓柏、王绍武,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副书记庞骁刚,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潘敬东参加会谈。南方电网公司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办公室主任王抒祥、副总工程师兼发展部主任冯凯及公司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谈。 张智刚感谢南方电网对国家电网工作的支持。他表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历史同源、业务同质、目标同向。双方认真落实跨经营区直流输电工程战略框架合作协议,积极推进跨经营区直流输电工程建设,推动有关项目前期工作。希望围绕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进一步深化合作,扛牢电力保供责任,协同应对保供共性问题,加大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力度;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互联互济,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推进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实现能源电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深化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上加强交流,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孟振平欢迎张智刚一行来访,感谢国家电网公司对南方电网公司工作的支持。孟振平表示,南方电网公司与国家电网公司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要求,切实扛起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职责使命,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树立起能源电力国资央企“顶梁柱”的良好形象。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全力抓好战略框架合作协议落实,携手推进跨经营区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将工程打造为双方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优化全国电力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电力生产力新质态,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共同推进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共同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电网企业实践新篇章。

蓝冠网址_四川省2024年首个500千伏电网工程投运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5月25日,四川德阳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德阳南输变电工程是今年四川省首个投运的500千伏电网工程,也是2024年迎峰度夏的关键工程。 据介绍,德阳南500千伏变电站是德阳市第3座50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后,德阳市电网供电能力将提升至370万千瓦。同时,该变电站北联德阳谭家湾500千伏变电站、南联成都龙王500千伏变电站,也是四川电网成都500千伏立体双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的投运,强化了成都立体双环网联络结构,打通了将来疆电入川电网输送通道,为建设现代一流四川电网,构建西南立体枢纽大电网提供有力支撑。

蓝冠网址_浙江台州畅行轨道“智慧运维”提升巡检质量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作为轨道列车“电力中心”,外线变电所时常因为海拔高、架空线路地区地形陡峭等原因,为电力巡检作业增加难度。为更好提高作业效率,解放人力、提高运维质量,浙江台州S1线探索轨道智能巡检新模式,创新无人机智能巡检,以“智慧运维”跑出巡检质量“加速度”,让电力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台州S1线由中国中车旗下中车工程技术公司、浙江交通集团旗下浙江轨道集团以及台州市交投集团旗下台州轨道公司共同运营,自2022年12月底初期运营以来。截至目前,客运总量超1500万人次,日均客运量超2.9万人次。 相较于传统人力巡检,智能无人机巡检更加精准高效。该系统增设一双“天眼”在云端全景式观察电力设备状态、线路的细节,可以轻松飞越各个角落,并获取实时的图像数据,突破了传统巡检方式单一、安全隐患排查不到位、发现问题不全面等瓶颈,让巡检质量变得更加精细。 目前,无人机在电力巡检中的应用主要是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利用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对线路及设备进行识别与检测。“无人机巡检不受地形限制、易于操控,让我们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异常状况,使巡检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同时优化了人力资源调配,确保台州S1线电力运行更加稳定和安全。”台州畅行轨道相关负责人说道。 “返航点已刷新,准备起飞!”在确认天气条件后,台州S1线变电检修员叶弘渊在路桥主所外线操控无人机起飞,利用无人机对路桥主所和城南合建所进行航拍“体检”。伴随“嗡嗡”的声音,无人机小巧的身影缓缓升空,台州S1线沿线的设备设施、地质地貌清楚地出现在无人机遥控器屏幕里。 “以往传统人力巡检由于需要爬很多座山,巡视完整个外线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如今使用无人机参与巡检,仅2天就能完成,巡检效率提高了整整15倍,也极大减少了人工投入。”台州畅行轨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无人机巡检时,通过无人机实时超高清图像回传和回放功能,完成高精度巡检、无死角查看和大范围周边环境巡检,巡检人员可以轻松查看塔座与塔座之间的电缆线的松弛情况、绝缘子和铆钉是否锈蚀以及有无异物,提前掌握并预判重点设备变化情况,为供电安全提供第一手资料。 下一步,台州畅行轨道将继续提升运维检修质量管理,实现安全作业、使信息化与运维深度融合,将无人机应用到台州S1线基础作业中,更好地为台州S1线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蓝冠平台官网_四川今年首个新建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在德阳投运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5月25日,四川德阳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投运,该工程是四川今年首个投运的新建500千伏输变电工程。 据悉,该工程是四川电网“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也是四川电网2024年迎峰度夏重点工程之一。工程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新装主变压器2台,新增变电容量200万千伏安,新建500千伏输电线路4回,改接线路2条,组立铁塔48基,架设500千伏输电线路33.6千米。

蓝冠网址_国内功率最大中压电源车正式“落户”青海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5月20日,在青海省西宁市10千伏堡十路20-3号杆作业现场,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顺利开展3000千瓦中压电源车现场并网作业。这是青海省内首次,也是全国高海拔地区首次应用3000千瓦中压电源车进行作业,标志着国内功率最大的中压电源车正式“落户”青海,助力青海配电网不停电作业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中压电源车以3000千瓦燃气轮机为主动力,采用涡浆类航空发动机,具有输出功率大、排放清洁等优点,整车具有独立发电、并网发电、不间断负载转移三种工作模式,可满足应急保障、民生保障、不间断供电等需求。 “该电源车对于提升青海配网不停电作业水平和能力具有显著作用。传统的电力检修需要停电进行,而3000千瓦电源车的引入,使得在检修过程中可以实现电力供应的不间断,大幅提升了电力服务质量和效率。”国网西宁供电公司运检部管理人员任逸章介绍。 作为高原首台一体化3000千瓦中压电源车,该车在海拔4500米的地方能够连续输出功率达满载功率的80%,而普通电源车只能达到63%,高原性能优越,发电品质高,响应速度快,能在关键时刻迅速介入配电网,确保在配网检修、迁改或突发状况下电力不间断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