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蓝冠登录注册

蓝冠客服_全力打赢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和防汛攻坚战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4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暨防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公司各单位根据会议部署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和防汛重点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力打赢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和防汛攻坚战,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 国网山西电力坚持从政治上看保供,抓实各项措施落地。该公司推动电源增发稳供,保障各类电源“能并尽并、能用尽用”,服务230万千瓦新能源及储能及时并网;加快电网工程建设,迎峰度夏前投产18项主网工程、174项配网工程;密切跟踪气象信息,提升新能源和负荷预测准确率,深挖输电通道送电潜力,最大限度保障电力电量平衡;加强负荷管理,配合政府修订有序用电方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利用电力现货价格信号提高用电高峰期电厂发电积极性,依托零售市场引导用电客户主动削峰填谷。 国网上海电力全力做好迎峰度夏各项工作。该公司督促电厂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燃煤可用天数不少于20天,抽查并网机组运行工况,夯实本地发电能力;提前向政府汇报,争取外来电,强化省间电力资源互济;扩大负荷管理规模,推进虚拟电厂试点建设,执行尖峰电价政策,引导居民避峰用电、企业错峰检修,聚合空调负荷参与调节;建立健全政企联动工作机制,发挥政府部门保供应急协调作用,从需求响应、中长期购电、节能宣传等方面协同发力,做好电力保供工作。 国网江苏电力配合政府督促省内煤电机组和燃气机组稳发满发,用好特高压通道空间,通过电力现货市场尽可能增加用电高峰时段的电力供应,服务储能项目并网;配合政府优化尖峰电价政策,更好地平抑晚高峰负荷;综合采取化工企业夏季错峰检修、楼宇非工空调智慧调控改造等手段,最大限度挖掘负荷侧潜力,加强负荷精准调控,确保需求响应资源不低于最大负荷的5%;开展气象监测及灾害预警分析,加强低洼区域变电站、地下配电房等隐患整治;强化汛期应急值守,完善应急抢修等预案,配足应急物资、装备,确保高效处置突发情况。 国网湖北电力加强负荷预测,提升预测准确率,为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支撑;协调电源侧资源,做到水电“度电必争”,服务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提高新能源省间资源优化配置和互济能力,争取外电支持;按期投运18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提高供电可靠性;强化设备运维,压紧压实设备运检保障工作责任,明确大负荷重载线路运行设备运维保障清单,做好线路动态增容准备,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线路、设备安全运行。该公司密切跟踪天气变化趋势及其对电力供应的影响,做好极端天气下应对准备和防范措施,开展应急演练,确保抢修响应及时、有序。 国网新疆电力周密制订迎峰度夏保供方案,保障疆内电力可靠供应,服务全国保供大局。该公司强化各类电源供应保障,做好电煤供需监测和新能源并网消纳服务,发挥储能调节作用;开展设备精细化检修运维,迎峰度夏前完成299项22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设备检修任务,确保夏季用电高峰期设备安全运行;确保6项迎峰度夏工程按期投产,持续提升大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开展新疆电网迎峰度夏联合反事故演习,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统筹好疆内疆外两个市场,加强省间电力互济支援。 确保安全生产稳定局面 国网吉林电力制订迎峰度夏电力保供30项重要措施和防汛工作15项重点任务,全力抓好安全风险管控。该公司充分发挥电力保供“一专班、两中心”作用,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盯紧多专业交叉作业、运行站改造扩建等高风险现场,加强设备运维,深化全场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加快推进426项重点项目建设;健全防汛管理体系,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做好高水位下的监测数据分析,确保6月底前完成66项输配电工程、8座变电站防汛隐患治理任务;严格执行应急值班纪律,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强化重要活动保电。 国网蒙东电力落实2024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和防汛工作部署,统筹发电出力、内供外送需求,全力做好迎峰度夏各项工作。该公司安全有序完成719项春检任务,确保设备以健康状态迎接负荷高峰;迎峰度夏前投产9项基建、27项技术改造工程,6月底前完成31台重过载主变压器轮换;强化电网运行管控,细化负荷预测与电力平衡分析,密切跟踪大负荷地区负荷增长情况,增强供电能力;做好防汛抗旱应急准备,科学制订预案,有针对性地开展联合应急演练,增强灾害预警和主动防御能力。 国网重庆电力扛牢保供政治责任,落实保供关键举措,全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该公司加强并网机组管理,协助做好电煤储备,精细平衡、精心调度,确保机组应发尽发、稳发满发;编制并落实负荷转供方案,做好跨网负荷转供准备;密切关注西北地区新能源发电和四川水力发电情况,增加购电频次,争取电力现货和应急调度支持;加强省间联络线、网内重载断面监视,做好运行方式优化;推动110千伏及以上输电通道联防联控机制有效运转,制订重载线路和变电站差异化运维保障措施,保障设备健康运行。 国网综能服务集团扛牢迎峰度夏保供防汛主体责任,全力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加强风光新能源场站设备运行监控和缺陷处理,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隐患,强化气象灾害预警,提高负荷预测水平,确保应发尽发、多发满发;加大储能电站设备巡检力度,强化电池、逆变器等主要设备健康状态评估和检查,提升储能电站调峰调频辅助服务质量;全面开展涉及数据中心、学校等重要和敏感民生客户项目的风险隐患排查,协助客户落实防涝加固、防倒灌及防雷击等措施,保障设备安全度夏。 做好防汛应急各项工作 当前,国网辽宁电力正全力推进15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确保工程按期投运,提升地区电网供电能力和新能源外送能力。该公司扛牢电力保供政治责任,编制2024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方案和关键工作责任清单、常态化工作责任清单,围绕提升电力供应能力、发挥大电网区域互济优势、夯实电网安全稳定基础、做好需求侧管理和优质服务等8个方面开展工作,确保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坚决守住民生用电底线。在防汛方面,该公司逐一排查换流站、500千伏变电站、城市中心变电站、地下站房、重要客户变电站以及低洼区域变电站的防淹、防风、防洪能力;汛期前全面完成21项输电、8项变电重点防汛工程和28项配网防洪治理工程,保障电力设施安全度汛。 国网黑龙江电力抓早抓好电网防汛,组织各单位对照电网设备防汛防台风反事故措施,认真做好低洼变电站、地下配电室、河道周边输配电线路等的隐患排查治理,保障电网设施安全度汛;加强与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沟通,深化电力气象数据防灾减灾预警分析,及时发布灾害预警,提前采取针对性防御措施;完善省内应急抢险区域内互援机制,加强应急抢修队伍及基干分队建设,提前做好抢险设备和应急物资储备;修订完善防汛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示范性应急演练,提高协调指挥、救援抢险和应急处置能力。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发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优势,完善智慧保电平台功能,支撑电力可靠供应,推进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深化应用,实现负荷资源精准有效控制,迭代研发应急通信单兵装备2.0,持续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深化应用国网绿链平台,确保物资需求及装备配置以最快速度响应突发情况;扎实做好承建的营销2.0、“i国网”等核心业务系统运维管控和支撑保障,强化网络安全,严守信息系统运行和网络安全底线。 国网空间技术公司坚守支撑服务功能定位,健全机制,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全力以赴做好电网迎峰度夏各项支撑工作。该公司从地理、气象和电网等多维度挖掘历年巡线数据价值,深入分析灾害风险形势和趋势,超前研判、主动贴合电网保供需求;提前做好航空运力安排,响应电网空天作业服务和应急需求,加大对巡线质量的检查力度,高效反馈线路故障情况,以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支撑服务电力保供大局;加快建立融合监测预警服务体系,增强灾害预测预警能力,配合总部有针对性地开展联合演练,持续提升应急保障和实战能力。 国网数科控股公司依托数字科技平台提供优质服务,做好支撑保障。该公司加快空调柔性可调负荷聚合连接,以负荷聚合商或虚拟电厂的形式,将空调柔性可调负荷接入14个省级新型负荷管理系统,激活家电云可调资源,做好“e起节电”活动支撑;充分发挥分布式光伏结算、新能源云功率预测调控作用,加快探索新型储能参与需求响应、辅助服务的业务模式,挖掘储能削峰填谷潜力;依托总对总交费平台做好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客户智能交费支撑;加大国网商城物资保障供应和应急调配力度,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当好服务能源电力保供的“后勤保障兵”。

蓝冠_南方电网公司云边融合智能调度平台支撑海量新型厂站安全、高效接入和协同控制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力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 加速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是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南方电网公司积极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促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建成云边融合智能调度平台,让新能源灵活快捷地接入电网调度。以“数”为轴,云边融合,有力保障了电力系统平衡稳定和新能源的安全高效消纳。 在广东东莞,手指轻轻一点,全东莞区域的光照情况预测曲线、光伏发电预测曲线跃然于电脑屏幕上,光伏发电最大功率、容量、发电效率等指标一览无遗。在云南昆明,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员通过一键点击,顺利完成某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出力计划实时调节。如此便捷的功能应用,正得益于“云边融合”。 东莞、昆明供电局是南方电网公司云边融合智能调度平台(CEP)的首批试点单位。新能源信息上“云”后,“风光”变得可观可测可控,为保障电力系统的平衡稳定和更好地消纳新能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截至目前,南方电网公司完成云端系统和13个边缘集群系统的核心功能建设并逐步投入试运行。“通过对分布式新能源主动调节,大幅提升地区电网调度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为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引起局部地区线路、变压器过载等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手段。”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自动化处负责人说。 从试点到逐步推广应用,一张全领域、多层次、立体化的电力调度智能图景,正在“云”上徐徐展开。 布局 新能源蓄势待发,对传统电网控制系统提出了巨大挑战,一套先进的自动控制体系必不可少 时间回到2018年。此时,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新能源装机为3000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占比不到10%。 也是这一年,新能源蓄势待发: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百万辆,海量充电桩随之兴建;光伏、风电、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厂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从政策和各地新能源发展趋势来看,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将是大势所趋。”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自动化处高级经理周华锋说,从2018年开始,南网总调组织前往江浙等新能源发展势头迅猛的地区调研,“在浙江嘉兴,各种工厂都上了光伏项目,但是运行长期脱网,调度系统看不到这些厂站的运行情况,对调度人员来说非常棘手。” 与火电厂、大型水电站等非常稳定的传统厂站不同,主要在中低压侧接入电网的新型厂站较为“任性”。天上飘过的一片云、刮过的一阵大风,都可能造成分布式新能源的出力大幅波动,园区内企业的经营活动、车辆的随机进出也会造成虚拟电厂、充电站功率的明显变化。 仅靠人力监控这些厂站,显然无法应对其巨大的数量增长。若要实现24小时全天监视和实时控制,则对系统处理能力的可靠性要求极高。 海量新能源以市场化模式参与到电网运行中,对传统电网控制系统提出了巨大挑战。 “新能源自身运行状态有不稳定性,如果主网不对这些厂站进行监控,规模庞大的不可控新能源就会成为干扰主网安全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南网总调调度处高级经理王坚介绍。在新能源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电网运行的结构形态和系统特征将发生重大变化,电网调度部门难以像对待传统厂站一样严格管控新能源的接入和行为,因此需要以市场方式进行调节。 “量能一旦喷发,要控制住是很难的。”王坚认为,当量大到不能承载的时候,就有可能引起事故。未来,电力供需形势十分复杂,要有一套先进的自动控制体系才能领跑。 着眼于未来,下好先手棋。2018年开始,南方电网公司启动新型电力调度系统的研究、建设。 攻坚 历时5年攻坚,建成电力行业首个全面贯穿“网―省―地”三级调度、采用“云+边”两级模式建设的调度系统,让新能源灵活快捷地接入电网调度 如何解决新能源、特别是分布式新能源“看不见、控不住”的难题?此前建设推行的南方电网一体化运行智能系统(以下简称“OS2系统”)已无法满足未来对新能源的承载容量、实时监测与可靠控制需求。 是对现有OS2系统不停打“补丁”,还是对调度系统进行体系化的全面重构?对于调度这种实时、庞大、复杂的生产系统,系统的全新构建意味着得面对更大风险和挑战。毕竟从国内外历史经验来看,电网系统的问题往往是“动”出来的。 “一个新的系统开发,光论证都要3―5个月,才敢动手。”周华锋说,历史上没有的东西,要通过技术层层论证、验证。 “OS2系统的服务器和数据库还能不能再升级扩容?” “不行,上次扩容OS2系统的数据库就已经逼近资源极限,很难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快速扩容,这给生产运行带来的风险太大了。” “既然是OS2系统底层架构容纳不了,那就只能从架构上解决问题。我们做一个新系统,从底层动,厂家也要跟。” 经过多轮调研分析、技术验证,南方电网公司最终决定在OS2系统建设的成果基础上,应用最先进的“云原生”“容器化”技术,建设弹性、开放、智能、全国产化的平台,以支撑海量新能源参与电网调控和市场交易。 系统变革对于电力调度而言并非易事。周华锋说,“电力调度的核心逻辑是追求稳定,任何系统变更动作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主动作为,才能在和现实情况的赛跑中抢占先机。” 核心部件是发挥作用的关键。“新型主体的接入、监视、预测、分析、控制等数据要全部上‘云’,通过优化理论、构建模型,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需要提前布局。”南网总调自动化处主管聂涌泉介绍,对此,南网总调牵头公司各中调、地调、电力及IT行业头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设计院组建专业团队,融合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始全面攻关。 历经5年多时间,CEP建设在架构、技术等方面取得多个重大突破。 CEP系统是电力行业首个全面贯穿“网―省―地”三级调度、采用“云+边”两级模式建设的调度系统:“云”是在南网调度云打造全网共享的“云端全局优化决策系统”;“边”是在网、省、地各级调度中心建设的“边缘实时监控系统”;云端、边端打通构筑云边交互的“高速公路”,形成“向上集约,向下赋能”的云边融合调度业务新生态。 CEP系统是对OS2系统的继承和创新。它既保留了OS2系统应对火电厂、水电厂等传统厂站的监控能力,同时又扩展了新的底层架构,以兼容数量爆发、随机性强的新能源。在CEP架构下,新能源可以通过标准的边缘网关装置灵活快捷地接入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无需传统厂站繁杂的对接调试过程。 电网运行人员在收到新能源上送的运行信息后,就能像传统厂站一样,看到它们的运行状态,分析它们对电网的影响,预测它们未来的出力,并实现对它们的秒级自动控制,而这些都是在现有系统上难以做到的。 变化 云边“双向奔赴”、高效赋能,让新能源“看得见、控得住”,为持续推进调度领域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双碳”目标引领下,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无论是装机容量,还是发电渗透率,数据都在不断攀升。 从全国来看,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首次超过全国煤电装机,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其中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一季度,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达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煤电,成为南方电网第一大电源。 周华锋坦言,“这么大规模的新能源接入,如果没有一套系统能看得见、控得住,对调度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 变化正在发生。首先从显性的效率提升开始。 广西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自动化科专责韦洪波介绍,传统方式下,一个发电厂或变电站要接入电网运行,需要人工画图,双方通过电话、看着屏幕对几百个信号点进行一一核对、确认。以柳州鹿山35千伏变电站为例,2000多个点的信息,以前光测试信号至少需要3天,现在半天就搞定了。 “一个系统,一块屏幕,几次点击,便可将日常调度的监控步骤完成。”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自动化分部高级经理张鑫介绍,“光伏、储能、充电桩接入到电网系统这边,数据从后台上传到云端,云端下发调控需求,我们就行动。”…

蓝冠注册_“数智+能源”:配电网融合创新之道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配电网覆盖城乡区域,连接千家万户,承担着广泛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在市场和政策驱动下,分布式发电、电动汽车、新型储能迎来爆发式增长,配电网在促进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承载新型负荷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日益显著,其物理形态、数智形态、商业形态正发生深刻变革。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新时代,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仍是配电网发展的首要责任,支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成为配电网发展的重要任务,配电网发展面临更高要求、更高标准。 在新的挑战与机遇下,亟需以“数智与能源融合创新”为抓手,建设数智化配电网,以数字化、智能化的配电网为平台,促进资源与市场的高效互动,激发能源电力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机遇与挑战:多元要素爆发式增长 海量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新型储能等多元要素的接入,对配电网的供电保障能力、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多元负荷承载能力、优化配置资源能力等提出极高要求。2024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 相较于电网主网,配电网具有点多面广、发展差异大、自愈能力不足、运行控制手段有限等特点。电网和社会企业为了实现规模化的分布式新能源被全额消纳,需要投资大量设备,以满足新能源大发的部分时段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要求。因此,满足分布式新能源全额消纳、降低投资改造成本和保障电网安全运行,三者形成了难以破解的“三元矛盾”,堪称配电网的“不可能三角”。这既是电网公司配电网建设面临的挑战,也是社会投入和产业发展领域的重大机遇,具体会在以下三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一是运行特征的变化。高比例清洁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置的“双高”配电网表现出强不确定性和弱抗扰性,对配电网规划设计、调度运行、故障处置等产生深远影响,需要电网公司抓紧机遇深入探索。 二是数字化与智能化。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社会资源投入小、效率高,将成为支撑新型配电网源网荷储各环节高效配置的关键技术。配电网正逐步从自动化向数字化、智能化阶段转变。 三是多要素耦合。配电网与一次能源、社会环境要素发生深度耦合,运行边界由传统配电网扩展至整个能源网络的物理―信息―社会维度耦合。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微电网等多元要素爆发式增长将持续推进。这一趋势为配电网的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配电网装备、分布式新能源、充电设施等上下游企业带来的市场规模也相当可观。以配电网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南瑞集团为例,在配电网一二次融合装备、调度控制系统、分布式电源/储能装备、微电网/微能网装备、柔性调节装备等方向的营收规模将达到近千亿元。 破局关键:数智与能源融合创新 在现阶段发展形势下,破局的关键在于数智技术与能源产业的融合创新。围绕高质量推动配电网数智化转型目标,将配电网打造成承载多元用户、联通多种能源、创造多维价值的资源配置平台,促进数智技术与能源融合创新,深化数智赋能赋效,通过科学合理布局坚强灵活配电网的网架,建立源网荷储多元要素协同互动的体系,以数智化赋能配电网高效发展,构建以新型智慧配电网为中心的“数智与能源融合创新”体系,推动社会资源在配电网层面的全业务全环节数智化转型,为新质生产力在能源电力领域创造广阔的沃土。 在灵活化网架构建方面,要构建中低压柔性互联、主配一体协同、一二次深度融合的新型配电网络物理形态。在微电网集聚发展的基础上,相邻微电网之间、微电网与区域配电网之间、相邻区域配电网之间、配电网与上级大电网之间广泛互联,形成立体互联的灵活网架,为灵活、多向、柔性控制提供物理载体,提高配电网灵活性和可靠性。基于一二次智能设备和智能管控平台,构建软件定义配电网,实现配电网拓扑动态调整,实现就地自治平衡。在智能装备层面,研制全自主可控标准化功率模组,支持多模组积木式并联运行,研制多场景应用下的低成本、高效率、紧凑型、高可靠柔性设备;为了解决城市差异化负荷接入后的配电网多线路间差异化电压调控、谐波治理和无功补偿需求,灵活构建“半直流化”交流配电站所,实现能量传输节点多线路柔性协同运行。 在数智化平台赋能方面,要建立覆盖配电网全环节、全业务、全要素的统一的配电网基础资源数据,打造基础数据底座和多维多态“智慧管控平台”,支撑多业务系统融合开放,提升配电网可观可测的数字透明水平和资源配置水平。着力加强配电网动态优化、精准控制、智能调节能力,支撑源网荷储数碳互动和数模混合聚合分析。构建配电网新型分层分区运行控制调节体系,通过区域自治、分层协同和全局优化,形成广泛互联的电力电量平衡架构,能够增强配电网安全韧性、调节柔性,实现配电网智慧运行水平的全面提升。 在多元化价值发掘方面,要坚持市场驱动、开放共赢,构建完善的配电网分布式交易机制,健全负荷集成商、聚合商、虚拟电厂等新兴主体准入条件,推动完善电价政策机制,引导新业态规范化发展,促进电力资源配置优化。依托智慧管控平台,充分整合“站、线、变、户”各环节、“源、网、荷、储”各要素的静态网架资源,挖掘海量分布式光伏、多元负荷、新型储能等灵活资源的精准预测和聚合调控,推进虚拟电厂建设,推动多元要素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与配电网运行调节,构建智慧运行运营大脑,实现能量双向交互、多方互济,促进电网削峰填谷和消纳清洁能源。 发展展望:多业态协同发展 建设配电网,应以“数智与能源创新融合”为抓手,以全业态、全产业链协同为根基,以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升级为目标,全力推动能源制造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一,提升承载能力、助力低碳转型。配电网的“数智与能源创新融合”有望推动主配微网多级协同、海量分散灵活资源聚合互动、多元用户即插即用,有效提升新型配电系统在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新型负荷极高比例条件下的承载力,支撑极端天气下电力供应保障。有望提高电能消费的透明度与可追溯性,提升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助力终端电力用户管理用电行为,为构建更为完备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提供支撑,从而实现终端用能的深度脱碳。助力低碳转型,符合国家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需求,能够推动发展能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第二,促进装备升级、推动产业发展。配电网的“数智与能源创新融合”有望推动国产化制造发展,激励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速配电网改造装备的研发和生产,推动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有望提高装备的智能化程度,推动产业向智能化方向升级,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整体升级,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为配电网装备升级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助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全产业链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三,健全商业机制、深化合作共赢。在市场化模式下,配电网的“数智与能源创新融合”有望促进能源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激发创新活力,实现供需匹配;交易模式上,数智化赋予能源交易更大的灵活性,支持基于需求侧响应与分布式能源的交易机制,有望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交易便捷性;在碳交易方面,有望提高电能消费的透明度与可追溯性,为企业参与碳交易提供支持,激励节能减排行为。这些举措有望共同推动商业机制的健全发展,深化合作共赢格局,由全业态参与方合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者系南瑞集团有限公司配电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蓝冠注册_2025年投运!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获批建设 提升120万千瓦输电能力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近日,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预计2025年建成投运。 据了解该工程总投资26.03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扩建青海格尔木换流站、西藏拉萨换流站,建设藏中200兆乏调相机工程,配套新建220千伏送出线路。 工程建成投产后,青藏直流输电能力从60万千瓦提升至120万千瓦,将显著提升青海和西藏电网电力余缺互济能力,更好满足西藏电网负荷增长需求。同时,通过在局部地区布局调相机工程,为藏中电网提供动态无功支撑和系统短路容量,提高藏中电网安全稳定水平,提升藏中电网交直流总体受电能力,同时兼顾提高藏中地区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提高新能源接纳能力。

蓝冠客服_浙江能监办:电力企业要在今年建立事故隐患内部举报奖励制度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为进一步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充分调动电力企业员工参与事故隐患排查的主动性、积极性,深入推进电力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全面筑牢电力安全生产“防火墙”,近日浙江能源监管办组织部署全省电力企业建立事故隐患内部举报奖励制度。 浙江能源监管办要求全省电力企业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建立事故隐患内部举报奖励制度的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发展意义,将其作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熟悉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在初始阶段和第一现场发现事故隐患的“一线优势”,通过举报奖励制度推动员工对事故隐患早报告、早处置、早消除;把建立健全事故隐患内部举报奖励制度作为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一项重要举措,设立事故隐患内部举报奖励专项资金,通过举报奖励制度激发员工参与事故隐患治理的积极性,形成人人、时时、处处关心企业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将事故隐患内部举报奖励制度纳入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确保员工熟悉内部举报奖励制度。 浙江能源监管办要求重点电力企业在2024年6月底前建立事故隐患内部举报奖励制度,其他电力企业在2024年12月底前建立,要在制度中明确组织体系和保障措施,明确内部举报负责领导、受理流程、整改措施、奖励标准、领奖公示等事项,确保举报奖励制度落地生效。

蓝冠_重庆:推动用户侧储能发展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2023年,重庆市提出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要求加强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技术集成应用,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用户侧储能可以在能源供应不稳定或突发情况下提供能源储备和应急供电,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发展用户侧储能是加强电力供应保障、促进新能源消纳及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抓手。在加速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重庆市积极推动用户侧储能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用户侧储能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四方面挑战 近两年,重庆市用户侧储能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地方政策清晰有力。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是六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之一。这为推动用户侧储能产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产业链雏形显现。目前,重庆已引进新型储能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材料生产等上中下游企业22家。在电子信息、工业园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等多种场景中,用户侧储能应用前景广阔。市场热情较高。全市用户侧储能已建成36个项目装机规模11万千瓦/22万千瓦时,预计2026年装机规模将达到10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 受益于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双重驱动,重庆市用户侧储能规模化应用趋势逐渐呈现,但仍面临四方面的挑战。 一是储能市场机制有待完善。目前仅铜梁区和两江新区发布了支持用户侧储能发展的补贴政策,用户侧储能的专项指导意见也较少,需要进一步明确设计、安装、验收、投运、电池回收等管理规范。二是项目投资收益率偏低。目前用户侧储能项目主要依靠峰谷分时电价差套利,盈利模式较为单一。三是储能产业链有待完善。较西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而言,重庆新型储能产业起步较晚,电池生产、系统集成、梯次利用龙头企业较少。四是电化学储能项目安全风险依然存在。 从完善机制政策、技术标准及加强产业协同等方面推动用户侧储能发展 目前,重庆市从完善机制政策、技术标准及加强产业协同等方面推动用户侧储能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发展新型储能是全市电力保供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建设数智化坚强电网的重要一环。在规划布局方面,开展全市新型储能调研工作,出台全市用户侧储能发展专项规划,推动用户侧储能多元化有序发展。在完善组织保障方面,建立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各相关部门及单位配合的用户侧储能管理体系,涵盖规划、建设、运营及应急等专业,明确各部门、各单位权责,确保用户侧储能规范有序、科学健康发展。在技术研究方面,探索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体系,深化固态电池、储氢、超级电容、熔盐等储能技术路线研究,结合工商业不同应用场景开展用户侧储能新技术示范试点工作。 完善激励政策,丰富赢利模式。储能项目合理的盈利空间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也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基础。在激励政策方面,两江新区发布支持新型储能发展专项政策,对新引进的重点新型储能产业项目最高支持额度可达3000万元;铜梁区发布支持新型储能发展八条措施,对用户侧年利用小时数不低于600小时的新型储能项目,连续3年给予项目投资方0.5元/千瓦时的资金补贴。为丰富赢利模式,两江新区提高新型储能功能性收益,支持社会主体在新区具备条件的产业园区、数据中心、交通枢纽场站、公路服务区等区域建设储能相关设施。 丰富应用场景,促进产业发展。重庆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力促新型储能在各领域加快应用,推动产业发展。铜梁区推出“零碳”美丽乡村、园区企业、办公楼宇光储充一体化等多个储能示范场景,实现清洁能源存储及就地消纳。丰都县打造“光伏+储能”新型养猪场,发展低碳养殖。 加强安全监管,统一标准规范。用户侧储能项目安全可靠是高质高效运行的前提。结合国家相关部委指导文件,合理划分用户侧储能各方安全职责,制订用户侧储能并网安全管理措施。组建储能领域专家团队,为用户侧储能安全风险评估、项目评审、方案论证等提供专业技术支撑。结合在运用户侧储能项目运行情况,开展“分布式光伏+储能”、工商业用户储能配置科学论证,在保障经济性的情况下,力争实现对电网支撑效果的最大化。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系统研究全市用户侧储能选址、建设、运行、维护、消防等相关环节的技术标准,出台统一指导文件,保障新型储能安全发展。 建议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安全保障措施和产业链 用户侧储能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市场机制、安全保障措施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考虑重庆用户侧储能发展的实际情况,建议: 完善市场配套政策及盈利模式。建议出台覆盖面更广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政策性融资措施,以需求为导向,激发市场活力和储能发展潜力。加快推进电力中长期交易、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建设进度,推动储能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各类市场,丰富盈利模式,为储能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完善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机制。按照“谁受益、谁付费”原则,完善储能电力市场体系和价格机制。明确用户侧储能市场主体,明确市场参与者权责。 完善储能产业链发展机制。加强政产学研用各方协同,畅通信息渠道,健全用户侧储能产业链技术研究、管理运营和政策措施等协调机制,促进产业链顺畅发展。 完善储能发展安全保障措施。搭建用户侧储能智慧数字监管平台,实时监测用户侧储能项目运行情况,全方位掌握设备状态,提升项目运行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将深化“新型储能+”场景应用研究,研究基于技术需求、价值需求、市场需求、投资需求、产业需求的储能生态产业模型,积极打造储能产业创新引领区、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应用区,助力夯实重庆市能源保供基础。 (作者单位: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蓝冠平台官网_深圳供电局2023年配网设备、主网材料、主网一次设备第二批次物资框架公开招标中标结果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2023年配网设备、主网材料、主网一次设备(20kV环网柜、铜母线、组合电器位置指示器、并联直流电源系统)第二批次物资框架公开招标中标结果公告 (招标编号:CG0900022001651100)

蓝冠平台官网_河南独立储能容量租赁市场正式运营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7日,记者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获悉,河南独立储能容量租赁市场日前正式运营。2月4日当天,全省已并网投产的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全部通过河南储能容量交易平台发布租赁需求。 据了解,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十四五”期间,河南省计划建成投运600万千瓦独立储能项目,建立独立储能容量共享租赁制度,鼓励支持新能源发电项目通过租赁独立储能容量方式满足配储容量承诺,并授权河南电力交易中心建设河南独立储能容量交易平台,推动独立储能项目探索构建商业运营模式。

蓝冠_青海公示拟推荐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清单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月23日,青海省能源局公示拟推荐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其中包括由平高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DC750V/1000A全固态直流断路器,该装备依托青海贵南新型电力系统科研实证基地由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使用。 原文如下: 青海省能源局关于公示拟推荐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应用导向、实践检验,以首台(套)示范应用为突破口,畅通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渠道,提升科技攻关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组织开展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组织开展了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申报工作。经项目单位申报,相关市州发改委(能源局)初审推荐,我局对照国家要求复审,拟将“晶硅光伏组件回收高效综合法成套工艺技术及国产化设备 ”等三个项目纳入青海省推荐项目清单,现予以公示。 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可对公示内容提出书面异议。异议材料应注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应对异议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对匿名或无具体事实依据的异议,以及其他不正当要求,不予受理。 公示时间:2024年1月23日―2024年1月30日 附件:青海省拟推荐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清单