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蓝冠客户端下载

蓝冠注册_五方面20项重点任务!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质量工作这样做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中试发展与品牌建设有关工作。提出将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进完成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提高以可靠性为核心的产品质量、夯实质量发展基础、推动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打造“中国制造”品牌等五方面20项重点任务,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做好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质量工作的通知 工信厅科函〔2024〕1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部属有关单位,有关行业协会(联合会):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促进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打造“中国制造”品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将做好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中试发展与品牌建设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促进中试与创新链、产业链同步发展,加强“中国制造”品牌建设,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 1. 增强企业质量意识。开展政策标准解读宣贯,组织发布《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百问百答》,引导广大企业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估系统,支持行业协会、专业机构通过专题讲授、在线辅导等培训方式,面向企业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培训,提高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和素养。 2. 提升企业质量发展能力。指导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组织先进质量标准贯标,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典型经验。征集和遴选一批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典型案例,编制发布质量提升典型案例集,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实践经验。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全国行活动,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 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持续宣贯《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实施指南(试行)》,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研制关键方法和工具。面向重点行业,分场景凝练质量管理数字化技术解决方案,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分层次梳理质量管理数字化场景清单,明确关键场景的建设要点和实施路径。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示范标杆,提升平台解决方案供给水平,支撑企业增强质量管理能力。 4. 开展质量管理能力评价。按照“经验级、检验级、保证级、预防级、卓越级”的梯次路径,在1000家以上企业开展质量管理能力评价,通过企业自评估和专业机构现场评估,帮助企业确定等级,以评促改,不断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探索链主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质量管理能力评价,实现产业链质量一致性管控。 5. 优化评价工作机制。指导发布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估规范行业标准,加强对评价的工作指引。研究组建质量管理能力评价技术指导组织,建立健全评价机制,规范开展评价工作。遴选培育优质评价机构,强化评价队伍管理,促进质量管理能力评价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6. 加强评价结果应用。构建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指数,定期跟踪监测质量发展水平,加强分地区、分行业指标监测评估和结果反馈。完善制造业卓越质量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质量信息查询、问题诊断、在线评估等服务能力,加快质量数字地图建设,加强可视化管理和质量数据监测、预警和分析。 (二)提高以可靠性为核心的产品质量 7. 实施可靠性“筑基”和“倍增”行动。落实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聚焦机械、电子、汽车等重点行业,加大智能检测装备应用力度,推动企业实施可靠性提升,提高基础产品和整机装备可靠性,形成一批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提升典型示范。建设电子信息领域质量可靠性提升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基础支撑和综合服务能力。 8. 提升重点行业产品质量。推动工业母机、仪器仪表、农机产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等领域有关政策落实落地,提升重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水平。在机械、钢铁、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深化实施产品质量分级评价,推动建立用户采信机制。组织开展锂电池、光伏组件产品质量检查,推动出台《无线电发射设备监督检查办法》,强化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监督检查。 9. 开展制造业“三品”行动。深入开展原材料“三品”行动,研究制定一批原材料“三品”清单。深入实施消费品“三品”行动,培育壮大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推广数字化助力“三品”典型场景案例,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 (三)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10. 强化质量标准支撑引领。制修订一批原材料、机械、电子、汽车、软件等领域产品质量标准,促进先进团体标准转化为行业或国家标准。编制发布制造业可靠性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强可靠性标准体系顶层设计。 11. 推进质量工程技术创新应用。制定制造业过程能力提升实施指南,开展企业关键过程质量控制能力诊断活动。加强质量技术预见成果运用,分行业绘制质量技术演进路线图。推广工业企业实用质量工程技术手册,探索编制质量工程技术成果推荐目录。 12. 加强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管理。修订实验室管理办法,强化实验室科研属性,促进产业质量技术创新。优化实验室管理机制,建立实验室复审制度,提升实验室整体水平。围绕重点领域新核定一批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支撑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13. 提升质量公共服务效能。鼓励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开展重点产品质量分析比对、比较试验、测试评价、体验式调查,引导理性消费选择。支持开展质量诊断、可靠性整体解决、用户体验、产品质量创新竞赛等活动,营造质量提升良好氛围。鼓励专业机构加强认证技术和服务创新,支持在消费品、装备、电子等领域开展高端品质认证,增加优质产品供给。 (四)推动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 14. 遴选梳理中试优秀场景。面向中试环节提炼关键需求,遴选一批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推广价值的中试优秀场景,带动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工艺、产品、标准和解决方案,挖掘一批中试服务典型模式,探索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中试创新发展路径,为企业提升中试能力提供参考指引。…

蓝冠_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成山:破解发展难题 推动高质量新型配电网建设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 配电网作为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在保障电力供应、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改善民生等方面作用重大,特别是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配电网的支撑性作用更加凸显。它是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接入载体,是各种分布式能源实现综合高效利用、电力用户节能减排的关键性支撑。近年来,台风、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导致停电事故时有发生,暴露了配电网安全可靠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随着分布式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规模的日益增大,电力市场建设的不断推进,都对配电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装备到结构、从规划到运行、从运营到市场,配电网都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保供基础还需进一步夯实。通过近20年来不断的资金投入和建设改造,我国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都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城市地区,配电网运行水平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但也应看到,在一些城镇(特别是老旧小区)和农村地区,配电网的结构还很薄弱,供电可靠性很低,潜在的运行风险很大,抗灾能力不足,装备的能效和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 二是对新能源和新兴业态承载力不足。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的分布式光伏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导致配电网线路、变压器反向过负载严重,电压越限问题突出,不得不在一些区域减缓光伏的发展速度。同时,我国电动汽车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一方面电动汽车在数量上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人们对电动汽车实现快速充电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大功率短时充电对配电网运行提出了重大挑战。伴随着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的发展,电力储能在配电系统中的安装容量也正在快速增加,但如何发挥好储能的作用,真正利用储能解决好配电网出现的问题,还需要不断实践探索。随着微电网、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分布式智能电网等大量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配电网的业态也将发生重大的变革。提升配电网的承载能力,支撑我国能源转型发展将成为未来配电网必然的使命担当。 三是配网发展各环节需要加强统筹衔接。配电网的典型特征是设备类型多、数量大,涉及各环节因素复杂。在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强化从配电网规划到项目投资管理、工程建设,从调度运行到运维服务等的全过程管理。在规划工作中,既要做好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配电网网架等的协同规划,又要加强与城乡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同时,还要做好与其他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在项目投资管理中,既要加大电网企业的投资力度,又要鼓励多元主体投资配电网,积极创新各种投资方式;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多部门协调、各种市政建设工程协同;在调度运行机制上,要充分利用用户侧资源参与电网消纳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技术,实现电力用户供需互动、电动汽车车网互动、配电网源荷储联动,充分利用好市场机制,既利用好可再生能源,又保障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针对上述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配电网的建设改造与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工作原则和工作举措既凸显了未来新型配电网发展的目标使命,又体现了配电网本身发展过程所具有的独特特征,可实施性强,在我国新型配电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配电网属于重资产型基础设施,其结构形态转型需要比较长期的过程,真正推动《意见》落实到位,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规划引领。规划是配电网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规划引领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网建设的投资效益,实现从当前配电网到新型配电网形态转变过程中的提质增效。二是坚持系统观念。配电网是电力供应的“最后一公里”部分,直接面向电力用户,链条长、环节多。需要坚持统筹衔接各种资源要素,在新型配电网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三是推动创新突破。新型配电网在系统结构、运行方式、市场机制等方面都将发生重大变革。很多新技术需要不断探索。近年来,分布式新能源、新型储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主体、新业态的出现,需要在配电网结构形态上加以改变,以便更好利用这些主体自身的调控能力,同时在配电网运行模式上也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为大量新主体参与电网运行创造条件,在满足新主体自身价值追求的同时,为电网安全与经济运行提供支撑。

蓝冠网址_山西长治:电网企业简化分布式光伏并网流程 10个工作日内并网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月7日,山西省长治市人民政府印发长治市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促进民间投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电网企业要配合能源主管部门建立并公布符合条件的分布式光伏资源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开发运营。电网企业简化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流程,验收合格的项目,原则上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网。 同时,优化公共充电设施领域准入准营。电网企业负责建设、运行和维护充电设施产权分界点至电网的配套接网工程,相关建设成本费用纳入省级电网输配电成本,通过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回收。2025年前,暂免收向电网经营企业直接报装接电的经营性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基本电费。 此外,强化用地保障。障光伏复合项目用地,利用符合政策的农用地布设的光伏方阵、采用直埋电缆方式敷设的集电线路可不改变原用地性质,场内道路用地可按农村道路用地管理,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集电线路杆塔等基础用地按建设用地管理。 原文如下: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治市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促进民间投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长治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 《长治市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促进民间投资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2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长治市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促进民间投资实施方案 长政办规〔2024〕2号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稳住经济大盘、扩大有效投资、发展民营经济系列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的实施意见》《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优化市场准入激活民间投资具体措施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落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快推动全市转型发展。持续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活力。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全市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到“十四五”末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二、工作任务 (一)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1.严格落实“非禁即入”。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严禁任何部门以任何形式增设民间投资准入条件,不得以规范性文件、会议纪要、招标采购公告等方式对民营企业设置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建立隐性壁垒台账并集中清理。 2.严格公平竞争审查。政府部门在制定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各类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性措施时,均要进行公平竞争审查。政府部门安排奖补资金、确定入围名单、评选试点示范等,不得以企业所有制类型为申报审核条件。市内企业扩大生产、增加投资、新建项目,同等享受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3.坚持政策同等享受。依法依规完成招投标的政府投资项目,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不得以民营企业中标为由滞缓资金拨付、“加码”决算审计、对招标责任人进行追责。政府投资项目在招投标领域全面落实保函(保险)等非现金交易担保方式收取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和工程质量保证金,鼓励招标人减免投标保证金。 4.定期公布项目清单。每季度向民间资本推荐符合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市场准入且有一定收益水平的投资项目。做好推介项目跟踪调度,推动项目尽快落地。 5.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盘活停缓建工程建设。摸清停缓建工程建设现状,建立停缓建工程台账,清理盘活停缓建工程项目,一项一策、特事特办,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鼓励支持民间资本主导盘活建设。 6.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建项目。按照《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特许经营新建(含改扩建)项目清单(2023年版)》,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对清单之外的项目,鼓励民营企业参与。 (以上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等,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优化相关领域准入准营 7.优化能源领域准入准营。涉及政府配置资源的能源类开发计划,原则上提前15天向全社会公开并向民间资本推介。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风电、光伏发电项目,鼓励国有企业至少拿出10%的项目股权吸引民营企业参股。以公共建筑屋顶、农村闲置土地、交通廊道、省级以上开发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电网企业要配合能源主管部门建立并公布符合条件的分布式光伏资源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开发运营。严格落实光伏发电项目属地备案原则,支持企业自建自用、余电并网,支持企业集中连片开发并允许整合打捆为单体项目备案。建立光伏发电项目保障性并网、市场化并网等并网多元保障机制,做到“能并尽并”。电网企业简化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流程,验收合格的项目,原则上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网。(责任单位:市能源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国网长治供电公司等,各县区人民政府) 8.优化公共充电设施领域准入准营。县区人民政府做好公共充电设施网络布局规划并与国土空间、电力、交通等规划一体衔接,支持民营企业成片区规模化建设运营公共充电设施项目并打捆办理备案手续。将独立占地的集中式充(换)电站用地纳入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范围,按照加油加气站用地供应模式,采取招拍挂出让或租赁方式,根据可供应国有建设用地情况,优先安排土地供应。电网企业负责建设、运行和维护充电设施产权分界点至电网的配套接网工程,相关建设成本费用纳入省级电网输配电成本,通过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回收。2025年前,暂免收向电网经营企业直接报装接电的经营性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基本电费。(责任单位:市能源局、市工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网长治供电公司等,各县区人民政府) 9.优化交通领域准入准营。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铁路专用线和站场。对列入国省相关规划、计划新建的收费公路项目,均应当通过招标等竞争方式选择项目投资主体,支持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投资建设运营。鼓励民营企业根据全省、全市的规划布局,主导建设通航机场和航空飞行营地。全面落实客货运输电子证照跨部门跨区域互认与核验。(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公路分局等,各县区人民政府) 10.优化市政和公共服务领域准入准营。对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综合管廊等市政公用行业的新建项目,全部实行竞争性配置,通过招标等竞争方式选择项目投资主体,公开透明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并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的价格、经营、补贴政策。新建独立占地、经营性的公共停车场项目,原则上由民营企业投资独资或控股建设。支持民营企业依法投资运营医疗卫生、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养老、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在资质牌照核发、财政资金扶持、融资贷款、职称评定等方面,确保“公办”“民办”平等对待。(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卫健委、市城管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文旅局、市体育局等,各县区人民政府) 11.优化文旅康养领域准入准营。深入实施“文明守望工程”,吸纳民间资本通过出资修缮、创设博物馆、依托文物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等方式,创新文物保护利用体制机制,盘活文物资源资产,实现文物价值有效利用。开展闲置农房激活行动,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等依法依规盘活利用闲置农房,进行旅游休闲、创意办公、培训研学等三产投资开发运营。(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各县区人民政府) 12.优化制造业领域准入准营。支持民营企业围绕重点发展的光伏产业、光电产业、现代煤化工产业等10条新兴产业链布局投资项目,每年遴选“链主”项目、“链核”项目,对其中已开工建设且企业完成投资进度超过30%的项目,市级财政在省级投资补助资金的基础上予以奖励。鼓励争当省级产业链“链主”企业,对达到《重点产业链培育激励方案》规定奖励条件的企业,帮助争取省级资金补助。发挥政府技改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企业实施工艺设备、节能减排等改造升级项目,提高冶金、装备、新材料、特色农产品等行业整体发展水平。鼓励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布局建设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产品鉴定等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对全国500强、全国民营500强、全国制造业500强和本省重点龙头企业来长布局投资制造业项目,建立“一事一议”机制予以支持。(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招商中心、市发改委等,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推动民间投资稳定增长 13.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新能源及升压站、煤矿核增产能、氢能、地热能开发利用和充电桩等项目,在布局规划、指标安排、资源出让、手续办理、并网运营等方面,做到各类型企业一视同仁。对具有稳定收益、可获得较好预期投资回报的收费公路、铁路、垃圾固废处理、公共停车场、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原则上推行市场化运作,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推荐优秀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类项目,参与省级示范项目认定,积极争取省级前期费用支持。对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龙头企业自建项目(享受财政资金扶持的项目除外),帮助企业申报省级一次性奖补资金。(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能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等,各县区人民政府) 14.稳定房地产业民间投资。增加供地规模、加快供地节奏,保障改善性住房用地需求。灵活把握预售资金使用政策,对于企业信用良好、运转正常的项目,适度下调商品房预售资金重点监管额度不超过5个百分点,保障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度。新开工项目原则上24个月内建成交付。(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等,各县区人民政府) 15.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筛选确定投资回报机制明确、投资收益水平较好、适合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重大项目、产业项目、特许经营项目等3类项目清单,及时公开发布项目基本情况、参与方式、回报机制等信息。引导银行机构对重大建设项目和存量资产项目尽早介入,提前准备,通过项目对接会、推介会等方式,搭建有利于民间投资项目与金融机构沟通衔接的平台。(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金融办、人行长治市分行等,各县区人民政府) 16.引导民间投资参与盘活存量资产。持续储备盘活存量资产项目,引导民间投资通过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盘活存量和改扩建有机结合等多种方式,灵活参与国有资产盘活。鼓励民营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并购重组、不良资产收购处置等方式盘活自身资产,回收资金用于新的符合政策鼓励方向的项目建设,形成投资良性循环。(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文旅局等,各县区人民政府) 17.鼓励民企“抱团”发展。鼓励我市民营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联盟,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产业协同、技术研发、学习培训、论坛交流等活动,市政府每年给予经费补贴。支持本市民营企业联合搭建民营投资平台,聚合民企资金,实现抱团发展。充分发挥工商联和商业协会在畅通民营企业与政府沟通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责任单位:市工商联、市工信局等,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优化项目建设服务保障 18.提升审批效能。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全代办,推行办事不出园区。供排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小型市政设施报装接入,实行企业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服务。对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采取并联办理、区域评估、减免部分手续、联合验收等举措,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到24个工作日。推行项目“分段施工”制,对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先期申请办理“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阶段施工许可,开发相关作业。2024年6月底前,市、县两级政务大厅设立“水电气讯暖”综合报装窗口,推行“一表申请、统一受理、联动办理”服务。(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等,各县区人民政府) 19.强化用能支持。用作原材料的能源产品消费,包括生产烯烃、芳烃、化肥、农药、醇类等产品过程中的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考核。严格落实能效水平较高的产业正面清单管理制度,对列入清单的项目,在节能审查时,优先进行节能审批批复。(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能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国网蒙东电力2024年首项特高压配套电网工程投运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1月27日,随着国网华北分部调度控制中心向锡盟换流站的主控室下达合闸命令,林富1线、林富2线成功带电,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蒙东电力”)建设管理的国家电投白音华电厂500千伏送出工程顺利投运。 据悉,该工程是内蒙古锡盟-江苏泰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配套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能源保供重点项目,也是国网蒙东电力2024年投运的首项特高压配套工程。 该工程起于国家电投白音华电厂,止于±800千伏锡盟换流站,途经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全线按两条并行单回路架设,新建林富1线、林富2线两条500千伏线路,线路总长412.4公里,铁塔944基,总投资12.18亿元,于2023年5月13日开工建设。 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向江苏省新增输送电量66亿千瓦时,相当于23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有力保障了江苏电网负荷增长需求。同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万吨,为改善华东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对实现国家资源优势互补、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增强能源供应能力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了解到,国网蒙东2023年外送电量突破1835亿千瓦时,成为全国年外送电最多的省级电网公司,有力服务了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电力保供大局。该工程的顺利投运,进一步增强国网蒙东电力外送能力,促进锡林郭勒盟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蓝冠网址_福建泉州供电公司试点全天候监测县域配网设备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1月9日,福建省泉州供电公司在南安市配网成功部署北斗监测终端,实现配网设备全天候动态监测,提升配网防灾水平。 南安市山峦起伏,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73%,每年因台风、暴雨等引起的地质灾害较多,易发生电力杆塔地基下沉、杆塔倾斜等情况。另外,一些区域通信信号弱,影响配网运行数据传输和应急抢修指挥通信。 泉州供电公司选取南安市配网作为试点,实施县域配网设备全天候监测。该公司在地质不稳定区域安装可视化设备,部署北斗监测终端,运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监测配网线路、台区设备运行情况,精准预警杆塔倾斜、滑坡体位移等安全隐患,提升配网地质灾害防治和防外破能力。 此外,在无公网或公网信号弱的条件下,泉州供电公司利用北斗短报文功能实现核心信息的交互处理,助力配网运维、检修等业务开展。配网运维人员还可以通过北斗通信辅助集成设备,在防汛、抗台风抢修现场与指挥中心实时通信。 目前,泉州供电公司已在南安市配网安装了60余套可视化线路监测、地质灾害监测、杆塔倾斜监测等设备,预计可提升杆塔巡检效率20%,使地质灾害、外力破坏导致的设备故障减少15%以上。

蓝冠_湖南娄底:重点推进新化、涟源等地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2月28日,娄底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娄底市推进节能减煤降碳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推进娄底生态治理光伏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级大型光伏基地,加快涟源金石等6个集中式光伏项目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园区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推进涟源、双峰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示范,力争到2025年,全市并网光伏装机180万千瓦。积极推进风力发电,稳步推进冷水江龙虎山、新化奉家等风电场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市并网风电装机60万千瓦。谋划布局抽水蓄能电站,开展新能源+抽水蓄能试点,重点推进新化、涟源等地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重点推进以生物秸秆和禽兽粪污等废弃物为燃料的生物质利用工程。积极推进地热能利用。 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坚持电动汽车推广应用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按照“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原则,加快推进单位停车场、社会停车场、高速服务区、专用站场等场所充(换)电设施建设,有计划推进既有居住社区充电桩建设,严格落实新建居住社区预留充电桩安装条件100%配建要求,到2025年力争建成充电站25座、充电桩9300个,具备满足全市2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的能力。统筹推进充(换)电设施、配套电网、加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服务区充(换)电设施全覆盖。 原文如下: 娄发改资环〔2023〕461号 娄底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调整《娄底市推进节能减煤降碳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市区发改局、娄底经开区产业发展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有序推动全市节能减煤降碳行动,结合国省工作部署和我市工作实际,现对《娄底市推进节能减煤降碳行动方案(2022-2025年)》进行调整,印发给你们,请市直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工作落实;请各地发改部门及时向党委(党工委)、政府(管委会)汇报,并统筹协调,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娄底市推进节能减煤降碳行动方案(2022-2025年) 娄底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12月26日 附件 娄底市推进节能减煤降碳行动方案(2022-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据《湖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湘政发〔2022〕19号)和《娄底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娄政发〔2023〕4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落实节约优先方针,聚焦重点用能行业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以节能增效、减排降碳为导向,大力推进工业、能源、建筑、交通转型升级,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体系,扎实推动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为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推进原则。坚持将节能减煤降碳工作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工业节能降碳为根本路径,统筹推进能源、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降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升级。 坚持节约优先原则。坚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持续优化用能和原料结构,大力推进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减煤降碳,从源头减少能源资源消耗总量。 坚持能效引领原则。坚持对标先进能效水平,鼓励引导综合条件较好的重点用能单位先行先试,率先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深入挖掘节能增效、减排降碳潜力,全面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坚持综合施策原则。坚持整合创新政策工具,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机制导向作用,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激发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内生动力,积极稳妥有序推动全市节能减煤降碳。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全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取得阶段性成果,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总量逐渐下降,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省下达目标。 ――工业领域。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产能置换和节能降碳技改,钢铁、水泥、煤焦化、锑冶炼、纯碱等行业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力争超过国省标准。 ――能源领域。清洁低碳能源体系逐步完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完成省下达目标。 ――建筑领域。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力争达到50%,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争达到20万平方米,新增星级绿色建筑力争达到150个以上。 ――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明显提升,力争出租车60%实现新能源化,公交车100%实现新能源化,建成充电站25座、充电桩9300个。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产业结构优化行动 1.着力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先进材料“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产业金融+产业生态”模式,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形成“一核一廊”市域经济格局,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服务、文化旅游、数字经济、健康养老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娄底经开区突出发展钢铁新材、工程机械及汽车零配件、新材料、新能源、电力科技等主导产业。娄星区重点发展钢铁新材、节能环保、军民融合、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双峰县重点发展农机制造、农产品加工及生物医药、装配式建筑等产业。涟源市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及汽车零配件、新材料、新能源为主,以生物医药、应急产业等为辅的产业。冷水江市重点发展精品钢材、新材料、节能环保、光电子信息、耐火材料等产业。新化县重点发展先进陶瓷产业、现代文印、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产业。(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不再重复列出) 2.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强“两高”项目管理,实行清单动态管理、分类处置,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产能置换要求。全面排查在建项目,对能效水平低于本行业能耗限额准入值的,按有关规定停工整改,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深入挖掘存量项目节能减排潜力,积极引导开展节能诊断和清洁生产审核。加强“两高”项目论证,严格新建项目审批立项,严禁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未批先建、违规上马、盲目发展。(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重点抓好钢铁、煤炭、建材等行业“去粗取精”,持续推进钢铁、火电、建材等行业清洁生产和自愿清洁生产审核。落实能源、水资源消耗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高标准承接产业转移,坚持将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水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水平作为县市区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考核标准。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节能减排降耗改造,提升整体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积极培育绿色低碳循环产业。积极引导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产业发展,大力推行绿色制造,培育一批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设计产品,力争到2025年,全市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单位达到10家以上,省级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单位达到40家以上。加快推进新能源与先进储能材料发展,发展新能源电池、新能源电池应用等原材料的加工技术,发展宽温域锂离子电池材料。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精准招引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企业,推动再生资源清洁化回收、规模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推进工程机械行业绿色发展,推广新型低碳原材料应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行动 1.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硅钢、特种钢、不锈钢等精深加工。推进用能结构优化。引导钢铁行业实施减煤技术改造,淘汰煤气发生炉,提升绿电使用比例,加大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利用力度。加快清洁能源发电和储能布局,支持开展“光伏+储能”等自备电厂、自备电源建设。推进绿色技术研发应用。加强副产焦炉煤气或天然气直接还原炼铁、高炉大富氧或富氢冶炼、熔融还原、氢冶炼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加大钢渣处理、渣钢提纯等先进技术研发力度,大力发展钢渣余热自解稳定化处理技术,加快烧结烟气内循环、高炉炉顶均压煤气回收、铁水一罐到底、薄带铸轧、铸坯热装热送、副产煤气高参数机组发电、余热余压梯级综合利用、智能化能源管控等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广。推进工艺流程优化。鼓励发展非高炉炼铁,逐步淘汰步进式烧结机、球团竖炉等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工艺和设备。有序发展电炉炼钢,推广废钢高效回收加工、废钢余热回收、节能型电炉、智能化炼钢。推进钢铁与建材、电力、化工、有色等产业耦合发展,实施钢化联产,提高钢渣等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鼓励发展智能制造,加快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商用密码、数字孪生等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提升加热炉、烘烤钢包、钢水钢坯厂内运输等关键工艺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创建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鼓励钢铁企业大力推进智慧物流,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和营销各环节的应用,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建材行业节能降碳。严格控制行业总量。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项目,确有必要新建的项目,必须实施产能置换。推进低碳原料替代。加快水泥行业非碳酸盐原料替代,逐步减少碳酸盐原料用量。鼓励建材企业使用粉煤灰、工业废渣、尾矿渣等作为原料或建材混合物,提升水泥粉磨过程中固废资源替代熟料比重。鼓励水泥企业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持续优化用能方式。支持垃圾衍生燃料、塑料、橡胶、生物质燃料等可燃废弃物高比例替代燃煤,引导企业对部分熟料生产线实施综合能效提升技改。继续推进光伏发电、替代燃料等清洁能源使用。加强节能技术改造。鼓励水泥企业实施低阻旋风预热器、高效烧成、窑运行节能智慧管控系统、新一代篦冷机技术、磁悬浮风机替代罗茨风机等节能技术改造。玻璃行业推广应用玻璃熔窑全氧/富氧燃烧、浮法玻璃一窑多线等先进技术。陶瓷行业加快推广干法制粉工艺及装备、大面积陶瓷板生产线等技术装备。(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严控有色冶炼产能总量。严禁建设超过能耗限额标准和环保不达标的有色金属冶炼项目。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推动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加快有色金属冶炼和深加工等领域清洁能源替代,应用清洁高效制造工艺,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加快低碳技术工艺研发应用。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推进有色金属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余热回收水平。深入开展锑湿法、电法等清洁冶炼及产品深加工研究。实施冶炼烟气综合利用、冶炼副产产品综合利用等技改项目,实现锑冶炼过程的低排放。推进产品结构升级。积极引入锑产业链下游企业,构建精锑、锑白、阻燃母粒料、乙二醇锑、焦锑酸钠等全产业链。加大锑品在耐腐蚀钢、光伏玻璃、聚酯催化剂等领域应用推广,开展含锑光电材料、含锑新能源材料、含锑半导体材料等新产品研究开发。(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动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推进节能降碳技改。鼓励煤焦化、纯碱、合成氨等企业对标行业标杆水平,加快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升级。推广绿色技术工艺。纯碱行业加快热法联碱、湿分解小苏打、井下循环制碱、氯化铵干燥气循环、重碱二次分离等工艺技术推广应用。煤焦化行业重点推动高效蒸馏、热泵等先进节能工艺技术应用,加快推进焦炉精准加热自动控制技术普及应用,推广焦炉煤气脱硫废液提盐、制酸等高效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重大节能装备。支持纯碱行业采用带式过滤机替代转鼓过滤机,推广粉体流凉碱设备、大型碳化塔、水平带式过滤机、大型冷盐析结晶器、大型煅烧炉、高效尾气吸收塔等先进设备。煤焦化行业加大节能型水泵、永磁电机、永磁调速、开关磁阻电机等高效节能产品使用力度。推动余热余能回收。纯碱行业实施煅烧炉气余热、蒸汽冷凝水余热利用等技术改造。煤焦化行业推广应用干熄焦、上升管余热回收、循环氨水及初冷器余热回收、烟道气余热回收等先进适用技术。(精炼)(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能源节煤降碳行动…

蓝冠网址_湖南郴州市“十四五”节能减排行动方案:全面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日前,郴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郴州市“十四五”节能减排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覆盖范围。及时梳理节能减排领域税收优惠政策,发布税收优惠政策指引。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强化电价政策与节能减排政策协同,严格执行国家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阶梯电价、分时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落实“谁污染、谁付费”政策导向,按照补偿处理成本并合理盈利原则,构建污水、垃圾处理费价格形成机制并实施动态调整,具备条件的城市近郊区探索建立受益农户污水处理付费机制。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和绿色企业项目库,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保险业务,支持重点行业领域节能减排,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贷款,促进有条件的节能减排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推进符合条件的环境高风险领域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加强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探索建立绿色贷款财政贴息、奖补、风险补偿、信用担保等配套支持政策。 稳妥完善市场化机制。按照国家和省级统一部署,参与用能权交易,加强用能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的衔接协调,推动能源要素向优质项目、企业、产业倾斜。推广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全面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强化能效标识管理制度,扩大实施范围。引导企业研发生产绿色设计产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环境托管服务等新模式。发挥碳汇资源战略价值,开展创新实践试点,统筹抓好碳汇项目谋划开发,防止资源碎片化、变相垄断。加强跨省合作交流,对标国家自愿减排交易相关政策,积极推动我市更多的碳汇项目特别是林业碳汇项目上市交易。 原文如下: 郴政发〔2023〕6号 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郴州市“十四五”节能减排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中省驻郴各单位: 现将《郴州市“十四五”节能减排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郴 州 市 人 民 政 府 2023年10月28日 (正文主动公开,附件不予公开) 郴州市“十四五”节能减排行动方案 为了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加快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根据《湖南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湘政发〔2022〕16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重点行业绿色升级行动、园区节能环保提升行动、城镇绿色节能改造行动、交通物流节能减排行动、农业农村节能减排行动、公共机构能效提升行动、重点区域污染物减排行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行动、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提升行动等十大节能减排重点行动,到2025年,全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为10500吨、700吨、3674吨、936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二氧化碳排放增量得到有效控制,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二、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 (一)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 1.强化节能目标管理。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对各县市区节能工作进行年度评价、中期评估和五年考核。进一步强化能耗强度约束性指标管理,科学合理确定能耗总量,对能耗强度降低达到激励目标的县市区,免予考核能源消费总量。落实国家关于原料用能和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全省统筹规划的火电项目和国家规划的重大项目实施能耗单列,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政策。(市发改委牵头;市统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郴州高新区管委会、郴州经开区管委会具体落实。以下任务均需各县市区政府、郴州高新区管委会、郴州经开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严格落实节能审查制度。强化节能审查与能耗双控、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衔接。对新上项目的节能审查,探索开展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优化能源要素合理配置,统筹好能耗指标,既按标准和要求支持项目建设,也倒逼企业提升技术水平,降低能耗指标。支持能效水平高、单位增加值能耗低的项目优先用能。加强项目节能审查全过程监管,坚决杜绝未批先建、越权审批等违法违规行为。(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节能形势分析预警。高效利用投资项目在线服务监管平台,及时、准确掌握项目能耗等相关信息。加强对能源消费总量大、能耗强度高的县市区,高耗能行业、重点用能单位的用能监测预警。对高预警等级县市区加强工作指导,定期分析能耗双控工作形势和进展,适时提出能源消费调控政策措施。(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局、市统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健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1.优化减排目标分解方式。把主要污染物减排作为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根据环境质量改善要求,分解减排目标任务,推动环境质量改善任务重的区县承担更多减排任务,加强总量减排监督管理。(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2.落实环境准入规定。进一步发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引领作用,加强规划环评、区域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禁止在工业园区外扩建钢铁、焦化、建材、有色等高污染项目,禁止新建、扩建不符合国家石化、现代煤化工等产业布局规划的项目。(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健全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将总量控制和污染物减排要求逐步纳入排污许可制度,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相衔接,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三)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以下简称“两高”项目),在投资管理、规划用地、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强制性规范标准等严格把关,坚决防止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两高”项目建设。对在建、拟建、建成“两高”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加强对“两高”项目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等审批程序和结果执行的监督评估。对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当量值)及以上的“两高”项目加强工作指导。严肃财经纪律,指导金融机构落实“两高”项目融资政策。严禁自行出台关于“两高”项目的不合理支持政策措施。(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郴州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郴州监管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落实法律法规标准。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加大宣传贯彻力度,不断健全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机制。深入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落实居民消费品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制标准和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司法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健全完善经济政策。加大节能减排财政支持力度,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统筹安排相关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探索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费用负担机制。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覆盖范围。及时梳理节能减排领域税收优惠政策,发布税收优惠政策指引。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强化电价政策与节能减排政策协同,严格执行国家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阶梯电价、分时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落实“谁污染、谁付费”政策导向,按照补偿处理成本并合理盈利原则,构建污水、垃圾处理费价格形成机制并实施动态调整,具备条件的城市近郊区探索建立受益农户污水处理付费机制。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和绿色企业项目库,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保险业务,支持重点行业领域节能减排,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贷款,促进有条件的节能减排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推进符合条件的环境高风险领域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加强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探索建立绿色贷款财政贴息、奖补、风险补偿、信用担保等配套支持政策。(市发改委、市财政局、人民银行郴州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郴州监管分局、市政府金融办、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税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稳妥完善市场化机制。按照国家和省级统一部署,参与用能权交易,加强用能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的衔接协调,推动能源要素向优质项目、企业、产业倾斜。推广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全面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强化能效标识管理制度,扩大实施范围。引导企业研发生产绿色设计产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环境托管服务等新模式。发挥碳汇资源战略价值,开展创新实践试点,统筹抓好碳汇项目谋划开发,防止资源碎片化、变相垄断。加强跨省合作交流,对标国家自愿减排交易相关政策,积极推动我市更多的碳汇项目特别是林业碳汇项目上市交易。(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国网郴州供电公司、市林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强统计监测能力建设。严格落实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健全重点行业能耗统计监测和计量体系。按照国家和省级统一部署,落实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城市基础设施能源消费统计制度,优化污染源统计调查范围,调整污染物统计调查指标和排放计算方法。优化监测网站布局,补齐监测网络短板,推动不同部门监测数据和监测点位资源共享,实现传统监测向现代监测转变。构建覆盖排污许可持证单位的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加强工业园区污染源监测,推动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重点排污单位安装在线监控监测设施。加强统计基层队伍建设,强化统计数据审核,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真、准、全”。(市统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强化节能减排能力建设。按照上下对口原则,健全市、县两级节能监察体系。加强节能监察、县级及乡镇基层生态环境监管队伍建设。强化对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排污单位节能减排工作指导,推进专业力量建设。加大政府有关部门及监察执法机构、企业等节能减排工作人员培训力度,通过业务培训、比赛竞赛、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业务水平。落实国家节能环保领域新职业标准,引导新职业规范健康发展。(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工作落实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对本级行政区域节能减排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部署推进,将县市区节能减排目标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充分衔接,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科学合理分解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切实强化责任落实。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工作指导,定期调度落实节能减排任务进展情况,推动任务有序有效落实,及时防范化解风险,重大情况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严格监督考核。加强单位GDP能耗、碳排放降低指标考核,完善考核措施,加强指标约束。组织开展“十四五”县市区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评估考核,加大对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措施落实情况的考核力度,统筹目标完成进展、经济形势及跨周期因素,优化考核频次,科学运用考核结果,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市区加强激励,对工作不力的县市区加强督促指导,考核结果经市政府审定后,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对县市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继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把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压实减排工作责任。(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委组织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开展全民行动。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绿色生活创建,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营造绿色低碳社会风尚,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围绕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无车日、绿色出行宣传月等纪念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主题宣传和实践活动,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和方式广泛宣传节能减排法规、标准、知识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典型示范。支持企业加大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业团体、公益组织的作用,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加强协调配合,支持节能减排公益事业。畅通群众参与生态环境监督渠道。开展节能减排自愿承诺,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公众自觉履行节能减排责任。(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妇联、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蓝冠平台官网_国家电网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投产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11月25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举行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投产仪式,以实际行动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智刚出席仪式并共同启动机组运行。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陈伟俊,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玉苏甫江・麦麦提,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哈丹・卡宾,自治区副主席王刚,中国电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斌,东方电气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李忠军出席仪式。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潘敬东主持仪式。 张智刚表示,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保障新疆能源电力安全供应、促进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服务新疆建设新时代国家“三基地一通道”具有重要基础作用。阜康抽蓄电站能显著提高新疆电网调节能力,优化电源结构;有效平抑新能源出力随机性、波动性影响,保障大规模新能源稳定外送,年增发新能源26亿千瓦时;有效发挥重点基础设施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每年为当地增收1.6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下一步,阜康抽蓄电站将陆续投产3台机组,希望广大建设者再接再厉,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后续建设任务。公司将持续深化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合作,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为美丽新疆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陈伟俊指出,阜康抽水蓄能电站是新疆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运后可为西北地区电网提供容量大、速度快的“超级充电宝”,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对改善电源结构、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国家电网公司聚焦打造精品工程,统筹协调、发挥优势,高质量推进抽蓄电站及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希望国家电网公司一如既往支持新疆工作,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赋动能作贡献。 阜康抽水蓄能电站是新疆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内,安装4台30万千瓦可逆式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以3回220千伏线路接入新疆电网,计划2024年全部投产发电。 自治区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周旭勇,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李柯勇,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地州主要负责人,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基建部主任张宁、副总工程师兼发展部主任冯凯、副总工程师兼西北分部主任李永莱,国网办公室、水新部、国网新疆电力、国网新源公司负责人,建设单位代表参加仪式。

蓝冠_新能源超短期功率预测模式 在山东省全部风光场站应用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11月1日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获悉,9月份,山东新能源超短期预测精度达97.4%,位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内首位。这得益于国网山东电力于7月份开始应用的新能源超短期功率预测模式。截至目前,新能源超短期功率预测模式已在山东省全部258座风电场、303座光伏电站应用,将超短期预测精度提升1.9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时间范围由未来4小时延长至未来12小时,为电网安全运行和新能源电力高效消纳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山东强对流、大风、寒潮等极端天气增多,导致新能源出力发生日内短时剧烈变化。超短期预测是新能源功率预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修正短期预测结果,为开展实时调度运行提供决策依据。目前,超短期功率预测的普遍算法是在短期预测功率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实测功率进行修正,并未接入实时气象和气象预报数据。这导致较远时间的预测精度较低,对运行人员推测晚峰等关键时段的出力指导意义较弱。 为此,国网山东电力深化与科研机构的气象资源共享和技术合作,不断增强实时数据同化能力和数值预报精度,建立了基于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及实况气象的新能源超短期功率预测模式。该公司贯通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系统与调度云系统、山东电力气象服务中心的数据链路,获取省内各新能源场站的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及实测气象数据,利用实况气象修正日前数值天气预报,提高预测输入源头的预报精度。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还加强历史数据挖掘,结合新能源场站所处位置的测风塔、气象站的实际运行数据,不断细化预测模型和算法,搭建单场站高精度超短期预测模型,实现山东省全部新能源场站每15分钟滚动更新测风测光数据,提升了超短期功率预测纳入电力平衡的置信度。 新能源发电能力的精准掌握和精准预测是实现新能源高效、可靠利用的基础。近年来,山东新能源装机容量持续增长。国网山东电力密切跟踪国内外新能源预测技术发展趋势,联合行业内知名科研院所开展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新能源功率预测等方面的课题研究,聚焦预测偏差解耦评价、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精度提升等关键技术,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新能源预测在电网保供应、促消纳、保安全方面的能力。

蓝冠平台官网_2022年全国电力可靠性年度报告出炉 广东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9月15日,国家能源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联合发布2022年全国电力可靠性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广东全口径用户平均供电可靠率高于99.95%,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在全国50个主要城市(即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及其他14个GDP排名靠前的城市)中,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全口径用户平均供电可靠率高于99.99%,相当于用户全年平均停电时间不到53分钟,平均停电频率少于0.5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特高压直流能量利用率上,南方电网公司普侨直流以99.891%位居全国第一。 2018年至2022年的五年间,南方电网公司供电可靠率从99.824%提升至99.898%,用户年均停电时间由15.37小时锐降至8.94小时。 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全口径用户平均供电可靠率在全国保持领先,广东21个地级市城市用户平均停电频率均小于1次,深圳、广州、佛山、东莞被列入中国营商环境评价“获得电力”标杆城市。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已进入面向前沿技术创新、面向智慧型制造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微电子、芯片、生物制药等高端制造业的大规模发展,大湾区对供电质量要求日益增长。 南方电网公司持续完善适应清洁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坚强主网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首次在负荷中心实现分区互联,大大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和供电能力。同时,全面推动发、输、变、配、用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累计建设或改造智能台区、智能配电房1.9万座,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83.6%。 “在配网自愈覆盖的线路,大部分故障能够在3分钟内进行自我修复快速恢复供电。”南方电网公司输配电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南方电网将会继续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力争在2025年把大湾区用户平均停电时间降到半小时以内。 原标题:国家能源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联合发布2022年全国电力可靠性年度报告 广东位列全国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